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现代精神分析心理学特别强调“关系”这个核心概念,它认为每一个个体终其一生都在渴求弥补早期童年亲子之间缺失的亲密关系——爱、温暖和尊重。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在“关系”或“自恋”这两个词语上得到解读。现代精神分析流派认为,早期童年家庭父母的教养风格对孩子一生的人格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父母的教养风格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权威(支持、民主)型、专制型、忽视型、放任(骄纵)型。亲子关系会影响个体的早期依恋模式,依恋模式是儿童内在安全感的体现。亲子交往模式会使个体形成关于人际交往的早期刻板印象,这种早期学习经历会影响到个体成年后的人际互动模式。成长过程中如果遭遇挫折,会导致人格脆弱的个体退行到幼年,采用童年时期习得的亲子互动方式来寻求安全感和平衡感。

专制型父母控制、惩罚、严格、冷漠,对孩子有更多的挑剔、批判、指责和批评。他们的话语就是法律,崇尚严格的、无条件服从,不能容忍孩子表达不同意见。以父母是万能的大人而自居,不允许孩子反驳,反驳就是不孝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超我道德绑架甚至可以造成精神虐待。对于孩子来说,既然反驳父母是错的、不孝顺的,父母没有错,错的那个就一定是我了。孩子会隐约觉得这里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反驳父母是不对的、是不孝顺的”这样的道德感不允许他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现出来,于是人格倾向于压抑。为了缓解这种内心冲突,平衡内心的不安全、不稳定感,孩子会将成年人的评价内化,认为“我是不好的,我是不完美的,我是不对的”,形成自卑和罪恶感。毕竟幼小的孩子是要依靠成年人来生活的,很多孩子会通过服从听话来自发讨好父母,目的就是赢得父母的喜爱和肯定。不自信的、讨好的孩子长大后如果遭遇失败和挫折,这种结果会强化他的这种消极自我认知进而导致行为退缩。这种儿童长大后很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忽视型的家庭教养风格是指父母忽视孩子的情感体验,与孩子情感隔离。原因之一是父母自身人格不成熟,自身就是情感隔离的人,不懂得如何和孩子进行精神交流;原因之二是父母由于能力有限,生存压力较大,忙于生计,认为孩子还小,没有什么情感和精神世界,只需要满足其基本生理需求即可,视自己的角色仅仅为喂养、穿衣及提供庇护场所。父母极端忽视孩子情感心理体验会导致孩子陷入自卑或自恋之中。为了维持内心的平衡和安全感,为了让自己的遭遇合理化,孩子会形成这样的认知:自己不值得被爱、被理解、被尊重,没有人会在意我的感受,我是可怜并孤独的,爱父母但是得不到父母的回应,于是孩子只能自己和自己玩儿,只能自己爱自己。自卑、自怜、冷漠和自恋很可能会伴随这样的孩子长大。成年后由于情感冷漠、自恋和缺乏安全感,难以与人建立长久的可信任的关系。也可能成年后在关系中因为过度索取被别人拒绝时,就会利用自证效应来自我安慰,心理会有非常消极的暗示,“看吧,我果然是不值得被爱的。”

放任(娇纵)型的家庭教养风格是指父母几乎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且并不认为自己对孩子的行为结果负有很大责任。对孩子行为不施加什么限制或控制。于是孩子为所欲为,唯我独尊。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形成这样的不当认知:“我可以支配所有人,所有人都受我的支配。”自大自私自以为是,缺乏共情能力。这样的个体成年后在群体中容易被排斥孤立,但并不自知。社会群体会给他上一堂深刻的人生课。

最理想的家庭教养风格是权威(支持、民主)型的。这种父母坚定,制定清晰一致的规则对孩子进行限制的同时,给予孩子情感支持、鼓励孩子独立。试图给孩子讲道理,向他们解释为什么应该按照特定的方式行为,并与孩子交流他们所施加的惩罚的道理。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

我们说家庭教养风格是会代际传递的。父母会在无意识中延续自己父母的教养风格,尤其是专制型和忽视型家庭环境长大的父母需要时刻警惕。精神分析心理学把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反向形成”,即意识层面的内心明明是“爱”,表现出来的却是“恨”是伤害。

今天,精神分析心理学流派从原生家庭亲子互动关系的角度探索个体人格成长发展的根源,已经得到大量当代脑科学研究和循证科学研究的支持。心理健康的人是处于不断成长中的人,所谓的成长主要是指个体的人格趋于成熟和完善的过程。家庭教育不仅是针对未成年孩子的教育,父母自身也是被教育的对象。人格未成熟的成年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显然也无法引导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

今天的家庭亲子交往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家校边界模糊导致家庭承担了更多知识学习传授的责任和义务;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导致了电子产品的诱惑力和孩子学习之间的冲突;学业压力和学业生涯规划都成了家庭亲子互动的重要内容。不得不说,今天的家长和孩子都默默承受着社会发展带来的精神心理压力。社会时代发展导致今天的家庭教育更加的复杂和专业化。

作为父母,我们应当意识到,是孩子的到来才使得我们成为父母。孩子是促进父母人格成长的钥匙,为人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进行自我人格塑造。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才能走向幸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