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资料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民以食为天,餐饮行业在消费行业里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分支。
2021年,新加坡餐饮行业产值432亿新币,占GDP的1%;餐饮业就业人数22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6%。
新加坡餐饮行业产值
图片来源:公众号@弘章消费研习社
疫情前餐饮行业产值约570亿新币,约能占到GDP的1.2%。我们相信2023年餐饮行业基本可以恢复到疫情前程度。
新加坡食品外送市场销售份额
图片来源:公众号@弘章消费研习社
新加坡餐饮行业大致可分为5种形态:
全服务式餐馆(Full Service Restaurant)这类餐馆主要提供堂食服务,一般也提供外卖和送餐服务,堂食服务会额外收取10%的服务费,不需要再支付小费。一般位于购物中心,商场内比较多。比如鼎泰丰或者莆田。
速食店(Quick Service Restaurant)这里餐厅一般不提供或者提供少量的桌椅,不提供服务员的堂食服务,一般不收10%的服务费。在很多商场的负一楼都会有速食餐饮区,这里会集中不少本土品牌和中小型品牌。
宴席服务(Food Caterer)宴席服务及外烩,是设宴款客的一种做菜安排。外烩供应商在店方准备,到宴会场地架锅,后期制作便可上桌。个人庆生宴请、社区活动、学校开放日等很多团体组织活动都安排外烩。这也是2020年和2021年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一个餐饮板块。
咖啡店、小贩中心(Cafes,Food Court)咖啡店、食阁、小贩中心是当地出名的平民饮食文化,食物的价位经济实惠,是大多新加坡居民平时解决一日三餐的地方。
外卖App受益于疫情红利,外卖APP迅速崛起,目前在新加坡主要由GrabFood,Food Pandan和Deliveroo三家主导。
说到新加坡的餐饮业,不得不提“日餐”。因此,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些新加坡的日餐业态,而新加坡的日餐领域离不开两大上市公司:RE&S和Japan Foods Holding。
一、RE&S
RE&S是于1988年由来自日本大阪的Hiroshi Tatara先生创建。创建之初,只有Takahashi和Fiesta两间饭店。
随着RE&S的成长,Tatara先生和团队也逐渐开发出新的品牌,如Kuriya,Shimbashi Soba,Kuishin Bo和Ichiban Boshi。
除了在集团的总部建立中央厨房,RE&S也坚持每周从日本空运两次新鲜食材到新加坡。
集团旗下品牌可以分为三类:
高性价比的经济型品牌;针对中产阶级的大众品牌;针对中高端市场的高端品牌。所有店面都以自营方式为主,在西部、中部和东部的区域商场内各运营着一条综合型日式料理美食街,中央厨房设立于公司位于大成Tai Seng的总部,2022财务年集团收入1.5亿新元,税后利润945万新元。
公司旗下品牌矩阵
图片来源:公众号@弘章消费研习社
对于品牌,公司主要以自己的自创品牌为主。上图为公司旗下的品牌矩阵。
(一)自创品牌分类
我们把RE&S自创品牌简单地分为经济型品牌、大众品牌和中高端品牌三类。
1、经济型品牌
RE&S经济型品牌
图片来源:公众号@弘章消费研习社
经济型品牌主打性价比战略。
产品类型针对竞争比较激烈的初级日式料理,如寿司、日式烤肉、火锅套餐、便当等。销售方式以外带、套餐为主。
店内尽量减少桌椅和服务。店面主要集中在区域商场,市区中心的店面有针对办公室人群推出工作套餐。店面分布上,在北部区域比较缺少。
2、大众品牌
RE&S大众品牌
图片来源:公众号@弘章消费研习社
大众品牌定位和消费价位都略高于经济型品牌。
产品方面定位为比较有特色的细分日式料理,如大阪拉面、日式西餐等。细分特色产品避免了一定程度上的激烈竞争。
比如“和”式烘焙的面包价位在2-3新币左右,比新加坡同等商场定位的面包略贵,但市场接受度依然高,因为这样细分定位的日式面包目前很少。
DIY自制乌冬面,消费者通过自己选择食材制作自己喜欢的乌冬面。增加了参与感,也迎合了个性化需求。店面覆盖方面同样北部的区域覆盖率较低。
3、新高端品牌
RE&S中高端品牌
图片来源:公众号@弘章消费研习社
Kuriya为高端品牌定位,主打正宗日式料理。
同一品牌开拓的Kuriya日本食品市场,采用线上线下超市模式,已有12家分店,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体系,可成为接下来的发展重点。
