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本期“东西湖 康庄路”专栏,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吴中街出发,沿着临空港大道来到了七雄路,这里生产的瓜子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海外。极目新闻记者从一颗小瓜子生产过程,窥探东西湖区筑起食品安全防线秘诀。

全环节溯源 一颗瓜子经历101道安全检测

东西湖区七雄路9号,坐落着创办30余年,以生产经营炒货、坚果为主的东西湖本土企业——武汉旭东食品(以下称“旭东”),日均80吨各类瓜子炒货从这里装车驶向全国,远销海外。

8月25日,多辆从新疆、内蒙古运来的瓜子原料停放在车间门口,记者看到每批次上均贴有物料标识卡。“保证一颗小小的瓜子的安全,并非易事。”现场,企业负责人何旭东告诉记者,秘诀藏在原料产地选择、栽培采收、存储运输、生产、包装等多个环节之中。

“西瓜子产地在新疆,葵花籽产地在内蒙古。” 在原产地,旭东从种子、农药、化肥、农技师等对原料质量进行把控。丰收后,会对原料进行隔网晾晒,对瓜子的湿度、饱和度、形状、重量等检测,利用智能化机器剔除不合格原料,而这只是筛选的第一步。

随后,这颗经筛选的瓜子便开启了经历多达101项质检的漫长“通关”历程。“100颗中只允许有1颗不合格,否则全车退回。”旭东品控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料到达武汉入库前,会对每辆车进行抽检。

记者了解到,旭东除了有自己的质检线,还会将原料、产品送去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外检,以确保产品是完全达标。“国家标准要求某辅料标准在6%以下,我们的标准就是3%以下。”何旭东解释。

为了确保质量安全,旭东还采取了全环节可溯源的管理方法。只要扫描旭东瓜子外箱上的二维码,便可知道这箱瓜子的“前世今生”。

全范围抽检 搭建舌尖安全第一道防线

当下正是葡萄上市的季节,每天清晨,东西湖区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以下简称“公检中心”)的检测车奔赴在东山街群力大队葡萄小镇的田间地头。一旦发现有农药超标等情况,会联动东西湖区农业农村局进行执法,保证每颗从东西湖走出去的葡萄都是安全的。

与七雄路仅两街之隔的公检中心,成立于2019年,作为政府检测机构,筑起了东西湖舌尖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公检中心负责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工作,有独立的农检实验室。检测品种涵盖区内主产瓜果蔬菜、水产品、生猪瘦肉精等;抽检范围覆盖区内所有种植户、农业企业(合作社)、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等,严格的监管和检测全覆盖守护着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目前食品检测检验实验室也正在筹建中,“目前我们正在申请CMA和农检CATL检测的双资格认证,预计在明年2月份就可以获得检测资格。”公检中心副主任王绍英介绍。

全覆盖巡查 坚守食品安全底线

记者了解到,东西湖区现有食品生产企业368家,其中有43家规上食品企业,占了全市约三分之一。近四年来,该区市场监管局夯实监管基础,实施多种举措,坚决守住食品安全底线,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我们一直在持续推进生产环节的全覆盖巡查工作。”该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巡查与流通、餐饮环节倒查追溯、与街道社区协调联动等方式,及时完善监管档案,严厉打击生产伪劣食品和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

同时,开展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培训,对全区食品生产企业法人代表和食品安全负责人进行法律法规培训。

“我们还鼓励引导企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据介绍,近年来,东西湖区持续深入推进食品企业建立实施GMP、HACCP、ISO22000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全区规模以上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覆盖率达95%,并将管理体系覆盖面从规模以上企业逐步推广到其他有条件的企业。

去年12月10日,在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盒马冷冻仓内,诞生了湖北省首张鄂冷链溯源二维码,市民只需扫下码便可获知产品的“来龙去脉”。

首张鄂冷链码诞生在东西湖区具有重要的意义。据了解,东西湖区共有进口冷链食品企业274家,占了全市的三分之一。

针对进口冷链食品体量大,管控难度高的实际情况,东西湖区市场监管局全面加强冷链食品加工企业管控,目前全区进口冷链食品生产企业均已严格落实冷库“红区”管理、纳入“鄂冷链”平台监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