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潼南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人才工作会议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实施“英才潼行”工程,全面开展“人才兴业、人才兴乡、人才兴城、人才协同、人才服务提质”五项行动,加快建设成渝中部重要人才集聚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铸造人才兴业强引擎
位于潼南高新区的重庆巨科环保电镀工业园是全国第一座电镀全产业链环保园区。
作为潼南引进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园区常务副总经理蒲建长带领团队坚持创新、绿色发展思路,自主研发了“电镀废水闭路循环装置”等30多项高新技术,吸引了40多家配套企业入驻园区。
潼南始终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坚持人才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与科技创新同步实施、与高质量发展同步推进,依托重庆潼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聚高新企业,引育高端人才,铸造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逐步形成“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支撑一个优势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态势。
“十四五”期间,潼南将重点围绕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发展,集中在潼南高新区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通过“双招双引”、高校引才等靶向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服务产业升级的创新创造活力。
筑牢人才兴乡基本盘
潼南聚焦建设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区,探索完善乡村人才振兴政策措施,实施农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素质农民能力提升计划等培育行动,推行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乡村人才就业创业激励制度等支持政策,培育在乡人才、聚引返乡人才、引导入乡人才,推动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逐步提高、结构持续优化。
下一步,潼南将围绕柠檬、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与南昌大学重庆研究院等合作建设农业科创平台,举办国际柠檬节、柠檬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建设返乡创业园,大力培养“新农人”“乡创客”,进一步发挥人才支持服务乡村发展作用,着力打造乡村人才振兴示范地。
按下人才兴城快进键
人才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角,也是托举城市能级跃升的关键。潼南立足“桥头堡”城市定位,着力在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上下功夫,做强人才支撑,赋能城市发展。
为破解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紧缺难题,潼南区人民医院引进了一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胸外科专家团队。“团队引进以来,开展新业务新技术20余项,有效填补了我区技术空白。”潼南区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陈光春介绍,“现在患者可以就近就医,避免到上级医院奔波,既缩短了治疗等待时间,又节约了治疗费用。”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只是全区城市品质提升的一个缩影。“十四五”期间,潼南将紧扣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城市发展方向,大力引育教育医疗、文化生态、基层治理等领域专业人才,加快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潼南校区建设,有效发挥人才对城市功能服务、社会治理的引领和助推作用,全力打造宜居、智造、科创、新农、康养“五城”,推动形成“人城相宜”良好生态。
构建人才协同联合体
志同则心同,心同则力同。潼南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加强人才协同发展,实现“1+1>2”效益。
2020年5月,潼南区委组织部与遂宁市委组织部签订《遂潼人才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谋定两地人才交流合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目标。2021年5月,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正式授牌,开启园区共管、项目共招、人才共育先行示范步伐。2021年12月,潼南、彭水、遂宁、内江等八地联合发布《遂潼川渝毗邻地区现代农业人才联盟宣言》,促进川渝乡村人才交流、技术创新……人才协同发展的大戏在经济社会各领域轮番上演。
“在推动成渝毗邻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上,潼南有历史基础、有独特优势。”潼南区相关负责人称,“我们将持续深化交流合作,推动毗邻地区人才共引、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的人才协同发展格局。”
画好人才服务同心圆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实践证明,只有聚焦人才需求“圆心”,让服务“半径”始终围绕“圆心”转,切实画好精准服务人才的“同心圆”,才能让各类人才安心、安居、安业。
围绕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潼南先后出台20余项人才激励政策,创新推行“3+N”人才服务模式,为每位人才配备一名联系服务领导、一名平台服务专员、一名用人单位服务专员、若干责任部门联络员,在人才引进、成长、生活各方面提供全流程跟踪服务。
“接下来,我们将大力开展人才服务提质行动,推动服务项目从25项增加至68项,为人才提供更加细致贴心的优质服务,打通服务人才的‘最后一公里’。”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人才蔚则事业兴。潼南区将紧扣全区“一城三区五大行动六项重点任务”总体部署,以“英才潼行”工程为统领,积极构建“三区三院两校多点”人才空间布局,全方位培养、引进、留住、用好人才,以人才创新汇聚高质量发展磅礴力量,为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贡献潼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