Shimbashi是位于乌节路的高档饭店,主打健康饮食概念。
(二)日本美食街概念
RE&S在新加坡西部的裕廊访(Jurong Point)运营着一条颇有特色的日本美食街。
地点位于Jurong Point商场B1,这里的日本街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进入商场直下扶梯,位置很好找。
2014年700万新币第一次装修,分为东京区和大阪区。当时以日式自助餐为主打。2019年重新装修,加入电子显示屏幕,重新打造JOY日本街品牌。1家全服务餐馆,2家零售店(面包和食品小超市),5家速食QSR餐厅,总占地1500㎡。
最受欢迎的是日式汉堡,周末晚餐时间排队40分钟以上;其次是日式面包店,几乎一直有排队;铁板烧和Boshi餐馆晚餐时间也有排队现象。
下图是我们粗略画的一个美食街布局图:
美食街布局图
图片来源:公众号@弘章消费研习社
爆品分析:
最为火爆的是日式汉堡,形式新颖(米饭+肉+蛋),2022年11月推出市场。单价偏高12-20新币左右。新加坡市场对新食品的接受度很高,对新产品价格不敏感。
日式面包也是集团的一个爆款。最火单品在2.3-2.7新币之间,比普通面包贵50%。因为是零售模式,所以这个小品牌的利润高。目前全岛有5家门店。
(三)小而美的速食餐馆定位是趋势
我们可以看到美食街上有一间中高档定位的全服务式餐馆(Full Service Restaurant),其他的主要餐馆都是速食餐馆(Quick Service Restaurant)定位。
分部销售
图片来源:公众号@弘章消费研习社
如上图,其实公司在过去五年中正在逐步提升速食店的比例,2022财务年由于新的QSR速食店的拓展,销售已经超过了疫情前2019财务年的总销售,达到1.5亿新元。
集团从2020年开始加强对QSR速食分类的投入,在2022年已经达到了总销售的47.5%。在收入增长方面,2020财务年受疫情影响出现了负增长。
FSR的收入在疫情后的恢复缓慢,但速食QSR恢复较快,特别是2022财务年,速食店QSR的年化增长率一度达到了44%,而FSR的增长还停留在6%,集团收入的80%增长也来自速食店QSR分类的拓展。
我们可以看见FSR和QSR的销售额也正在逼近,截止于2022财务年底,速食店QSR分类已经占到了48%的总收入。
二、Japan Foods Holding Ltd
如果说RE&S是日餐新加坡的老大,那Japan Foods就是当之无愧的老二了。
Japan Foods logo
图片来源:Japan Foods
Japan Foods成立于1997年,于2009年在新加坡上市,专注于日式料理。
2022财务年总收入5460万新元,利润320万新元。旗下加盟多个日本餐饮品牌,也自创多个分支品牌。
在区域拓展方面,开拓了4个新加坡以外的市场。在清真食品领域也有积极的推进。
Japan Foods非常善于借力,他加盟了多个日本的知名品牌,利用好这些品牌的知名度来拓展销售。
下图是公司的加盟品牌矩阵:
Japan Foods加盟品牌矩阵
图片来源:公众号@弘章消费研习社
Japan Foods也很注重开发自主品牌,有两大优势:一方面是弥补现在日本品牌的空缺,比如清真食品;第二方面是为以后在区域市场拓展加盟商做准备。
下图是公司自主开发品牌的矩阵:
Japan Foods自主开发品牌矩阵
图片来源:公众号@弘章消费研习社
Japan Foods过去几年在速食店QSR的领域积极的开店拓展本地市场,同时也很重视新市场的拓展。
最近一年的年报指出,除了东南亚市场,他们还把自己的品牌发展到日本、中国市场,我们认为这为以后发展大市场和下沉市场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阶段性总结
综合比较两家主要的日餐企业,在定位方面两家都采用了全服务式餐馆FSR和速食餐馆QSR双管齐下的策略。
但是由于Japan Foods的三大主力品牌都是加盟日本品牌,也占了大部分收入“味千拉面”27.7%,“东京食堂”19%,“金色不如归”11.3%。Japan Foods的主要销售还是来自FSR。
而RE&S就更加灵活,2022年已经有48%的收入来自速食店QSR。在前面的市场分析中,不难发现美食街只有1个FSR全服务餐馆,却有5-6个QSR。
速食店QSR可以很好的体现小品牌的特点,形成很有力的单店模式。而且速食店QSR的价位低于FSR,对周边消费力稍弱的东南亚市场,更方便复制和加盟。
在2023年通货膨胀加剧下,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增加的环境中,加强速食品牌有利于加强整体利润。
速食餐馆也迎合后疫情时代消费节奏的加快,对产品要求更多元化,更强体验感的需求。
加入微信群
关注公众号
点击获取更多全球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