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胸部肿瘤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附属霍普金斯医院博士后。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湖北省免疫学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只因体检报告中出现了“肺部小结节”字样,来自蔡甸的52岁李先生顿觉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个突然冒出的结节是恶性肿瘤吗?它会发展为肺癌吗?李先生寝食难安。

“眼下,类似情况比较普遍。”7月22日,“楚天名医大讲堂”邀请褚倩教授为大家释疑解惑。她介绍,随着人工智能(AI)辅助薄层低剂量螺旋CT在肺部体检中的广泛应用,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增高,但其中绝大部分为良性,不需要特殊治疗。

肺结节检出率增加,但多数不是癌

“CT扫描可以扫两百多层,扫描层目间隔为2毫米,这样可以抓住2毫米到4毫米的结节,让细小肺结节也无处遁形。” 褚倩介绍,随着医疗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放射科医师在读胸部CT片时,会先用人工智能将有结节的层面筛出来,然后医师再根据筛选出来的结节,通过多个维度,去进行二次甄别,判断结节性质,提升医师医生诊断的效率同时,结节的检出率也大大提高。

肺结节的检出率升高,并不表示罹患肺癌的人增多了。褚倩说,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不过,这些结节有“善恶”之分,只有10%的结节是恶性,90%为良性。因此查出肺部小结节,不等于得了不治之症。在良性且结节很小的情况下,做好预防或及时治疗,就不会发展为恶性。

褚倩介绍,肺属于对外开放的器官,容易遭到外界的侵袭,主动或被动吸烟、暴露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极容易形成肺结节;另外,肺内很多疾病也会导致肺结节发生,良性的包括硬化性血管瘤、错构瘤、结核球、细菌真菌感染等,恶性的则可能是原发性肺癌或肺内转移癌。

区分善恶,大小、密度是关键

“肺部小结节的种类繁多,确定结节的性质,要从大小、形状、密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判断。” 褚倩介绍,“8毫米和2厘米是关键数值。”

“结节直径越大,恶性的可能性就越大。” 褚倩说,如果体检报告上显示的是2至4毫米的微小结节,不用担心;直径在4毫米到7毫米之间的肺结节,其变成癌的几率只有1%;但直径在8毫米到2厘米之间的结节,恶性概率约有15%;如果直径超过两厘米的结节,大概有75%是肺癌。

肺结节的密度也是重要评判标准。那些看上去清晰,边缘区分明显的结节,一般属于实性结节;边缘模糊一点,形似磨玻璃样的肺结节,一般属于磨玻璃肺结节;外面是磨玻璃样,里面是实心的,属于部分实性结节。这三种不同密度的结节中,最危险的是部分实性结节,有63%的概率会是癌,磨玻璃结节最后变成癌的概率是18%,相比之下,实性结节是癌的概率只有7%。因此,与实性结节相比,同样大小的非实性结节是肺癌的可能性更大。在部分实性结节中,实性比例越高恶性程度就越高。

在边缘特征方面,良性病变一般具有光滑、锐利的边缘。恶性结节更可能表现为边界不清、轮廓不规则、分叶、毛刺边缘,与支气管、血管和表面的肺膜产生牵拉,有牵拉说明结节有了实性成分的侵润。

结节很常见,随访定性质

肺结节随访首先要评估人群,如果是肺癌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做随访。“肺癌高危人群是指大于40岁,且有下列四种危险因素之一的人群。” 褚倩介绍,第一类是吸烟历史超过20包年,即每天吸1包烟、烟龄达20年,且现在还没有戒烟;或者曾经吸这么多烟,戒烟不到15年的人。其次是接触过一些有毒物质,比如石棉、铀、氡气等物理或化学致癌物。第三,曾经患有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等比较严重的其他肺部疾病者。第四,如果亲属里有患恶性肿瘤或者肺癌的,也属于肺癌危险因素。针对这几类人群,肺部小结节甚至微小结节的及时发现,都能为肺癌早期排查与被检出提供重要帮助。褚倩建议,高危人群应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

国际公认的肺结节随访指南将结节作为实性和亚实性进行分类。如果是实性结节,6毫米以下不用在意;6至8毫米之间的,每半年做一次CT,如果连续两年没有变化则无大碍;8毫米以上的每三个月做一次CT。亚实性结节随访则要做得勤一些。6毫米以下的结节,可以半年随访一次;6毫米以上的结节半年随访一次,至少要连续关注5年。部分实性结节,一定要3个月查一次。

褚倩介绍,肺结节长得太快不用担心,如30天内增大一圈,恶性可能性比较小,炎症可能性大。相反,增值时间在30天和410天之间,慢慢长大的,往往存在问题。因此,随访的意义在于可以及时发现肺结节变化,以便为后续的处理提供帮助。值得一提的是,做肺结节随访应该固定同一家医院做,不同医院之间的图像不能兼容,无法对比。在相同的检查条件,才能准确观察到结节的一个动态变化情况,这样才具有临床意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