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北京气温回暖,平谷、延庆等地的农户开始在田间忙碌,春耕画卷在京郊大地徐徐展开。

4月7日,平谷区刘家店镇前髻山村的一块农田里,桃农王朝友正和妻子一起给桃树疏花。距离前髻山村百公里外的延庆区永宁镇和平街村一个种植园里,近430万余棵蔬菜苗长势喜人。春耕时节,北京气温回暖,平谷、延庆等地的农户开始在田间忙碌,春耕画卷在京郊大地徐徐展开。新京报记者在现场探访时了解到,今年,来自北京农科院、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专家分赴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种粮、种菜。

平谷年过六旬的桃农夫妻:

大桃品种岔开种植 守着丫髻山景区大桃从不愁卖

平谷丫髻山山脚下的一片农田里,刘家店镇前髻山村、后髻山村的桃农正在给桃树施肥、疏花。“这两天天气热了,开始疏花。掐掉一些果儿之后,剩余的骨朵儿才能吸收到更多的营养,长得更好,保证大桃的品质。”年过六旬的桃农王朝友在家门口的这片土地里种了半辈子的桃。每年春耕开始,他就和妻子一起在地里忙活,直到9月份卖光最后一批桃子。

在王朝友的几亩地里,种着不同品种的大桃,从早熟桃到晚熟桃都有。考虑到自己和妻子的年岁渐大,体力远不及壮年,夫妻俩就选择了不同品种的大桃岔开种植,避免同一时期大桃批量集中成熟,劳动量过大,身体吃不消。“大桃成熟的时候,经常每天早上三四点就到地里摘桃,天还黑着呢,得戴着头灯摘。”王朝友说,虽然一些先进的农业现代化设备让种桃轻松了不少,但疏果花、套袋儿、摘桃,他还是更习惯亲自上手。“我摘桃的时候都会小心翼翼的,防止伤到大桃的果皮。”守着知名的丫髻山景区,又对大桃有着高品质的追求,王朝友夫妻俩拥有了不少回头客,往年他家的大桃从不愁卖。种桃之余,和到地里摘桃、买桃的游客闲谈几句,倒也丰富了夫妻俩的农耕生活。

王朝友家隔壁的一块田地里,一位戴着遮阳帽和墨镜的老人拿着耙子在给桃树松土。“累了就歇歇,地不能荒着。”老人也是前髻山村人,73岁,虽然家里并不指望种植大桃的这点收入,但在老人看来,家门口的这几亩地更像是自己的一份“事业”。“种了大半辈子的地,闲不下来了。”老人称,自己平时跟着女儿在市里生活,春耕到了,赶忙跑回村子照看她的桃树。桃树下,还有一些郁郁葱葱的小葱,也是老人种的。

王朝友所在的平谷区刘家店镇是果品生产专业镇,大桃种植面积1.8万亩,其中蟠桃8000亩,年产量约3500万公斤,被誉为“中国蟠桃第一镇”。据刘家店镇有关负责人介绍,漫山遍野的桃花即将绽放,待到盛夏时节,香甜可口多汁的大桃就将大批量成熟。

平谷的春耕“主角”当然不只是大桃,新京报记者从平谷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平谷全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约达2万亩,预计全区春播粮食播种面积4万余亩,春季蔬菜播种面积约1.5万亩。今年,平谷专门邀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专家走进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更换种植玉米良种,科学种植蔬菜,稳产保供。

延庆和平街村种植园:

近430万余棵蔬菜苗长势喜人 生菜苗进入栽植阶段

延庆区永宁镇和平街村一个种植园的蔬菜大棚内,生菜、橄榄菜、娃娃菜等蔬菜幼苗在阳光的照射下长势喜人。大棚外,几位菜农正忙着将长成的幼苗一棵棵移植到农田里。“现在大棚种植的生菜苗已经进入栽植阶段,农民已经开始陆续将苗木栽种到农田。”据该种植园有关负责人辛建芬介绍,园内共有10个大棚,其中8个大棚用来培育生菜、橄榄菜、娃娃菜等蔬菜苗,共计近430万余棵。

“大棚内所有菜苗均采用水培的方式进行培育。育苗池内充足的水分和放置的肥料可以使漂浮在水面上的菜苗更加均匀地吸收水分和养分,不仅减少了反复浇水施肥的烦琐,还节约了劳动力成本。”辛建芬介绍,在漂盘生长的幼苗不用磨根,大大增加了幼苗移植入土壤中的成活率,使幼苗能够更加茁壮地生长。“去年,种植园菜地收入60余万,既获得了不错的营收,也为周围村子提供了稳定的蔬菜供应、为村民购买蔬菜提供了便利。”

在永宁镇另外的几个种植基地里,种植户们则忙着播种。延庆区永宁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分中心主任赵菁介绍,目前,永宁镇共有22个农业产业园,为了提高园区蔬菜产量,提升蔬菜品质,在春耕春播到来之前,镇里多次邀请农科院专家对菜农进行育苗培训、开展病虫害预防讲座等,帮助农户解决技术难题。接下来,永宁镇将加大对设施农业建设、农业种植技术指导、惠农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提升农民种植技术、保证蔬菜品质,打造蔬菜产业镇。

眼下春耕正当时,京郊各区都在全力组织春耕生产。3月底,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曾组织种子、栽培、植保、气象等专家,赴顺义、平谷和大兴3个区,实地查看了小麦长势和土壤墒情,对农户进行了现场技术指导。“春播春管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要压实粮食和蔬菜生产责任,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加强农资统筹调度,确保完成100万亩粮食和7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的目标任务。”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