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挑战】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需要更多引导和帮助

【应对策略】专家建议,社会应尊重老年人的话语权和主体性,让老年人相信自己“能行”;政府在经过培训的老年人中组建志愿者服务队,辐射帮助更多老人

无健康码出行不便、网上就医挂不上号、消费支付障碍重重……这样的场景让很多老年人很闹心。为让广大老年人顺利搭上智能技术的快车,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2021年12月31日,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老龄协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联合发出倡议,号召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引导和帮助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与老年人共享数字时代的美好生活。2022年开年,相关部门新增了哪些落地“动作”?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女儿打消母亲的“怵网”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必备工具之一。但对于智能手机的诸多功能,很多老年人无法快速熟练掌握,这时家庭成员的帮忙就十分有必要。

62岁的李霞没和女儿住在一起,但是同在一个城市,女儿经常教她使用智能手机。从一开始不会手机支付到现在能自如地线上购物,这中间少不了女儿的教学。但李霞在玩转智能机的时候,也遇到过尴尬时刻。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行程码”“健康码”等电子二维码成为居民日常出行的必用凭证,有不少老人因为不会使用“北京健康宝”,无法进行扫码登记被“卡”在门外,很多时候只能依靠工作人员帮忙操作。“不会操作的时候,一遇到要扫码就慌,虽然有工作人员可以帮忙,但有时候小区或是超市门口聚集好多人,等待时间长不说,还挺麻烦的,有段时间我都不想去买东西了。”李霞表示,后来,在女儿帮助下,她又下定决心要学会“扫码”,克服心理障碍后,她很快就熟练掌握了一系列操作,再不怕出门“扫码”了。

“我妈才退休没多久,身体不错,平时也挺喜欢接触新事物,遇到手机操作有问题时,第一时间会想到我,有时我周末回去就手把手地教她,时间不方便我俩就视频,或是她去找邻居帮忙,现在手机上基本的操作她都会。”李霞的女儿说,接下来她还要教母亲使用软件打车,这样出行就更方便了。

除了有像李霞这样好学的老人,也有不少老人愁学。“因为老年人年纪大了忘性大,眼神儿也不好,学一遍下次还是不知道怎么用,干脆不学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田丰分析,许多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时会受到其家庭角色定位的影响。“互联网适老化应该是双向的。在消除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的科技障碍之余,社会应尊重老年人的话语权和主体性,让老年人相信自己‘能行’,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愿意享受数字生活。”田丰表示。

一传十、十传百 智慧助老进社区

“老年人有融入数字时代的愿望,期望能有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的渠道。”北京市老龄协会相关负责人说,政府牵头发动社会组织和老年人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智慧助老活动,希望老年人学用手机能够“一传十、十传百”,让更多老年人拥抱数字生活。

为帮助老年人迈过“数字鸿沟”,今年初,石景山区卫生健康委、老龄办积极与社会团体合作,开展“智慧助老”专项行动,组织华为、中国联通等社会资源,深入石景山区9个街道15个老年人口集中的老旧社区,开展以“为群众办实事,智慧助老进社区”为主题的系列服务活动,努力解决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等问题。

区别于以往的“一人讲,众人听”模式,石景山区从活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老年人接受信息速度慢、手眼协调能力弱的特点,采取了“两贴近”的教学手段。一是全部课程内容不机械教学,而是完全贴近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用餐、购物、出行、就医、社交、娱乐”6个生活场景设计,从选择餐厅到订购外卖,从网上购物到查询快递,从查询天气到语音导航,从预约挂号到健康宝登记,从调整字体大小到收发红包,从刷视频到分享点赞……所有教程的编排都从老年人生活细致处入手,为老年人营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极大地提高了老年人的学习兴趣。二是一名讲师台上引导,多名辅教人员到老人身边拿着手机,为老年人“一对一”“多对一”贴近指导,避免老年人因漏听、反应慢而跟不上节奏,也方便及时解答老年人提出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老年人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现在生活中手机使用越来越多了,小到去菜市场买菜、乘坐公交车出行,大到购买医疗保险等,一个智能手机都可以轻松搞定,我们老年人也要多学习,不能和社会脱节了。”现场的一位老年人表示。

据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社会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多有不便。活动一方面通过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让老年人体验到数字化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便捷,另一方面还进行了老年人防诈骗宣传,增强老年人抵制新型网络诈骗的“免疫力”。

下一步,石景山区卫生健康委将在“智慧助老”方面持续发力,把服务重点聚焦到广大老年群体,在经过培训的老年人中组建智慧助老志愿者服务队,让他们发挥“种子”的作用,去辐射帮助更多的老人。在本市,这只是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帮老年人迈过“数字鸿沟”的一个缩影。

“适老化”不只是让老年人“看得清”

“以前觉着手机里的应用程序字太小了,看不清楚,我就会将字体调到最大,但是现在用的软件多了,发现要解决的不只是让我们老年人‘看得清’的问题,我们希望功能操作上能更简单一点,那样会更方便。”今年63岁的刘先生经常使用手机,前不久他将自己常用的一款App调成了适老模式,却发现除了字号、图标变大了,功能操作还和以前一样。

虽然适老化改造给老年人带来不少便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我父亲的手机用了3个月,就变得非常卡,后来发现原来是手机里安装了许多应用程序把内存占满了。父亲说这些应用他都不知道,可能是点错了,系统自动下载安装的。”市民王先生表示,这些手机应用的来源都是一些弹窗广告,老人操作时非常容易点到,然后系统就会自动下载安装。“还有一些应用会套取用户信息,影响到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安全,这才是最可怕的。”

此外,还有一些互联网应用的适老版存在功能缺失等问题。比如,某应用的正常版不仅支持叫外卖,还有打车、订酒店、共享单车等多种功能,但在适老版中仅有外卖一项功能,不支持其他服务,也不能使用优惠券,还不支持绑定银行卡支付等,使用很不方便。

业内人士认为,改善老年用户使用App时的视觉感受固然重要,但只让老年人“看得清”的适老化并不算成功。App适老化应该对老年人实际需求进行调研,不断采纳老年人的建议,进而实现适老化产品的持续升级改造。适老化产品更要用心去揣摩老年人常用的场景细节,提升他们的产品体验,使其尽可能用最简单的操作方式达成目的。(付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