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新林回应被质疑浪费资源:年轻人更要坚持终身学习
“家长请留步,学生进去就行了”“我就是学生,我是来报到的。”9月13日,在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对话在鲁新林同学和学校工作人员间出现过多次,他只好不断出示自己的录取通知书。52岁的鲁新林,成为该校历史上年纪最大的新生。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给自己定了目标,将来还要专升本。”
“我先以为他是家长,告诉他家长请留步,行李放在校门口就好,会有志愿者帮忙。”学校职工耿娟说,听到鲁新林说自己就是大学新生时很是惊讶。
鲁新林办完手续到寝室,一路上还是不断有人把他当做家长。“不是说家长不能进校吗?他怎么进来的。我们只能解释,其实他是学生,周围的学生都十分惊讶。”耿娟说,到了寝室,室友许振坤和王子健都不敢相信,二人表示,“我们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惊讶,第二反应是好励志,这么大年纪还来学校读书。”
谈及自己考大学的经历,鲁新林告诉记者他是襄阳人,去年十月因身体原因从单位提前退休,就决定参加今年的高考,考了411分。因为以前读大学学的是汉语言文学,语文没有怎么复习,就考了100分,其他科目特别是英语和数学很吃力,高考总成绩不算特别理想,“我已经做了决定,将来要专升本”。
随后,记者联系上了鲁新林的女儿,对方告诉记者:“爸爸告诉我们准备参加高考时,我们没有特别惊讶,因为退休前他就常在家里说将来要学很多东西。准备复习的时候,我还把我以前高中的课本和学习资料给他。”
鲁新林说:“我不想退休后每天打打太极钓鱼,希望可以活得更充实些,也是想给女儿做个榜样,年轻人更要坚持终身学习。”
被质疑浪费资源,本人回应
有人称赞他“活到老学到老”,也有人质疑他“浪费教育资源,应该把机会留给年轻人”。9月15日,鲁新林回应记者称,被人质疑浪费资源是一种误解,原因有二:很多大专高职院校完不成招生计划;国家倡导学习型社会。
问:现在正常上课没有?
鲁新林:还没有,按照防疫政策,到学校后要在寝室隔离三天,现在还在隔离呢。
问:和比你孩子还小的同学待在一起,还习惯吗?
鲁新林:很习惯,现在孩子的整体素质要比我们当年高,一代比一代强。和室友相处愉快,我不让室友喊我叔,他们都喊我哥呢。
问:都退休了,怎么还想着上大学?
鲁新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退休生活,有人会去钓鱼、下棋、周游世界,我就觉得我退休了还是要充实,考大学能让人充实。大学环境单纯,我来这学习有益于我身心健康。
问:能不能介绍一下备战高考的情况?
鲁新林:我是去年9月份开始备考的,总共加一起有9个多月的时间。我是学汉语言文学的,语文、历史、地理、政治有老底子,没怎么复习,主攻数学和英语。数学比原来难多了。刚开始复习时,看高中数学课本,发现好多不会,我又把初中数学过了一遍。我的目标是考本科,复习到一半时知道自己考不上本科了,就决定考大专。身体不好也没有太拼。
问:现在进入大学了,下一步计划是什么?毕业后再去发挥现在学的专业特长吗?
鲁新林:我目前的计划是专升本,争取考上本科。本科毕业以后,再考虑下一步。反正人一定要往前走。
问:注意到网上质疑你“浪费教育资源”的声音了吗?
鲁新林:注意到了。上岁数了,不容易生气。我尊重他们的质疑,但我不认同他们的观点。教育专家把为什么不是“浪费教育资源”的原因讲得很透。我觉得我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家人教育小孩时会说,你看他这么大都要学习;同学看到我后会想:他这么大还在学,学习太重要了;现在倡导学习型社会,青少年要学,难道我们中老年人就不学了?
