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小麦正处于孕穗期,对小麦赤霉病、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尤为关键。安徽阜南雨露农业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侯家生正在组织多架无人机进行小麦赤霉病防治作业。侯家生说,合作社今年托管了2万亩小麦,目前签订了15万亩左右小麦植保订单。一架无人机一天能喷洒农药500亩以上,相较于人工一天仅喷洒农药10亩左右,大幅提高了植保效率。

近几年农业无人机在农林植保领域加速普及,成为农民进行田间植保的“新宠”。据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市场监测,农业无人机年度销量从2017年的不足千架发展到2020年的1.53万架,四年时间增长了17倍;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0.55亿元扩张到2020年的7.75亿元,四年时间增长了14倍。“从目前销售情况看,今年农业无人机市场销售依然会有较好增长。”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信息咨询部主任张华光说。

张华光认为,农业无人机市场火爆是各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首先是政策助推。2017年12月工信部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8年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18-2020年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工作的通知》;2019年有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重庆、吉林、福建、甘肃、江苏等进入补贴试点的省市,明确表示要鼓励无人机在植保领域的发展创新,进入地方的补贴品牌由2017年的22家发展到2020年的69家。其次是终端拉动。购买农业无人机的用户多为服务组织,他们组织植保专业飞行队,给用户提供植保作业服务。农业无人机作业效率高,作业收益也随之提高,刺激了该市场的飞速发展。第三,农业无人机不断扩大应用功能,价格持续走低。农业无人机植保对象除了水稻、玉米、小麦和棉花等大田作物外,逐步扩展到葡萄、柑橘、茄子等瓜果蔬菜以及花生、油葵、油菜和茶园等经济作物。农业无人机功能由单纯植保向播种、施肥等作业领域延伸。

植保是当前制约我国农机化发展的“短板”。与传统植保机械相比,农业无人机不受地形条件限制,能够进入水田、丘陵、山地等植保机械进不去的地方开展高效作业。而且农业无人机实现了人、药分离作业,保证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和用水量,在安全、环保、防治效果、成本等方面明显优于人工喷洒。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农业无人机在田间作业的过程中,会自动记录喷洒农药、施肥、播种的用量、地理位置、作业时间等数据,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并为农业生产者提供预测和指导。从这个角度看,农业无人机是一把开启智慧农业的钥匙。”极飞科技CEO彭斌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