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民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孙红丽)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近日印发《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以下简称《目标》)。与去年相比,此次更新了两个新目标:降低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和提高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完成率。
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有10个,分别为:提高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率、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提高肿瘤治疗前临床 TNM 分期评估率、降低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提高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规范使用率、提高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完成率、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完成率、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降低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
据悉,自2021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连续两年发布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和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为保障工作的延续性,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中有8项来源于2022年目标,相关目标均是对医疗质量安全影响重大、行业高度关注、具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的目标,需要行业坚持不懈的推进有关工作。
降低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
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是行业通用的反映手术质量安全的指标之一。死亡原因可能取决于患者的健康状态、手术类型、紧迫程度、技术能力、围术期管理水平等。
《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加强住院患者围手术期管理,落实手术相关管理制度,降低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对整体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提出,医疗机构建立住院患者手术当日、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内死亡率的监测及评价机制,明确相关质控指标数据采集方法和数据内部验证程序,按季度、分科室进行数据分析、反馈,纳入绩效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提高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完成率
另外,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布实施的《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中明确医疗机构四级手术开展前必须进行多学科讨论。四级手术术前进行多学科讨论有助于汇聚各专业的技术力量,综合评估患者的风险/获益比,制定全面的诊疗计划及手术风险防范处置最佳方案,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保障手术质量和医疗安全。
《目标》提出,医疗机构建立四级手术术前讨论工作机制,完善从手术科室发起,到医务部门组织、术前讨论及记录等环节的管理流程,明确时限要求、发起方式、组织形式、协调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