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
“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一岁。”这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许下的健康承诺,也是我们老百姓们的共同目标。
据相关媒体报道,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9年底,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提高了一岁,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目标。此次提出寿命再次提高一岁的规划,对民众无疑是莫大的健康福祉。那么,这一规划目标又将如何实现呢?
一方面,国家在持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不断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让看病不再难、不再贵。同时,还在不断提高养老待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让百姓额健康度不断提升。
而另一方面,就是我们每个人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健康中国人人有责,真正的健康与名医无关,最好的‘医生’是我们自己。”山东省立医院院长赵家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每一个人都应从自身开始,摒弃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
而作为当下国人健康的第一杀手——脑血管病,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患者的重视。根据最新的统计信息,脑血管病占中国的死亡率还有致残率,都是第一位的。脑血栓就是一种典型的脑血管病。
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
那么,对于这个“健康第一杀手”,我们该怎么应对呢?
脑血栓疾病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所谓的一级预防是指对有发病风险,但还没有发生脑血栓疾病的患者,开展的预防性治疗。一级预防主要是干预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达到减少或消除发病风险,包括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血脂等;同时,鼓励病人戒烟戒酒、增强有氧运动,控制好体重,健康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二级预防,顾名思义,就是对已经发生了脑血栓疾病的患者,采取各种治疗办法降低复发风险的预防工作。二级预防主要包括继续控制危险因素,同时进行药物治疗。根据病人病因和发病机制,医生会推荐不同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调脂药物或者一些由临床循证医学证据的中成药。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主任医师梁睿曾在健康科普视频里,就提到在治疗脑血管疾病时,使用中药的作用。她认为,一些活络通心的中药,在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治疗,还有康复期治疗是有很好的作用,其中比较代表的是一些强调偏重于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药物,比如大活络胶囊,它是一种多靶点作用的多重作用,改善侧支循环的药物,同时它还可以改善关节的疼痛,所以对于一些中风后遗症里面出现有瘫痪侧的肢体强直痉挛,甚至有关节半脱位这类患者,它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同时可以改善关节局部的小血管的供血,减轻关节的强直疼痛。
看来,只要我们能“管住嘴、迈开腿”,同时对于疾病积极的预防和治疗,“第一杀手”也没有那么可怕的。
“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一岁。”要实现这1岁,我们的国家在努力,我们每个人也要做自己的“健康守门人”。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得更长久,活得更健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