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一万的“车厘子自由”是贩卖焦虑还是民间疾苦?

春节将至,走进各大商超,靠近收银区的黄金位置陈列着以袋包装或以箱包装的车厘子格外引人注目。从上一年短视频风口的推动潮流下,网友纷纷在网上晒出购买一颗车厘子的价格,甚至网络云许愿希望早日实现“车厘子自由”。自从网络文章《我26岁,月薪一万,连“车厘子自由”都没实现》爆火以来,是否拥有车厘子似乎成为了衡量薪资和生活幸福感的标准。这种铺天盖天渲染的“车厘子自由”究竟是贩卖焦虑还是反应民间疾苦,亦或是人们消费升级的侧面体现,追根溯源要回归到生鲜供应链去探讨究因。

一、经济政策带动消费趋势

据悉,从2015年1月开始,中智两国97%的商品实现了零关税;2018年开始,智利取代泰国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最大鲜果进口国。从一定程度上讲,智利车厘子在中国消费市场的疯狂走红,得益于中国和智利两国贸易缺口的破局。有数据表示,智利出口车厘子有87%销往中国。也正是中国消费人群的庞大基数,吃掉了全国三分之一的车厘子,智利车厘子委员会主席塔格尔豪言称“只要运输能力跟得上,我们在中国完全不愁销路。”随着生鲜市场的扩大,智利农户纷纷放弃苹果等种类,转而种植车厘子,养活了智利50万果农。

二、节日营销抛弃价格屏障

根据每日优鲜发布的《2019生鲜年货消费报告》数据显示,智利车厘子问鼎2019年货新星榜单,相比2018年,智利车厘子的销量同比暴涨了32倍多。

智利位于南半球,生鲜水果成熟期刚好与中国相反,在国内寒风萧瑟,雪花飘零的时段,智利车厘子成熟季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之间,恰逢中国的元旦、春节、元宵节,而这三个假期又是一年水果的消费旺季,解决了中国水果紧缺的局面,催生了车厘子“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节日常态。

节日氛围促使下,中国消费主力军会自动屏蔽平常“买东西看价格”的购买心理,转而产生“过节应该要吃好点”的自我安慰购买欲,趁着节日过把奢侈瘾。除此之外,在节日期间用车厘子作为送礼,因为价格昂贵,很多人会收获一种有门面的“荣誉感”。

三、长距离运输给损耗竖起红墙

在中国几个主要进口水果国中,智利是距离中国最遥远的国家,运输直线距离超过20000公里。早些年智利车厘子只能经远洋运输进入中国,装箱后车厘子穿越太平洋,到达中国港口已是二十几天之后。再加上港口罢工、错过船期、停船靠港或者等情况,时间就会更长一些。长途水路运输,时间长,颠簸大,跨越区域广,导致车厘子的存放条件经常发生变化,质量必然大不如前。

在我国,果蔬损失率大约在25%到30%之间,相较国外发达国家,先进完善的采后保鲜体系能让鲜果损耗处在5%以下。车厘子本身比较娇气,对储存条件要求较高,一般温度要控制在-2℃到1℃之间,热了怕腐烂,太冷也怕冻伤。尽管冷链保鲜技术已经有所保障,但不得不承认目前国内冷链设施供应不足,核心技术尚且停留在早起冷冻设备上。

产品发生损耗,原产地则需要承担损耗成本,相当于在消费终端上寻求解决办法,羊毛出在羊身上,提高售卖价格便是见效最快的方案。

四、“断直连”模式成本反向索取

车厘子价格的变化较大,真正体现了时间就是金钱。为保证车厘子在流通终端爆款能力维持不下,企业要在保证品质的稳定的前提下,缩短流通时间能帮助企业获取更高的利润。空运作为现代速度最快的交通运输方式便开始搬上台面。

一方面,为了赶元旦、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智利车厘子在离开采摘植株后,通过“断直连”模式,即从水果基地到售卖店铺,减少中间落地环节,资金风险较低,周转,大约用3-7天时间就可以进入中国的销售渠道。

另一方面,从进口商和零售商角度来说,空运车厘子更有利于盈利者引流和打造营销噱头,不做空运难以打开市场,借助消费者对空运的购买价值的心理预期,提高售卖价格。

五、从源头到终端层层分销的加价体系

一颗进口车厘子从产地到消费者嘴边,需要经历种植商、出口商、进口商、分销商等多个环节。从枝头到家庭,车厘子的身价也一路走高。

车厘子似乎给生鲜水果市场带来了一场消费革命,围观的人心潮涌动纷纷试水,在国内做起了进口车厘子分销生意,产生出复杂多样的流通渠道,电商平台、传统连锁卖场和水果品牌商相互抱团,在采购物流等方面抢占有利的时间和销售窗口。面对这股生猛市场力量的围剿,今年车厘子在销售端的商品品类竞争变得愈加激烈。

这些掌握着渠道话语权的商家们,将中间层层增加的环节衍生出的“价格矛盾”指向了终端消费者。

当然,车厘子的爆红并不能单纯归类为国人想要以高额消费换取攀比荣誉感,车厘子富含维生素C,具有滋补气血、保护视力等营养价值。在消费升级的时代下,与老一辈消费者在冰箱里囤满食物的观念相比,年轻人更愿意购买新鲜品相好的消费品,实现“车厘子自由”也从侧面反应各阶层消费水平的高低。破局还是要从农产品供应链开始,让每一个人都能吃好点,早日实现各种水果自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