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健康讯 10月8日,全球首例、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小型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植入术”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功实施。
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急危重症心脏疾病的救治能力迈上新的历史高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
手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总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教授主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现强教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程兆云教授等专家担任助手共同实施。
手术使用的超小型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叫Corheart 6左心室辅助系统,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由深圳核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制造。其泵体直径34毫米、厚度26 毫米、重量90克,体积仅有乒乓球大小,系目前全球尺寸最小、重量最轻的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
接受该手术的43岁男性患者姓马,来自南阳邓州市,从事建筑行业多年。4年前,马先生出现间断性胸闷、气促、心慌等症状,被诊断为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前不久,马先生上述症状加重,遂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就诊。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专家们发现马先生病情危重,已经发展成“扩张型心肌病”,已经出现心律失常,呈心力衰竭表现,会有猝死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对马先生的病情而言,药物治疗已无明显效果,而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是最佳方案。
为确保这例全球首例手术万无一失,10月7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联合召开了心外科、心内科、手术室、麻醉科、重症监护、体外循环、输血科、检验科、药学部等多学科专家协调会,进行了科学、详细的术前病例讨论,针对各个环节做了充分的术前准备。
10月8日一大早,手术团队早早地到达手术室。无影灯下,各个环节专家们各司其职,聚精会神,总院长胡盛寿院士、王现强教授、程兆云教授精准操作,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吉冰洋教授、石佳副主任医师、段福建副主任、杜鹃副主任、周星彤主治医师、赵明晶护士长、臧美娜护士,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孟凡民教授、林洪启教授、赵亮副主任、杨雷一主任、李建朝副主任等专家严密配合,手术过程稳步推进。
胡盛寿院士在患者狭小的胸腔空间穿针引线,动作行云流水,干净利落。很快,一个闪着耀眼光泽的精密装置被轻轻放入患者胸腔、连接左心室与主动脉,它就是目前全球尺寸最小、重量最轻的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Corheart6。
在专业人士的精确调整下,磁悬浮人工心脏开始“跳动”,患者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辅助,在人工心脏的平行做功辅助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正常、平稳。
手术结束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总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教授表示:“今天我们成功实施了全球目前为止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第三代全磁悬浮离心辅助装置的植入手术,对救治急危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手段。患者手术非常理想,能够依靠离心辅助装置维系整个生命体征,达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试点单位,该手术的开展对急危重症心脏疾病的诊疗技术水平提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手术的完成是国家区域性医疗战略发展的一个示范,有利于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区域性心血管诊疗水平。最先进的技术在区域医疗中心实施,标志着国家区域性医疗中心的策略,对促进区域的心血管诊疗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非常实实在在的效果。”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程兆云教授介绍:“这枚人工心脏是我们国家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心脏辅助装置,与目前国际上同类设备相比,重量不到他们产品的一半,不仅适合于成人患者,还可以用于儿童心脏病患者,而且血液相容性好,安全性高,能为患者带来最好的心脏功能支持和血液保护,对于众多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新途径。”
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也是心脏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因素之一。据统计,目前中国心衰患者约1000万人。心脏移植是心力衰竭的最佳治疗方法,但因供体严重不足,我国每年心脏移植手术量仅500余例,远远不能满足此类疾病患者救治需要,大量的心衰竭患者仅靠药物维持生命,有不少患者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人工心脏被誉为“医疗器械皇冠上的宝石”。“超小型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利用磁场让叶轮悬浮,从而提供良好的血液流动性能,部分替代患者的心脏功能。磁悬浮系统效率高、功耗低,且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对血细胞的破坏,不仅解决了血栓形成的难题,而且更容易安装在胸腔内,使其他器官受到的影响更小,患者的配带体验更舒适。
相关数据显示,本次手术所用的超小型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在感染风险防控、装置可靠性、血液相容性等性能上都表现出色,全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超小型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植入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在应用人工心脏救治心力衰竭的领域再次迈出跨时代的一步,为广大晚期心力衰竭患者重获新生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