今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只要满足基本条件,就可以落户——上海近日出台的引才新政将蔓延在各城市间的“抢人大战”推至高潮。在被新一线城市强劲的引才政策围攻下,原本不愁人才的上海也开始着急了吗?

落“沪”门槛再降

针对应届毕业人才,上海再出重磅落户新政。

按照近日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通知》,在沪各研究所、各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当年度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即可落户。其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当年度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即可落户。

对于本科毕业生,今年的落户窗口也再度扩大:来自沪上“双一流”建设高校,在五个新城、南北地区重点转型地区用人单位工作的,符合当年度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即可落户。而根据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在沪“双一流”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15所高校。

中国商报记者梳理政策发现,上海近年来对应届毕业生的落户门槛不断降低:2019年,上海开始实施“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2020年,将这一政策覆盖范围扩大至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这意味着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2021年,放开上海应届研究生毕业生落户限制,规定凡是在上海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及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硕士毕业生,不必打分,符合基本条件就可直接落户。而今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的落户条件都再一步放开。

对应届毕业生不断降低落户门槛的背后,是上海对高素质年轻劳动人口的渴求。

“上海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较大影响,大幅降低人才落户门槛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应届毕业生留在上海,无论是对于促进上海人才结构优化、减缓老龄化压力,还是对于疫后经济恢复都是很大的利好措施。”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中国商报记者说。

安徽省劳动学会常务理事、资深人力资源服务专家汪张明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抢人大战的本质其实是在抢城市的未来。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有活力、是否有发展前景与这个城市年轻人数量占比、重点产业所需要的年轻人才是否充足,以及年轻人的消费能力等息息相关。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近年来多次下调人才落户门槛,正是解决当前存量高端人才流失、青年人才增长下滑、重点产业高端人才短缺、消费乏力的具体举措。

能引才还要能留才

值得关注的是,自2016年以来,武汉、西安、长沙、成都、杭州等新一线城市相继出台大力度的人才吸引政策,通过购房补贴、落户入编、创业扶持等筹码引智引才。在这些抢人竞争对手的大力围攻下,一线城市落户难度大、房价高企、竞争激烈等不利因素凸显,高校毕业生的“一线城市情结”明显松动,越来越多的人将新一线城市作为就业首选。

产业研究专家史一哲通过一组数据作出对比:2021年末上海常住人口为2487万,当年净新增人口只有1.07万。而观其“抢人”的竞争对手,成都2021年末常住人口为2119.2万人,与2020年末相比增加了24.5万人;杭州2021年末常住人口1220.4万人,与2020年末相比增加23.9万人。“2022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共22.7万人,较去年增加2万人,增量为五年来最多,即使这些人全部能够落户上海,对于上海来说也还不够。”史一哲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预计未来上海针对人才的落户政策还将进一步放松。

无论城市规模如何,使用户籍手段吸引人才似乎已司空见惯,但中国商报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部分城市由于后续配套措施并不完善,引才之后并不能留才,有些人只是空落户口,而人仍留在其他就业机会多发展前景好的城市,城市的引才目的并未真正实现。

对此,柏文喜表示,除了通过放宽户口门槛吸引人才之外,还应该最大化为人才发展与创新创造提供不断优化的环境,这是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的应有之义。

史一哲建议,对于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仅仅降低落户门槛只是第一步,让更多的高素质年轻人“愿意来”,后续还要“留得住”“有发展”。最直接的举措就是通过发展产业为各类人才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就业岗位,通过改善公共服务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福祉。例如,鼓励民营资本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吸引年轻人流入;鼓励创新创业,引导各类资本积极扶持在技术前沿领域的创新创业活动,鼓励科研成果市场化转化;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保障、社保等领域提供各类非歧视的、优质公共服务,有效增强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