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工作事关民生。2016年,昆明被列为第三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城市;2022年6月,昆明市创建工作通过省级初评,获得向国家推荐提名资格。
近期,昆明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即将迎来国家验收。那么,昆明当前创建工作进展如何?下一步将做些什么?如何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日前,昆明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政府食安办”)相关负责人就此作了介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
合格率在98%以上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过去一年,昆明市持续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食品安全各项工作部署,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深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规范食品安全市场秩序,为市民打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
昆明食品产业提质升级,共有123家企业入选“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100%覆盖,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率100%;新增认证登记“三品一标”产品127个,新认证绿色食品生产企业10家、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52家,寻甸县通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验收。
昆明加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力度,累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者15.49万户;完成食品安全抽检监测3.1万批次,合格率97.27%;完成食用农产品检测1.52万批次,综合合格率99.15%;快速检测7.87万批次,合格率99.96%。
2022年,昆明市未发生一般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在全省食品安全评议考核中被评定为A级,并通过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省级初评。
2023年将紧盯3个环节4个重点
加大监管力度
“经济社会活动增加、旅游市场复苏、学校学生复课、集体聚餐和红白喜事恢复,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市政府食安办副主任、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凌介绍,2023年,昆明将深化食品安全专项治理,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从种子到筷子、从源头到舌头的全过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昆明一方面将抓好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这3个环节的监管,另一方面紧盯高风险食品安全、散装白酒质量安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农村集体聚餐管理这4个重点,加大监管力度:
紧盯高风险食品安全,加大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学校、养老机构等单位食堂、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等一次性加工量大、食用人数多且极易发生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的高风险餐饮单位监管力度,特别是加强对学校集中配餐公司的监督检查,堵塞管理漏洞。
紧盯散装白酒质量安全,严厉打击利用工业酒精、甲醇等有毒有害非食用物质制售假酒和在白酒生产过程中添加工业酒精、甲醇等违法行为,重点规范白酒生产加工小作坊,督促执行进货查验、散装白酒标签和餐饮自制泡酒标签标识等要求。
紧盯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持续加大农村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力度,对来源不清、渠道不明、标签不规范以及涉嫌侵权仿冒等问题食品,严格依法调查处理;持续加大农村食品抽检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无合法来源原料、劣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紧盯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千里眼”“顺风耳”哨点作用,利用“客事安心码”严格落实农村集体聚餐报备制度,加强农村集体聚餐监督管理。
“自2016年被列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以来,昆明以创建为契机,开启了新一轮食品安全全面‘体检’,推动食品安全水平全面提升。但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没有终点,昆明将以创建为抓手,持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让市民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李凌说。(董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