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到目前,各品牌推出的新品,很少有再延续去年、前年热度的了。

去年初春,芭乐、樱花等产品一度成为热议产品,成为下午茶的标配。

但今年开春到现在,一直没出现去年同期那样热门产品,更不谈油柑、生椰那样的爆款,疫情解禁之后新茶饮赛道似乎还没疫情管控时热闹。


(相关资料图)

一、无爆款不是品牌上新不努力

其实不是各品牌并未减少上新力度。奈雪2月份上新4个系列新品,“东阿阿胶奶茶”、“霸气小王子玫瑰草莓”、“猪猪老白茶”,以及升级回归的“多芒杨枝甘露”,几乎每周都有新品亮相。

喜茶、奈雪、书亦等20+个主流茶饮品牌中,共推出30+个系列、60+款新品。只是效果,不似以前那般“冲击”。

奈雪近期新品,多从联名角度着手

图片来源:微博@奈雪的茶

再者,“超级单品营销”一直都是近两年茶饮行业最核心,也是最成功的战略。

2021年,奈雪和喜茶靠着油柑、黄皮两个小众鲜果饮品赢麻了,瑞幸更是凭借“生椰拿铁”爆卖1亿杯,而上演了一出“王者归来”。

这些超级单品的大获成功,无疑刺激了各大品牌加大在研发和供应链上的投入,整个行业也进入挖掘爆款的大战中。

二、天时地利成就的“超级爆款”

据《中国餐饮品类与品牌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未来2到3年内,新茶饮增速阶段性放缓,调整为10%-15%。

今时不同往日,新茶饮市场进入阶段性放缓时期,下沉、投资、出海等,各谋第二增长曲线。

新茶饮市场最难以把握,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迭代的速度,快得让你无法找到打造爆款的秘诀。即使是各方面都掌握最佳资源的头部品牌,也预测不出下一个“油柑”这样的爆品。

新茶饮发展到今天,终端的产品流行趋势有时是由供应端在推动。

茶饮行业顾问林子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过:“有的时候工厂研发出一款新的原材料,比如果酱,会把新品发给部分品牌试用。品牌会再基于自身调性去研发产品,然后市面上集体推这一类型产品。爆品的产生一定是建立在供应链强大的基础之上。”

比如去年比较成功的桑葚产品,茶百道、CoCo都可、蜜雪冰城等品牌都上线桑葚系列。特别是茶百道的“乌漆嘛黑”引起不小热度,但即使这种热度的销售,原料供应商都表示,桑葚的产能已经有点供应不上。

桑葚从去年起,得到一定市场认可

图片来源:微博@茶百道

想要打造一个超级爆品,不只是需要吸睛的产品,还要拥有稳定的供应链、操盘手的运营,以及运气。

从这个角度说,即使是油柑换在今年推出,可能也无法成为“超级爆品”。

三、资本在溯流而上

新茶饮创新爆款缺位,也与资本投资变化有关。

2022年全年,国内咖啡茶饮赛道共有超过54家获得融资,根据披露融资金额的企业估算,总计获得超过36亿元融资。而2021年茶饮品类共披露了30起融资事件,披露的融资总金额超过125亿元。这两年数据对比差距明显。

新茶饮品牌近两年在发展中遭遇的瓶颈还尚未找到突破口,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人拿到热钱。

生椰拿铁爆火后,厚椰乳原料备受关注

图片来源:小红书@荔野lili-

数据显示,菲诺在去年“618”期间累计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在植物蛋白饮料类目国货品牌销售榜单中名列第一,活动支付金额同比去年618增长75%。其售卖的厚椰乳可制作生椰拿铁65万杯。

喜茶、蜜雪冰城、瑞幸咖啡等品牌的供应商恒鑫生活正着手创业板IPO,另一物料供应商鲜活饮品去年也披露了上市招股书。

资本、热钱的分流稀释了茶饮品牌可调动的资源,此消彼涨,自然也影响到品牌们的扩张速度,也减缓了品牌营销力度。

四、还会有爆款吗?

花香型奶茶、胡萝卜美式是近期新热点

图片来源:微博@奈雪的茶

一款现象级爆款的出现,必定先有某环节或多领域有重大突破。

国内市场进入阶段性瓶颈期,品牌们也不会坐等风来。例如蜜雪冰城、奈雪、喜茶等头部新式茶饮品牌,在国内市场积累了供应资源、成熟的运营模式和丰富的服务经验,已经逐步在海外市场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口碑和完善的销售网络。

如喜茶,其依靠强大的供应链辐射能力实现快速扩张。至2022年底,喜茶已经进入全球83个城市,会员人数超6300万。另外,2022年6月以来喜茶日店均销量和月度总销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平均增长了20%。

喜茶新品

图片来源:微博@喜茶

而奈雪则希望通过扶持力量向内突破,据了解,其研发的自动奶茶机目前已在全线门店投入使用。该机器最快可用不到10秒的时间完成一杯茶饮,在解放门店人力的同时,也使产能提升约40%。

诸多事实证明,许多被认为过时的老产品往往会成为一款新的爆款,而这正是品牌对产品本身进行的创新,并使得它符合消费者的诉求。

品牌之间较量到最后,创新、品控、服务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缺一不可,而保持母品牌稳定发展的情况下,跨界的确也成为扩充新消费场景、寻找更多消费群体的升级手段。

眼下的竞争环境,向内卷与向外卷在同步进行,比“顶流”位置更重要的,是如何活得更稳。

加入微信群

关注公众号

点击获取更多全球食品资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