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优旗下海普诺凯特医食品

图片来源:公众号@澳优

有专家预计,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特医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有望在近几年突破千亿元。

据《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调查》显示,中国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80%,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58%。其中,26.1%的患者重度营养不良,仅有19.6%的患者无营养不良。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营养治疗可以增强各种临床治疗手段效果,而特医食品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特医食品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营养不是补充,也不是支持,更不是辅助,而是最好的治疗,是与手术、放疗、药物治疗并重的另外一种一线治疗方法。”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临床营养科主任、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主任石汉平称。

一、外资品牌大众知晓度远高于本土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期刊显示,中国至少有70%的特医食品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海外巨头、国内企业均跃跃欲试。

去年年中,华森制药发布公告称,将出资1250万元参与尚医科技增资,并获得尚医科技两款产品的大中华区独家授权,现有或未来拟开发的消化道领域、妇幼领域或减重、降脂领域的特医食品独家合作权,建立特医食品生产线等,正式入局该领域。此前,恒瑞医药、海正药业、四环医药等多家药企纷纷入局特医食品领域。

对于入局特医食品领域,华森制药表示,看好中国特医食品行业发展及其市场前景,此次增资合作是公司切入大健康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 2026年中国特医食品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及行业前景展望报告》(下称《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特医食品相关企业共有954家。就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以 129家位居榜首,其次为山东省的107家。

随着《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特医食品摆脱在药品与食品之间徘徊的尴尬境地,获得正式身份。当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通过注册的特医食品为83款,其中,雀巢、雅培两家外资企业独占第一梯队,旗下分别拥有11款、8款特医食品,而国内首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母婴营养食品生产企业圣元集团以5款产品获批数位列第三。

《报告》指出,外资特医品牌的品牌效应及大众知晓度远远高于中国品牌,国内仿品居多,但也有个别企业的自主研发品牌通过医院渠道进入临床使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特医食品领域门槛高、投入大,虽然很多企业想进入,但并未形成大的资本市场。如果没有足够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等,仅靠抄袭配方或参考某个配方来做产品,将会面临尴尬境地。”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副会长厉梁秋称。

厉梁秋认为,药企进入特医食品行业具有先天优势。企业现有产品与特医食品的目标人群有一定重合度。同时,特医食品需要医疗机构推荐使用,而药企与医疗机构关系密切。此外,药企在研发人才、临床试验等方面都比传统快消食品企业更具优势。

《报告》认为,随着个人健康意识的提升及相关政策的完善,特医食品行业有望迎来进一步突破,成为继药品、器械之后的第三大健康“蓝海”。

二、特医食品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

据石汉平介绍,中国每年在冠心病、结直肠癌、乳腺癌、麻疹、头颈部肿瘤等15种疾病的基础上,因营养不良导致直接死亡的患者有40万人。另有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营养治疗,死亡风险降低30%。

“与昂贵的抗肿瘤疗法相比,营养治疗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而且治疗费用较低,但目前在中国的普及度有限。”石汉平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何丽指出,特医食品作为解决患者临床营养问题的主要手段,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能够帮助提升国民营养的总体水平,但目前大众对特医食品的认知不足。

“在慢性病防控的过程中,健康饮食占有重要地位。平衡膳 食能够满足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营养需要,同时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何丽说。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民营养行动计划(2017—2030年)》明确提出,开展临床营养行动。营养治疗可 以增强各种临床治疗手段效果,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加快患者 康复,缩短住院期,减少医疗费用,是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逐年提升,特医食品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据统计,全球每年特医食品的消费总额为560—640亿元,市场规模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有专家预计,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特医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有望在近几年突破千亿元。

近年,中国特医食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得提高免疫力的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受到市场欢迎。虽发展势头迅猛,但中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仅占全球的1%左右。同时,中国仅有1.6%的营养不良患者在食用特医食品,与美国的65%相比有很大差距。特医食品凭借在临床营养支持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市场规模有大幅增长空间。

现阶段,中国特医食品销售渠道多集中在三级和二级医院,患者需在医生处方形式及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特医食品。相比之下,欧美等发达国家实施特医食品审批制度备案制。除医院外,特医食品产品还被准许在药店、康复中心、超市等场所销售。

随着国家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社区医院将在慢性病治疗与管理中扮演越发重要的角色。同时,在中国大健康市场以及慢性病管理不断规范影响下,特医食品销售渠道将向社区医院、社会药店以及线上渠道等不断拓展。

三、特医食品被划入最高风险等级

近期,雅培召回美国密歇根州工厂3款奶粉引发关注。除美国本土外,雅培召回产品被分销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2月 20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消息称,经核查,上述雅培产品没有通过一般贸易输华,涉事企业生产的特医产品“喜康宝贝添”有对华出口记录,建议“立即暂停食用”。

业内认为,此次召回事件将影响雅培声誉,并对正在呈增长态势的特医食品产业造成一定打击。

当前,中国对特医食品的政策监管十分严格,要求企业具备独立生产线,并在生产能力、研发能力、检验能力上都有较 高的要求。近年,国家卫健委陆续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等一系列特医食品相关标准,不断完善特医食品标准体系,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意见稿》指出,食品生产企业的静态风险因素按照量化分值划分为Ⅰ档、Ⅱ档、Ⅲ档和Ⅳ档。其中,保健食品、特医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属高风险食品,被划分为最高等级Ⅳ档。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财经大学教授鲁晓明曾在全国两会上建议,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室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规范和推动特医食品在医疗机构的使用。同时,加强特医食品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特医食品的违法行为。

今年伊始,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178号(医疗体育类218号)提案答复的函》,就鲁晓明提出的《关于推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提案》给出答复并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注册审批决策机制,推进特医食品注册配方科学性、安全性审查,并加大科普宣传,加强消费引导。

特医食品使用通道不畅与临床营养知识的推广普及程度不高 有很大关系。有关专家认为,医生教育和消费者教育需双管齐下。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特医食品还有许多问题待解决。厉梁秋提醒 :“药企应在充分了解特医食品的法规体系、市场规律后,再有的放矢地进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