专家观点
鲁新林称,他注意到很多网友在说他“浪费教育资源”,他尊重不同意见,但不认同此观点。“不是浪费,教育专家陈志文和储朝晖把这个道理说得很透。”
记者注意到,上述质疑声出来后,陈志文和储朝晖接受了媒体采访。
陈志文表示,2001年国家取消高考25岁年龄限制,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很多大专高职院校招不满生是现状,不存在“浪费”;鲁新林“活到老学到老”,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储朝晖称,国家倡导学习型社会,未来几年会有更多的高龄考生去大学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人们的观点也会趋于一致:终身学习有益身体健康。
52岁上大学的不止鲁新林——
贵州52岁大叔自学考上大学,两门课班级第一
2019年,一段 "52岁维修老板自学 1 年考上本科,2门专业课成绩考第一"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记者联系上这位 52岁的同学杨小勇,他称,自己原本在黔东南老家开电器维修店,2017 年 9月,儿子入伍当兵,他便用儿子的书自学,次年参加高考。收到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后,他一度犹豫了,经学校鼓励,并为其减免学费、住宿费,解决了生活费,他最终决定去上大学。
家人刚开始并不支持他,作为家中顶梁柱,杨小勇也有压力,但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妻子和女儿也来到学校陪他读书,从行动上支持他。他表示,自己上大学后,感觉孩子们也受到了激励,儿子在部队表现很好,目前已被部队留任士官,而 9 岁的女儿来到其大学附近上小学后,进步也很大,他觉得自己这个大学没上错。
52岁大叔自学参加高考只为给儿子做榜样
52岁的杨小勇1986年高中毕业后便参加工作了,没上过大学,更没想过自己会在年过半百时再踏入大学校园读书。
在黔东南老家,他有一双儿女,儿子上高中,女儿上小学。他开了一家电器维修店,妻子开着一家早餐店,工作之余,他就看点维修专业的书,读点杂志,这样的生活,他甘之如饴。直到2017年,上高三的儿子应征入伍,没有参加高考。他支持儿子的决定,但还是觉得,不管在部队还是将来退伍,儿子总归要继续学习。
于是,他拿起儿子的书开始复习,打算自己参加高考,给儿子做个榜样。杨小勇白天在店里维修电器,晚上时间几乎全部用来复习功课,离开校园31年的他,自学起来并不那么容易。"我以前学的是理科,我儿子学文科,我也就用他的书复习文科,英语对我来说很难,一直复习得不太好,数学刚开始也有点吃力。"2018 年高考,杨小勇最终考了496分,虽然他觉得不理想,但已经超二本线19分。
家庭有欠款学校为其减学费住宿费
分数出来后,杨小勇对于填报志愿、上哪一所大学却没什么想法,最终,在妻子和大学生小表弟的建议下,填了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
2018年8月中旬,录取通知书到了,他还是不太愿意去上大学,毕竟他年纪较大了,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得顾虑家庭经济问题。2018年9月,其他大一新生已经开学,杨小勇还没去报到。
"我们县没有过这么大年纪考大学的先例,镇里的武装部部长知道我考大学也很关注,经常问我‘成绩出来了吗’、‘录取通知书来了吗’,一直觉得考上大学是好事,鼓励我上大学。学校书记也给我打了好几次电话,跟我谈学习和理想,鼓励我去上大学,也问我是不是因为录取的专业不喜欢,如果不喜欢,去了学校也可以申请调剂……后来我的想法慢慢发生转变,决定去上这个大学。"
当时,杨小勇家刚修了一栋新房子,还欠着10万元的贷款,他开电器维修店一年能收入七八万元,上大学四年,家里的收入就少了30万左右,但他觉得用这个钱换一个不寻常的上大学经历值得。此外,学校领导和老师一直很关心杨小勇,为了解除其后顾之忧、圆大学梦,为其减免了学费、住宿费,并为其在学校安排了两份兼职,每个月光兼职收入就有1800元,完全可以覆盖他的生活费,这也是杨小勇最终决定来上大学的原因之一。
入学一年两门课考第一
妻儿也来陪读入学后,杨小勇便申请从电子商务专业调剂到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前我自己看书,一些文学作品经常让我很感动,我有冲动想把自己的感触写下来,但因时间问题和知识水平有限,就一直下不了手,动不了笔。"大一第一学期,杨小勇对于大学学习有些不适应,尤其是计算机课,学起来有点吃力,挂科了,但在专业课方面,他的表现不输同班同学,甚至要比很多同学好一些。
