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哇小咖,转载请联系出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咖啡馆
图片来源:Pixabay
在疫情爆发阶段据市场统计,国内约有七成的餐饮企业暂停了门店营业,其中咖啡服务行业的停业率达到80%。截止目前,全国咖啡门店综合关店率高达20%。随着政策的放开,独立咖啡馆要如何更好的经营下去?这里有一份后疫情时代咖啡馆的生存指南请您查收。
一、独立咖啡馆痛点
(一)赛道竞争激烈
咖啡馆数量多。据美团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中国大陆地区咖啡门店数量达到11.73万家。而据市场不完全统计,同期中国约有2.3万家连锁咖啡店。剩下数量庞大的独立咖啡馆,竞争压力逐渐在上升。
以上海为例,截止到2022年7月,上海的咖啡馆数量达到了7857家(独立咖啡馆占6成以上)。仅仅在600米长的永康路上,开了20多家咖啡馆,平均二三十米就有一家咖啡馆。转角遇不到爱,遇见的可能是另一家咖啡馆。
咖啡馆
(二)产品同质化问题
同质化是指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功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
不同于连锁品牌追求所有门店在产品上保持着风味一致性,独立咖啡馆则需在同质化现象中发掘差异化。相似的装修风格、千篇一律的菜单、不明显的品牌标志,这些都是不能脱颖而出的原罪。如果独立咖啡馆弱化了差异化的重要性,也就失去了“独立”的意义。
虽说独立咖啡馆热度不减,但一些门店也频繁换新招牌。究其原因,那些消失的门店,很大原因是其缺乏自身特色,经营反响平平,不堪压力最终选择退出。
咖啡馆
为什么独立咖啡馆无法放大差异化?一则是有创新的意识,但咖啡馆自身需要投入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以及对咖啡师创新能力都是一个考验。二则是缺乏创新意识,按大众化的产品照做便是,丝毫未察觉创新的重要。中庸之道的精品咖啡,的确会成为大多数消费者的选择,但往往那一点“锋利”的味道,才是消费者选择独立咖啡馆而不是连锁门店的原因。
咖啡馆
(三)顾客从“喝热闹”转变为“喝门道”
随着国内咖啡文化的普及,短短几年里,消费者对咖啡的要求已经从提神作用的饮品转变到品鉴。开始咖啡的深入了解,对咖啡有更高的品质追求,这是本土咖啡文化逐渐形成的过程,精品咖啡的品鉴者不再只是那一小部分人。
随着咖啡豆品种、特性风味、加工方式的升级,消费者的咖啡素养也随之提高,咖啡馆不能再“野生”出品,更需要在品质层面下一番功夫。
饮品
(四)连锁品牌势头强盛
据美团数据显示,2020-2022年我国咖啡连锁化率从24.4%提升至28.6%;2022年,拥有300家门店以上的大型咖啡连锁品牌门店数增速远超小型连锁咖啡品牌。
随着连锁品牌在一二线城市的快速、集中布局,从商圈向社区渗透的过程中,独立咖啡馆不仅在选址范围上受到挤压,抗风险能力远不及已成规模的连锁品牌。势单力薄的独立咖啡馆,倘若只做追随者,遍布街头的连锁咖啡店将会更具有竞争力。
咖啡馆
(五)经济复苏需要缓和期
在2022年12月份的经济会议中提出要着力扩大内需,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对此,央视财经评论员许峻铭表示:在经济方面,既要照顾消费能力,也要关注消费意愿:受到疫情较长时期的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开始侧重于购买日常刚需。对部分消费者而言,咖啡不再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如果出于经济方面的压力,咖啡等快消品将成为主动割舍的部分。
咖啡馆
二、后疫情时代生存指南
(一)提高门店创新能力
随着咖啡消费主力人群年轻化,新鲜、新奇变成关注的焦点。单一的咖啡菜单不足以吸引到这一类顾客。咖啡馆需要提升创新意识,无论是咖啡包装形式、产品种类,还是门头、装修风格、器具设施,甚至主理人自身,必须有破圈的能力,才能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
产品持续上新能力。制定合理的产品上新计划对于独立咖啡馆意义重大,不仅刷新主理人及咖啡师的业务能力,还能在越来越卷的咖啡赛道中,不断扩大市场的保有量,让品牌更具竞争力。
咖啡
比之创意品类繁多的茶饮市场,咖啡行业也开始衍生出许多像“咖啡+果蔬”、“咖啡+酒”、“咖啡+茶”的花式特调组合,较于传统的咖啡饮品,不仅满足年轻化消费人群的猎奇心理,也能横向抢夺茶饮市场的消费者。
