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时发现肺部有磨玻璃状结节,经综合判断为肺原位癌。一听说是“肺癌”,患者心里往往没了底。的确,肺癌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许多人发现时,常已处在晚期。
不过,在今年3月,世卫组织在2021年第五版的肺肿瘤组织的新分类上,做出了一个重大改变——将肺原位癌归入肺前驱病变范畴,而不再归为肺癌范畴。在以“快”著称的肺癌家族,肺原位癌因为具有良性病变的一些特性,比如发展极其缓慢,不会转移,切除后百分百治愈不会复发等,已被世卫组织从该家族除名。
肺原位癌会不会恶化?什么时候,怎么处理它最合适?这些问题今天一次说清楚。
休眠的肺癌种子突然萌芽
在武汉市肺科医院(简称市肺科医院),三名年龄相仿、30岁左右的女白领同病相怜,他们都先后在单位体检中发现肺上磨玻璃状结节,大小在5至7毫米不等。经综合判断,这些结节均属于肺原位癌。
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肺结节健康管理工作室负责人杜荣辉介绍,对原位癌大可不必闻癌色变。因为,原位癌常常像休眠的种子,长久没有变化,在某些患者身上,它甚至10年都不发芽。对生命的威胁达不到“癌”的级别。按照专家共识,对原位癌常规的策略是观察、随访。
只不过,这三名年轻女性的肺原位癌均出现了变化:结节中心实变,周围有血管伸入。杜荣辉认为这两个趋势说明,肺原位癌这枚“肺癌种子”已开始萌动,从原位向周边浸润,已波及原病灶周围约5毫米的范围,它已经蜕变成肺微浸润癌,这可是实打实的肺癌。
发芽的种子必须立即铲除
通过人工智能设备进行打分评估,以及人工阅片综合研判复核,杜荣辉发现三位年轻女性的恶性肿瘤风险等级均上升到65%以上。“此刻是最佳时机,应当机立断进行铲除。”杜荣辉说。
本月,三名患者先后在市肺科医院外科进行了手术。术中病理检查再次证实了杜荣辉团队的推断。
因为处置节点把握精准,手术成功达到了临床治愈的效果。同时,因采用单孔胸腔镜手术进行早期肺癌根治,创伤小,术后7天,三人便可出院,且无需进行放疗、化疗,只需和正常的同龄人一样,每两三年复查一次肺部CT便可。
既然原位癌仍可能恶化,为什么要等到原位癌发展到微浸润癌才处理呢?杜荣辉说,肺组织不可再生,切除一部分,对肺功能或多或少造成一定的影响。肺原位癌只要按照医嘱定期观察,是不会因病情突变而失去根治机会的。
只有在原位癌突破基底膜变成微浸润癌,才可能会加速发展。此时出手,既可以避免早期过度治疗,也不错失根治的最好时机。这便是市肺科医院在全省首创肺结节健康管理工作室,对患者进行长期追踪,对肺结节进行健康管理的价值所在。
对肺结节的管理极其重要
被踢出“肺癌圈”,不代表肺原位癌对生命的威胁解除。对它进行长期的健康管理,是切断其潜在威胁的唯一科学手段。
为精准把握肺原位癌的处理时机,不过度治疗,不耽误病情,市肺科医院在全省首创肺结节走势人工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不仅安装了能对肺结节进行智能识别的“AI眼”,还融入了每个患者个性化的风险因子数据(如家族遗传史、吸烟史、肿瘤标志物监测数据等),不仅能发现肺结节,还能根据结节走势,给其恶性率精准打分。
该系统与医生实现人机交互后,可实现对肺结节的性质、发展走势的精准判断。有了它,好比有了一双“火眼金睛”,纳入健康管理的肺结节只要有恶变趋势,都逃不过它的“火眼金睛”。如此一来,肺结节患者可以安心生活,待到系统报警再处理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