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最近一次数据显示,全国有各类养老机构4.23万个,床位429.1万张,收住老年人214.6万人。不难看出,养老机构的空置率接近一半。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约占总人口的18.7%,65岁以上人口比例已达13.5%,接近深度老龄化。

一边是空置的养老机构,一边是持续增长的庞大老年群体,全国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仅50%,问题出在哪?汹涌而来的“银发浪潮”下,到底以何种思维来破解养老问题?

近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国式养老发展新机遇与新模式”论坛上,专家学者提到,不应一味将“老龄化”看作一个“负面名词”,它不仅意味着劳动力、养老金受到影响,更意味着经济转型以及蕴含的勃勃新生机

当前,中国的老年人以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为主,大部分是较健康的“活力老人”,在专家看来,未来5-10年是中国应对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抓住机遇有望激发养老服务产业的新活力,在转型中迎来一片新蓝海。

老龄化滚滚而来,养老产业相对滞后

要了解中国的养老市场,首先要了解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30年来,15岁以下人口减少了10%,老年人则相应增长了10%

目前,我国推行的养老模式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9073”模式,即90%的老年人口在家养老,7%的老年人口得到社区养老服务的支持,3%的老年人口在机构养老。

“未来20年,中国老龄化进入加速期,预计到20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接近中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看来,中国的老龄化有三个显著特点:速度快、趋势猛、程度深,与之相对的却是养老服务体系和老龄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

以2020年的一组数据为例,我国独居和空巢老人数量达到1.18亿,80岁以上高龄老人达2900万。如果10%的老人需要养老服务,则养老服务岗位最低也要超过1180万个。而当前供给缺口非常大。

“高龄老人快速增加,意味着空巢、独居、带病的老人大量增加,这会带来许多新问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欧卫生健康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周东生说,以老人在家摔倒为例,据测算,我国每年有4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其中一半发生在家中,失能/失智老人越来越多,“如果此时不从前端介入,将医疗、康复、护理等手段与养老有机结合,那么,最终将带来高昂的医疗费用和护理费用。

养老机构入住率偏低,“抵触”真是惯性么

养老,既是一个巨大潜力的广阔市场,也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然而就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我国养老产业呈现“三热一冷”特点,在迎来政策热、舆论与研究热、社会资本热的同时,养老产业却“遇冷”。

就数据看,全国养老机构入住率普遍偏低,而一个养老机构要盈利,其入住率一般应达到70%左右。眼下,许多老年人仍存在“一提养老机构便摇头”的情况,产生抵触心理。这真是一种惯性思维吗?亲和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奚志勇说,传统养老观念是其一,更重要的原因是现今大部分养老院的运行模式并不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养老需求,“还没准备好!”

“人到老,最需要什么?一个家,一份安全感与归属感。如果一名老人认为,住进养老院是‘无家可归’,那显然这个服务方向就错了。”奚志勇举例说,当前很多养老机构是“宿舍型养老院”,一对老夫妻生活了一辈子,老了,让他们过上集体生活,按男寝、女寝分开住,显然不合人情,“服务可以标准化,但生活绝不能标准化,否则养老机构就成了‘监狱’,自然会让老人抗拒。”

必须承认,一方面,现阶段的老年人“重积累、轻消费”的传统观念难以在短期内改变,而另一方面,成熟且有品质的养老机构亦明显缺乏,导致养老产业的发展面临困境重重。

“就目前来看,老年人的支付能力呈现‘橄榄型’结构,养老机构的供给呈现‘哑铃型’,需求最大的中端养老机构存在巨大缺口。”汪泓说,低端机构的服务质量跟不上需求,高端机构的费用许多人承受不起,只有中端机构两者兼顾,需求最大,但无奈床位供给不足。

养老观念革新,对养老服务产品提出更高要求

中国式养老该如何突围?此前中欧卫生健康产业研究中心就养老需求进行的一份调研能反映一些趋势,在1657份有效问卷中,近80%受访者自己或其父母有养老需求,超过一半的人每月愿意为每位老人支付1万元及以上的养老费用。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绝大部分父母辈会选择以居家社区养老为主,选择机构养老的仅占10.70%,而问卷填写者自己则对养老机构的接受度有较大提高,30.38%选择机构养老,这一比例是父母的三倍。”周东生认为,随着60后甚至70后进入老年期,他们的受教育程度、财富水平较现在的老年人有明显提高,其养老观念、消费水平也会发生根本转变。这提示,养老将不再是一个单纯消耗社会资源的困局,而是一个汇集相当比例人口需求的市场新机!

当然,养老观念的革新也对养老服务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日前召开的全国老龄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加快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以上海为例,在上海发布的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充分发展高品质的养老服务产品、提供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供给梯度等,让老年人“老有颐养”。

九如城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谈义良认为,不妨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养老模式,比如“活力老人”可以选择特色旅居、颐养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高龄、半失能长者可选择康养中心、护理院等,全失能长者可选择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失智症长者可选择安养中心等。

“老有所养”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如何构建多元化的立体养老模式,还需各界合力破题。(作者 李晨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