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恶心!”演员李嘉明指责电视收费乱象:花大几千买的看不了

近日,围绕着智能电视机操作复杂、会员充值套路等讨论声又在社交平台上活跃起来。

日前,演员李嘉明发布视频公开指责电视收费乱象,直呼:“太恶心!”李嘉明称,以前打开电视就是电视,现在打开电视全是收费的,花大几千买的电视看不了。此举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获得许多网友的点赞。

智能电视惹争议

所谓智能电视,是以宽带网络为载体,以视音频多媒体为形式,以互动个性化为特性,为所有宽带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智能终端。智能电视自大规模量产后至今已有10余年历史,在此期间也顺应“智能化”趋势,为大众带去了更丰富的功能和内容。

不过,伴随着发展,智能电视所展露的问题也逐渐浮现。近年来,针对智能电视的吐槽在社交平台上一直层出不穷,这些吐槽包括眼花缭乱的界面、五花八门的操作系统、丰富多样的收费系统、繁琐的操作方式等等问题。

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副教授王鹏对中国家电网指出,目前,智能电视市场竞争很激烈,更多情况下,电视厂商凭借硬件本身,并不怎么赚钱,厂商更多盈利是来源于后期的运营,比如会员付费、广告等。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内容付费如果不是特别过分或者过度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话,也是属于智能电视面向未来的一种商业模式。

智能电视真的智能吗?真的能给消费者带去更好的体验吗?消费者蒋女士表示,在自己的记忆之中,以前的电视打开就能够直接看,也没有什么充值系统,而自从使用上智能电视之后,自己很少再打开家里的电视。

据中国家电网发布的《2022中国适老化电视调研报告》显示,近五成老人找不到想看的节目。

蒋女士称,现在的智能电视动辄需要两个遥控才能真正观看电视,家里老人根本就无法记住操作流程,每次都需要找自己帮忙。“如果是看自带的影音娱乐内容也很麻烦,先不说五花八门的广告,就那乱七八糟的界面根本让人无从选择。”

“手机端的会员无法在电视端使用,这样也就算了,”蒋女士指出,即便为了看剧冲了连续包月的会员,但要看综艺节目或者少儿节目,还得继续再花钱购买。“购买错了,就无法观看,费钱又费时。”

针对电视广告,此前江苏省消保委曾依法约谈海信、创维、长虹、乐视等7家电视企业,并提出售前告知开机广告、提供广告一键关闭功能等整改要求。

据媒体报道称,有的电视厂家确实改了,但把重心转移到了会员收费上。此外,报道还称,也有厂商没有广告,但他们的电视价格要贵不少,并且看节目也需要会员。

当前,在黑猫投诉上,有7300余条关于电视会员的投诉,涉及误导消费者进行消费、

手机会员投屏到电视依然要会员、虚假宣传等等各种问题。

如何规范收费问题?

据中科网联CCData《智能电视行业报告-会员付费篇》信息,有近四分之一的消费者直接购买过智能电视品牌提供的会员服务。具体看会员付费状况,在智能电视终端平台上消费者平均月付费花费30元左右。智能电视用户在智能电视上的月平均花费大约在31元左右,这其中既包含了购买会员的费用,也包含了单片付费的行为,其中20-50元区间的占比占主体。

事实上,这样收费方式引起了不少用户的不满,也引发了媒体和机构的关注。

1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评论称,近年来,更“聪明”的智能电视,逐渐走进千家万户。然而,不少消费者体验后发现,想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总是需要另外付费购买会员,而且收看电视里不同平台的内容得单独充值会员。有时即便开通了会员,想看平台上某些类别的节目,还得再次充值购买。看会儿电视,会员需要一充再充,不少消费者对此表示不满。

1月12日,上海市消保委发文表示,内容付费已成为视频平台重要的商业模式和收入来源,视频平台的付费会员可享受独家内容。上海市消保委认为,投屏是移动端用户正常的使用场景,消费者付了钱,在手机上看还是投屏看都是消费者的权利。平台在APP内限制消费者投屏的做法不合理,想用这种方法加收费用更不厚道。视频平台更无权不当获取手机权限干涉消费者采用第三方APP或者连线等方式投屏。

如何才能让收费更规范化?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孟雅对媒体指出,首先立法部门应对智能电视内容付费制定相关细则和规定,在立法层面有了相应的指导后,执法部门就尽可能按照相关规定去规范付费的行为。而对于智能电视制造厂商来说,在制定会员费或限制独立第三方APP下载时,也要考虑这些内容是否合法合规。

业界有观点认为,智能电视为了盈利不断地增加广告和各种VIP,但是这不是罔顾用户需求的理由。观点认为,电视厂商应该着力于改善内容环境、提升用户体验上,而为了保持整体营收规模,增加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电视机厂商也需重新思考定价策略,甚至开启更合理的“创收”渠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