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圳市重大项目及“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深圳自然博物馆的建设备受关注。记者昨日从市建筑工务署获悉,该项目已展开桩基工程施工。未来,深圳自然博物馆不仅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华南地区第一座大型综合性自然博物馆,还将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自然博物馆,成为深圳公共文化、文明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
深圳自然博物馆项目位于坪山燕子湖片区,沙新路以北,沙龙路以东,片区汇聚了燕子岭、坪山河及湿地、林田等特色自然生态要素。项目用地面积约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5万平方米。
该项目包含1栋单体建筑以及相应的“全域”景观绿化体系,分为地上五层,地下两层,集收藏、展览、研究和自然科普教育于一体。主要功能区包含陈列展览区、公共服务区、科普教育区、藏品保管保护区、综合业务与学术研究区等。项目在现有和修复后的生态系统之间建立战略连接,创造了区域性的新地标,致力于自然演化规律的呈现,秉持“地理空间上的深圳,全球视野中的生态”这一核心理念,力图成为一个有“科学传播力”的自然博物馆。
深圳自然博物馆项目目前正在进行桩基工程施工,该项目采用BIM技术建立桩基工程专项模型,进行工程桩持力层分析、可视化技术交底及施工进度模拟工作,使施工过程的呈现更直观,保证了施工质量。在建筑三维几何模型的基础上,运用BIM增加时间维度进行施工进度模拟。通过安排合理的施工顺序,优化劳动力、机器设备、物资材料和资金消耗量及质量目标关系。
市建筑工务署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后续会将BIM模型无缝快捷地融入VR平台,使模型的显示效果、浏览方式变成VR方式,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或接入VR头盔来查看全景漫游及模型上的各类信息。BIM+VR的融合使用,既达到了可视化效果的目的,又保留了完整的BIM信息,能让使用者身临其境地体验施工过程,清晰地查看工程结构的每一个部件,也可以全方位地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工艺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