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清晨的阳光,京张高铁冬奥列车从清河站疾速驶出,短短50分钟就能一站直达终点站太子城。时速350公里、全程5G覆盖、超高清演播室,这三张靓丽的中国名片叠加,让披着冰雪蓝的冬奥专列成为多国运动员和记者在社交媒体上点赞最多的冬奥风景线之一。
作为首个5G网络全覆盖的奥运盛会,北京冬奥会带给人们的惊喜不断。从体育赛事转播到智慧场馆运营,从医疗服务到后勤保障……乘着5G“高速列车”的北京冬奥处处绽放着智慧与科技之光。
谷爱凌首钢滑雪大跳台夺金,羽生结弦挑战4A,荷兰名将舒尔廷打破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世界纪录……随着精彩赛事不断上演,北京冬奥会收视率创下历届最高。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首席执行官伊阿尼斯·埃克萨科斯一语道出了收视率背后的玄机:“这得益于中国在5G技术使用方面世界领先。”
冰壶的花岗岩纹理、奖牌的金属色泽、雪道上的划痕、运动员额头上细密的汗水……赛场的细节如身临其境般扑面而来。一块块户外8K超高清大屏幕上,“发丝级”的画面记录着赛场上的动人瞬间,让未能亲临现场的观众直呼过瘾。
助滑、起跳、纵身向上,向后翻腾三周加转体1800度,稳稳落地!2月16日晚,齐广璞在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决赛中以出色发挥成功摘金。当他在云顶雪场跳跃翻转时,每一个动作都被4K/8K 360度云转播技术瞬时捕捉,通过云端的直播信号以多重角度清晰呈现给全球观众。
据统计,北京冬奥会赛事时长约1000小时,转播内容总生产量达6000小时,首次全程以4K超高清格式转播,部分重要赛事以8K格式转播。这些内容不再仅仅依赖卫星传输,还同时通过中国科技企业阿里云支持的奥运转播云走向全球数十亿观众,实现奥运转播的重大技术进步。
曾经,完成一场赛事转播需要庞大的现场转播团队、复杂的现场线路布置、昂贵的转播车配置予以支持。而今,一个人顶得上一支队伍,高山峡谷都不再是直播的壁垒。在跳台滑雪等北京冬奥场馆,摄像师背着重量仅930克、待机时间却长达4个小时的“5G+云直(转)播”背包,脚踏滑雪板,飒爽又轻松地将高清视频实时回传。
冬奥会期间,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两地87个竞赛与非竞赛场馆及连接道路均实现5G网络全覆盖,并以下行1.5G、上行500M的速率刷新奥运史上网络服务纪录。“此次冬奥会在很多领域都有突破,尤其是转播和通信技术。”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此也连连点赞。
当5G与冬奥相遇,带来的颠覆体验远不止于观赛。
造型独特、依山而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宛如一柄“如意”坐落在山谷间,但卫星导航信号很难进入这座场馆内部尤其是地下区域。在一个不足手掌大小的白色时空盒的帮助下,身处“雪如意”的巡检机器人就能通过北斗微基站获得自己的实时位置信息,也可通过4G/5G模块将信息传递给位于远程机房的云平台。
当5G遇上虚拟现实,不出冬奥村,各国运动员们就能亲身体验一把蛟龙号、神舟飞船等中国国之重器的魅力。坐进冬奥娱乐中心内蛟龙号载人深海模拟器的全息舱内,戴上VR头盔,运动员就进入了深海,突然从“身边”探出头来互动的海豚和缤纷多彩的海底世界令人叹为观止。
“赛场内外处处有惊喜!”“中国5G,超赞!”一直在主媒体中心中国联通体验中心服务的姜珊,仍然记得外国记者写下这些留言时,她所感受到的强烈自豪和骄傲。
“北京冬奥会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的信息通信技术和服务实力。”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唐雄燕说,从夏奥到冬奥,中国已完成从2G时代的“追跑”,到3G、4G时代的“并跑”,再到5G时代进入“领跑”阵营的飞跃。
目前,北京已开通5G基站5.2万座,成为名副其实的“5G之城”。融通世界,链接未来,在服务来自全球的冬奥参与者的同时,北京也向世界发出了智慧城市的科技强音。(记者 孙奇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