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剧本杀”“密室逃脱”为代表的现场组织消费者扮演角色完成任务的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快速发展,在丰富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文化娱乐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内容及安全隐患。为了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文旅部、公安部、住建部、应急管理部及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结合各部门职责,切实加强对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的监督指导。

强化诚信守法经营

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联合美团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沉浸式剧本娱乐行业研究报告(2021—2022)》显示,从2018至2021年,密室逃脱类、剧本杀类经营场所的总体数量增长幅度超过400%,沉浸式剧本娱乐行业的规模快速扩大。

报告认为,部分城市的核心商圈已出现以沉浸式剧本娱乐行业为主的集群,产生“集群效应”,培育出特色鲜明的消费文化,同时也拉动周边区域的其他消费。此外,沉浸式剧本娱乐不仅在内容和技术上进行自我拓展,还不断与景区、酒店、商场、影院等业态进行跨界探索,打造更具有本地文旅特色的消费业态。

通知要求,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应当依法办理登记,履行备案手续。坚守底线,规范经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应当坚持正确导向,使用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剧本脚本,鼓励使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剧本脚本;应当建立内容自审制度,对剧本脚本以及表演、场景、道具、服饰等进行内容自审,确保内容合法。

此外,通知还强调,要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应当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消防安全要求;应当常态化开展火灾风险自知、自查、自改,提高紧急情况下的组织疏散逃生和初起火灾扑救能力,切实履行安全提示和告知义务,引导消费者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保障安全运营。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不得设在居民楼内、建筑物地下一层以下(不含地下一层)等地。

开展行业自查自纠

无节制的“野蛮生长”背后,发展隐忧逐渐凸显。一些商家为吸引消费者,在剧本内容的构思上打起了擦边球,出现了不少色情、血腥、暴力、灵异等不良内容。此外,除了剧本质量的良莠不齐外,不少剧本杀、密室逃脱的运营场所还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

通知要求,自通知印发之日起至2023年6月30日为政策过渡期。过渡期内,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应当根据本通知有关要求开展自查自纠,依法变更经营范围,完善经营资质,向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履行备案手续,建立内容自审制度,积极整改并消除消防等安全隐患。各部门应当利用政策过渡期加强政策宣传,用好各级门户网站、政务信息平台,发挥新闻媒体、行业组织等作用,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和知晓度。

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摸底排查工作,在摸底排查中发现含有法律法规禁止内容或者未履行适龄提示等有关未成年人保护责任的,应当责令经营单位改正并停止使用有关剧本脚本。各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应当于2022年8月31日前,将摸底排查情况上报文化和旅游部。

过渡期后,各地应当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加强日常巡查,对在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本通知要求及时处置。加强协同监管。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公安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消防救援机构等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建立信息通报、线索移送和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迈向合规经营之路

剧本杀是一种新型文化消费形态,成功迎合了年轻一代的审美趣味与娱乐需求。与博物馆、文旅、影视等多种形式的融合,展现了剧本杀背后蕴藏的无限商机与魅力,更为未来的文化业态融合发展搭建了桥梁。

实际上,在通知下发前,为维护剧本杀市场的环境,保障相关从业者的利益,自今年1月开始,各地陆续发布施行相关管理规定。比如,2月17日,辽宁发布了《辽宁省密室剧本杀管理规定(试行)》;3月1日,上海正式施行《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管理暂行规定》。

专家表示,此次五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在全国层面将剧本娱乐场所新业态统一纳入监管,意味着这一新业态正在告别监管真空,走向合规管理的时代。

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秘书长孔明表示,此次发布的通知采用了与传统文娱行业不同的管理理念和方式,通过备案、设置过渡期等要求将“包容审慎”思想贯穿始终;强调通过行业组织,用自审、培训等自律的方式,在产业前端建立防火墙,提升行业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以此作为行政管理的有效补充。这些内容充分反映出相关部门管理思路和能力的进一步优化,使管理目标和方式更贴近市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