" 汉语言文学考了班级第一,我们班总共 59 人,我的年纪反而在学习上有优势。" 他说,学校领导鼓励他的话就像他心中的 "定海神针",支持着他克服不适应,专注学习。大一第二学期,杨小勇的学习越来越得心应手,重修计算机通过了,大学写作也从上学期的前几名跃居第一。
儿女进步很大希望大三能发表自己的作品
更让杨小勇欣慰的是,自己上大学激励了儿子和女儿,他觉得自己这个大学没上错。他上大学后,儿子在部队的表现越来越好,今年服兵役满两年时,被部队留任士官。
而9岁的女儿就在附近的小学上四年级,"来到这边后,她学习上进步也很大,可能也是大学的这种学习氛围感染了她 "。杨小勇说对于大学毕业后的生活,他还没有具体的规划,目前就想着把大学生活过得充实一点,不要浪费时间,平时就多去图书馆,多看书。"现在我已经大二了,已经开始尝试写下自己读书时的一些感悟,但还不够好,我还要尝试写小说,争取在大三发表自己的作品。"
52岁上大学,谁说不可以?
52岁上大学,面临着来自外界和自身的阻力,甚至遭到冷嘲热讽。首先,人们会发问,52岁还适合上大学吗?年过半百,与年轻人相比,精力和记忆都会下降,有人认为,此时学习犹如错过春种,似乎也会延误秋收。人生固然有生物节律,从幼童到青壮年,都是学习的好时光,但人过半百,未必就错过了学习的好时机。
一方面,人生无涯,学而不止,活到老学到老。另一方面,神经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大脑神经元终生都在生长和更新,可以从生物机制上保证人进行终生学习。海马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脑区域,简单来讲,主要负责学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证明,人在79岁时大脑中的海马体也有新神经元或新神经的形成。这意味着老年人仍然可以像年轻人一样完成学业,并且取得好成绩,当然,可能需要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一些。更何况,根据最新的划分标准,52岁还算不上“老年人”呢。
还有人问,都52岁了,学完以后有什么用?
把时间轴拉出来,就能清晰看到学有何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以78.2岁计,大学毕业出来,还有20多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如果可以获得工作机会,并能胜任工作,就是为社会添加财富和贡献。即便找不到工作,通过学习,也是从各方面提升了自己,对全民素质和文明水平的提升做贡献。退一步讲,在家庭中还能更好地辅导和教育孙辈,将经验、观念、理论和技能薪火相传。
当然,亦有嘲讽之声,认为他们占用了年轻人的上大学名额。然而,从法律和伦理上看,上大学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
考大学以学习能力为标准,与年龄无关。从教育理论和伦理来看,中国历来有“有教无类”的传统和认同。无论什么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种平等的教育思想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同样也体现在受教育者的年龄上。无论什么年龄,无论男女,都可以受到任何形式的教育。只要符合入学标准,只要有学习能力,能够学下去,就可以进入校园学习。
不仅如此,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学校还应当创造更好的条件以利于他们的学习。当初贵州民族大学对52岁的杨小勇除了鼓励,还为其减免学费、住宿费,解决生活费。有大龄学生的高校,根据大龄新生的特点,在学费、住宿等方面给予照顾,如分配人少的宿舍或一个人住的宿舍,或允许其到校外租房,或减免学费、住宿费,鼓励他们安心学习,才是高校该有的格局。
多一人接受高等教育,往小了说,是圆了个人的梦想,往大了说,有利于启迪民智,提升全民素质和文明水准,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增益。学习永远不嫌晚。不管是52岁还是七八十岁,学习的大门一直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