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备受关注的2022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在四川颁出,贵州作家肖勤凭借作品《隐秘的船》斩获中篇小说奖。
生于贵州、长于贵州、书写贵州,肖勤是一位接地气、通地脉的作家,她在贵州这片土地上有着十余年的乡村工作经历。此次获奖的作品《隐秘的船》基调是现实主义的写实刻画,书写的是遵义习水县土城镇千年盐运码头的故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颁奖现场,肖勤发表感言时说,“文学是一条奔腾的长河,今天我们正好也站在一条河流的岸边,它是一条英雄河,四渡赤水的壮歌在这里唱响;它是一条美酒河,一边是郎酒、一边是习酒、再往远看,是茅台。巧合的是《隐秘的船》虚构发生地正好也在这条美酒河上,小说中的月亮台正是习水土城古镇的盐运码头,它就叫月亮台。从古至今,古老的盐码头月亮台上发生了太多太多关于爱和守望的故事,和大河一起见证离别沧桑。”
“我想写一写月亮台的女人——这些被历史记载和盐道沧桑忽略掉的女人。”谈起创作感受,肖勤告诉记者,这源于她在遵义习水县土城镇的采风。
作为情感颇为细腻的女性作家,肖勤的感触尤为强烈,在她看来,月亮台的女人才是真正的船老大,她们用一艘隐秘的船,一辈子无声地为家人抵挡风雨。
“写这个中篇时,土城月亮台的刺桐花开得正好,又红又艳,我想这便是我要书写和赞美的女性。她泼辣坚毅,热烈坚定地立在高高的枝头,从不弯腰,从不取宠,从不柔弱,她是赤水河畔最美丽的船,也是人性中最永久的船,这条船叫母爱,也叫善良。”肖勤说。
肖勤认为,她的创作使命是“写出一个真实的农村,一个灵动的、鲜活的、与泥土一样富有多种生命元素的农村。”在她看来,书写乡村首先要“进入”乡村,不必是学术研究式的调查,采风也无需刻意,书写乡村需要生活式的融入,作家要真正懂得乡村的人和事为什么会在某一个环境中出现,又如何变化或消失,就如同需要认真了解某种植物为什么要在某个季节生长一样。
肖勤说,作家应当以生存的方式在乡村感受回归,感受“细微却蓬勃、强烈却柔软,细如萤火却是暗夜中最打动心灵的微光。”
而对于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肖勤最想推荐给大家阅读的书是《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这本书是陈行甲的自传体随笔,从童年岁月写起,写母亲,写爱人;写了从大学毕业到基层工作9年多的生活经历;回顾了他在巴东任县委书记期间的工作和生活;讲述了作者转场公益几年来的经历和感受。这本书中,陈行甲用鲜活的故事和大量的细节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爱与成长,以及如何在世事变幻中守住内心和实践的知行合一。
“阅读是人生向上生长的必要营养。”肖勤认为,把阅读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通过阅读,能体会更多深藏其中的绚丽光芒。
“我能走上创作这条路,除了从小父亲给我订阅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故事会和十月等刊物,养成阅读习惯以外,就是初高中时在图书馆看了《飘》《穆斯林的葬礼》,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情感品德的对比冲突,让我看到了一个虚构的世界,我就想我能不能构建这么一个世界?”在肖勤的世界中,阅读是一个魔方,开启若干结构的面,也是一扇窗户,“你不知道的未曾经历的空气与世界向你打开,你有若干种可能在牵引中走向未知的梦想中,成为你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年少时,当我读了《飘》以后,记住了斯佳丽的坚韧和勇敢,在之后的30多年,无论遇到多么大的风雨和痛苦艰难,我都记得斯佳丽那句话——明天,明天一切都会好的。”肖勤认为,一辈子一定会有一本经典,成为你的经典,它属于你,或者说某一个人物某一句话会一直印在你心上,与你的生命成长和性格养成、品格涵养紧紧联系在一起,就像卡尔维诺所说,你的经典作品是这样一本书,它使你不能对它保持不闻不问,它帮助你在与它的关系中甚至在反对它的过程中确立你自己。
“现在,阅读对我而言仍然非常重要,因为阅读是创作需要,我每年的阅读量很大,至少在50本书。”在肖勤看来,阅读就像徒步,不走,你如何看到壮美山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编辑 郝梦
二审 贺韬
三审 赵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