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每日优鲜被曝大规模裁员,并且暂时关停京津沪极速达业务。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每日优鲜有员工六七月份工资未发放,社保与公积金也有断缴情况。此外,还有不少每日优鲜的供应商货款存在拖欠且讨要无果的情况。种种迹象表明,生鲜电商每日优鲜正在经历一场现金流危机,资金链或存在断裂风险。

极速达业务停摆

7月28日下午,有关“每日优鲜公司就地解散”的信息在网上发酵。每日优鲜的员工在多个社交平台上称,收到公司信息,在职员工六七月份工资不予发放,社保与公积金断缴,办公区以空气净化为由禁止员工进入,强制要求居家办公。

一名每日优鲜的内部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公司的高层都处于失联状态,在职员工工资没发,之前被裁员同事的赔偿金也讨要无果,不仅如此,供应商那边也有巨额欠款。

此外,有细心的消费者发现,每日优鲜App上极速达的订单已经无法正常下单,显示“当前地址无货”。虽然浏览页面仍有商品展示,但是均显示最快次日达,还有不少商品在加入购物车后立刻显示失效。记者登录每日优鲜App更换定位看到,发现不论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还是其他城市都有显示上述变更通知。然而,在每日优鲜的启动页上仍显示“最快30分钟达”,截至发稿启动页这一提示仍未调整。

不少每日优鲜用户表示,其账户内仍有充值余额,很担心平台业务全线关停,还有用户联系每日优鲜客服进行退款,但工作时间段显示客服繁忙,人工客服均无法接通。

对于“公司解散”“员工离职”等消息,每日优鲜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在实现盈利的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均不受影响。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鲍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鲍跃忠表示,每日优鲜的市场业务下降非常严重,其在北京和部分地区关停极速达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没业务,二是要控成本。

“每日优鲜的前置仓订单规模不足,导致运营成本过高,关闭极速达相当于关闭前置仓,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表示。

没有等来“救命钱”

实际上,在这次危机之前,每日优鲜曾因为财报延迟发布、股价过低或强制退市、拖欠供应商款项被强制执行533万元(人民币,下同)等事件屡屡陷入舆论风波。

就在每日优鲜一次次被质疑前置仓的资产模式过重,成本太高盈利无果,存在现金流断裂的风险时,总有“热钱”伸出援手将其解救于水深火热之中。自2014年成立至今,每日优鲜共经历了11轮融资,除未披露融资金额的一轮战略投资外,其余10轮融资总规模达140.47亿元,投资方包括青岛国信、阳光创投、腾讯投资、高盛集团等。

就在今年7月中旬,每日优鲜还宣布与山西东辉集团达成股权战略投资合作协议,山西东辉集团计划向每日优鲜进行价值两亿元的股权投资。此外,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联合创始人曾斌卸任法定代表人,同时退出董事(理事)、经理、监事,新增孙玉英为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经理。

然而,这笔“救命钱”却未能如期到账。据每日优鲜内部人士透露,由于这笔融资没有如约而至,没了“救命钱”,公司只能关停业务并且大规模裁员。

“病态”早已凸显

作为前置仓生鲜电商模式的开创者,每日优鲜创立之初由于解决生鲜“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给消费者带来了较好的用户体验,引来不少追随者,但这一重资产、重运营的模式所带来的盈利难问题却也不容忽视。

天风证券研报分析称,前置仓模式导致了较高的履约费用,获取客户投入的广告营销与优惠补贴也造成了较高的销售和营销费用。因此前置仓模式毛利率较低,费用率较高,盈利能力弱,客户流量的获取与转化困难。

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每日优鲜净亏损分别为22.32亿元、29.09亿元和16.49亿元。2021年前三个季度,每日优鲜净亏损达到9.74亿元,每日优鲜预计2021年第四季度亏损为7亿元,2021年预计净亏损可能超过37亿元。换言之,每日优鲜四年累计亏损或超过100亿元。

据了解,除了经营模式、战略定位等痼疾外,每日优鲜在用户体验方面也存在大量问题。据国内知名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消费投诉数据显示,2021年每日优鲜共获得九次消费评级,均获”不予评级”,同时每日优鲜还存在商品质量、虚假促销、退款等问题。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生鲜电商赛道竞争日益激烈,每日优鲜除了要面对叮咚买菜、天天果园、多点新鲜等平台以外,还要面对电商巨头京东、阿里、拼多多、美团等的入局,着实压力不小,每日优鲜想再突围有所难度。

受一系列负面消息影响,美东时间7月28日每日优鲜开盘后跳水,盘中跌幅一度超过47%,最终收报0.1353美元/股,收跌42.46%,最新市值仅剩3185.66万美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