例如以特调出名的O.P.S咖啡馆,保持每季度一次的上新频率,每次推出6款特调饮品,平均半个月便可推出一款新品咖啡,在上海独立咖啡馆圈子里可谓是“带头大佬”,其中的经营模式大多数咖啡馆都可学习、借鉴。
咖啡
(二)从“单一场景”到“复合场景”的转变
推出可实现多场景使用的产品。许多品牌通过增加咖啡豆、咖啡液、挂耳咖啡等新零售业务来增加营收。例如星巴克和蓝瓶咖啡陆续推出的挂耳咖啡系列。目前很多独立咖啡馆也会在店内出售咖啡豆,甚至会按顾客的要求来定制。咖啡逐渐可以走出咖啡馆,可以出现在家庭、办公室等任意被需要的地方。
在咖啡馆的策划上链接多场景。一类是类似于“店中店”,在筹备咖啡馆初期,结合其他赛道特性,把咖啡馆开在一切可能会被需要的地方。比如消耗长时间的理发店、社区书店、宠物商店、培训中心等。另一类是“社群+咖啡”,咖啡是兼容性极强的饮品,结合热度高的社群,譬如‘飞盘、露营、腰旗橄榄球’等等。通过既有社群的高粘性促进产品转化。
开通线上服务。将咖啡馆的可服务范围扩大,留住一部分因为距离障碍而流失的潜在顾客。同时,通过实现消费场景多元化发展,结合线上销售渠道,可以增强独立咖啡馆的抗风险能力,尽可能多的增加营收。
咖啡馆
(三)提升文化体验,拓展私域流量
随着市场带来的选择面更广,消费者更加看重人文服务,乐意为感性买单。独立咖啡馆要实现差异化破局,文化体验或成未来的竞争主题。
IP、创意周边融合发展。数字化时代IP横行,无论是个人IP还是品牌IP,都透露着这家店的品牌文化。瑞幸联合创始人兼CGO杨飞在《流量池》中曾说:“品牌工作的本质就是打造符号、强化符号、保护符号。”IP就是品牌独特的符号,融入创意周边后,差异化就此形成。
咖啡
独立咖啡馆与顾客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很重要。与连锁咖啡品牌,独立咖啡馆的氛围与文化也是保持客户粘性的条件之一,惬意舒适并带入感性的环境是成功的。递过一杯咖啡,主动的开聊,看似习以为常的行为,但包含了主理人或咖啡师的情感传递。经过走访100+咖啡馆,大多数顾客表示:咖啡馆打造的氛围是选择它的主要原因之一。懂得经营的主理人一定是善于倾听表达的,这将提高咖啡馆的综合评价。
盘点那些在疫情期间依然经营很好的咖啡馆,不外乎:有固定的消费群、店址靠近社区和写字楼,人流量大、主理人有很强的个人魅力,顾客黏性大。
而关于私域流量具体的拓展途径,似乎并没有捷径可言。唯有在不断探索和试错中及时调整,用心做好每一杯咖啡,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客人,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咖啡馆
(四)数字化营销方式
不同于中高端连锁品牌前期通过大量投放广告、直营加盟快速抢占流量地段。精品咖啡馆可投入的营销预算远不及连锁品牌,但可根据其小众位置、自身独特性,积极开展线上数字化营销活动。
线上+线下的新零售的方式。未来市场发展的趋势下,独立咖啡馆不能只依靠门店单一的引流方式,应适当降低对门店的依赖,开通线上销售。通过与多位咖啡主理人交谈发现,降低对线下门店的依赖程度,积极拓展线上渠道,例如抖音、小红书等,或许正成为疫情之下消解困境的一种可行方式。
消费者对新鲜感的探索总是无限的,而饮品的更新迭代速度也很快,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饥饿营销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策略。例如与三顿半合作城市系列杭州的Ceremorning精品咖啡馆,一周仅营业三天。定期更新的特调饮品以及从周五至周日的营业时间,独特的经营态度也更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咖啡馆
(五)新媒体搭建的重要性
小众咖啡馆受限于地域、推广费用等多种原因,要如何吸引更多的顾客呢?或许店铺可以充分借用新媒体的优势,借助于发达的网络环境,说好自身咖啡馆的故事,并传递给更多人。
例如在抖音出圈爆火的‘T97咖啡’,仅依靠线下推广,是无法达到如此现象级的传播效果。时至今日,诸多咖啡馆并没有经营自身的媒体账号。在这个流量来自线上的时代,还是要善于借助网络的传播力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咖啡馆
(六)入驻哇咖哇咖平台
除以上的形式之外,入驻哇咖哇咖平台同样是好的选择。“哇咖哇咖”致力于服务中小咖啡馆进一步实现商业化,以媒体为咖啡行业发声,打造一个咖啡爱好者和从业者的聚集地。这里汇集有包括行业大咖、品牌企业、短视频、咖啡百科、地方政策等线上资讯、线下论坛、圆桌派等诸多内容,能够更精准、垂直的面向咖啡群体。
加入微信群
关注公众号
点击获取更多全球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