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胺碗是“夺命碗”吗?真有一种疫苗打一针就可以不得癌症吗?孕妇拍胸片会致使宝宝畸形吗?……最新一期的“科学”流言榜揭晓,将近期最热门的健康流言“一网打尽”。


(资料图片)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

流言

癌症疫苗打一针可免疫

真相:有家德国生物技术公司的创始人称,针对癌症的疫苗可能2030年前上市。人类终于有希望打一针就不得癌症了吗?这是一种误读。

癌症疫苗是“治疗性疫苗”,而非我们小时候打的乙肝、小儿麻痹这样的“预防性疫苗”。很多人理解的疫苗,就是“预防性疫苗”:健康人打了疫苗,就能预防某种病。针对癌症也是有相关的预防性疫苗的,目前有两种,即能预防肝癌的乙肝病毒(HBV) 疫苗(中国70%左右的肝癌和乙肝病毒相关)和能预防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99%的宫颈癌和人乳头瘤病毒相关)。但这两个疫苗严格来说,应该算是病毒疫苗,并非“癌症疫苗”。它们也只能预防癌症里很小一部分亚型。

目前几乎所有在临床实验的癌症疫苗都是“治疗性疫苗”,它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叫“肿瘤特异抗原疫苗”和“肿瘤相关抗原疫苗”。这些疫苗能够帮助人体免疫细胞精准识别癌细胞,起到抗癌作用。“肿瘤治疗性疫苗”许多还在试验中,距离上市还有距离。

一种疫苗,往往只对一种病原体有用。广谱的癌症预防疫苗不现实,因为癌症其实不是一种病,而是很多疾病的统称——每个人的癌症其实都不太一样。所以,直接打一针就啥癌症都不得的想法很美好,但不现实。

流言

密胺碗是“夺命碗”

真相:密胺餐具因其轻便、防摔,在很多有宝宝的家庭备受青睐。然而,也有家长担心,其原料三聚氰胺和甲醛会从餐具中渗入食物和饮料,进而影响健康。随着一些不合格密胺餐具的曝光,更有人认为这是不折不扣的“夺命碗”“毒餐盘”。

仿瓷餐具看起来如陶瓷般,但材质其实是塑料。这种用于餐具的塑料,主要原材料是高纯度的密胺树脂,又称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是通过三聚氰胺和甲醛在高温条件下热固化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目前,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作原材料生产密胺餐具是一种较成熟的工艺,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质量合格的密胺树脂餐具在正常使用时,几乎不会产生有毒的、游离状态的三聚氰胺及甲醛单体,因此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从监管部门的抽检结果来看,目前市场上引发担忧和质疑的“夺命碗”都是不合格产品,主要是一些小厂家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成型时间等参数没有控制好所致。而除此之外,则是因为三聚氰胺成本相对较高,一些不法企业在原料中掺杂了价格较低、稳定性较弱,容易释放出甲醛的脲醛树脂。

此外,即使是合格的密胺仿瓷餐具,也应该注意不能放入微波炉、烤箱或者使用高温消毒,也不建议盛装腐蚀性液体,避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流言

牙膏也会产生“耐药性”

真相:有一种说法认为,长时间用同一款牙膏会产生耐药性,需要勤换产品。其实,牙膏不存在“耐药性”问题。

目前市售的牙膏主要分为普通型牙膏和功效型牙膏两种。普通型牙膏的主要功能是清洁,其成分包括摩擦剂、洁净剂和润湿剂等。其中,摩擦剂占到30%-55%,它的作用主要是借助牙刷的机械摩擦动作,对牙釉质进行打磨,除去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和牙石,使口腔洁净清爽。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美白作用。由于不含药物,因此普通型牙膏不存在耐药性问题。

而功效型牙膏是在普通牙膏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功效性成分,如具有防龋、增白、抑菌和消炎等作用的药物或化学制剂。跟普通型牙膏比,它们具有一些特殊功效,但长期使用同一种功效型牙膏也可能导致一些口腔问题,如:长期使用添加过氧化物辅助美白成分的牙膏容易造成牙釉质损伤,使牙本质小管暴露,导致牙齿敏感等。所以,使用功效型牙膏可通过定期更换,避免过量摄入添加成分而引发口腔问题,但这和“耐药性”无关。

流言

柿饼上的白霜是防腐剂

真相:又到了吃柿饼的季节。有些人认为柿饼上的白霜是防腐剂,在食用前将其洗掉了。其实,柿饼上的白霜是柿饼制作过程中天然形成的糖霜,安全无害。

收获的柿子削皮后进行晾晒,晾晒过程中柿子内部的水混着糖渗到了果实表面,当水分蒸发后,糖结晶积累在表面就形成了白霜。这层白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葡萄糖属于甜度较低的糖,低于果糖,所以吃起来并不是非常甜。

白霜的多少,取决于柿子的含糖量、晾晒的温度和湿度,以及不同的制作工艺。在温度升高时,这层白霜还可能因为温度高而融化,变得越来越少。

流言

防晒衣是“智商税”

真相:普通衣服也有抵挡紫外线的作用,那么还需要专门的防晒衣吗?

按照国标GB/T 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的规定,防紫外线纺织品必须达到UPF(紫外线防护系数)>40,UVA透过率<5%,才能称为防紫外线产品,所以合格的、符合标准的防晒衣并不是“智商税”。

人们日常穿着的服装面料,确实都有一定的防紫外线功能。当紫外线照射到服装表面时,会发生反射、散射、吸收、透过等现象,这样人皮肤表面受到的伤害就变小了。面料的防紫外线效果与纤维材料、织造结构紧密度、织物厚重度、颜色深浅等要素有重要关系。例如,天然纤维中的棉和丝的防紫外线效果一般,毛稍好,亚麻最好,化学纤维中涤纶(又称聚酯纤维)的效果最好。面料的织造结构紧密度越高、越厚重、透孔率越低,防紫外线效果就越好。

但是,日常服装对紫外线的防护效果有限,长时间暴露在强烈阳光下的户外场景里,我们就需要具有较高紫外线防护功能的防晒衣,它们通过提高对紫外线的反射、散射或者吸收能力,从而减少透过面料到达皮肤表面的紫外线。

流言

孕妇拍胸片会致宝宝畸形

真相:准妈妈难免会担心电脑、手机、WiFi、地铁安检仪的辐射会导致宝宝畸形,对拍摄胸部X线更是避之不及。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辐射分两种:一种是非电离辐射,我们常说的电脑、手机、电视、微波炉、WiFi、收音机、烤箱等都是非电离辐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暴露于正常环境中的非电离辐射磁场中,不会增加流产、胎儿畸形、胎儿生长发育迟缓、死胎等出生缺陷的风险,所以非电离辐射是安全的。

另外一种辐射是电离辐射,孕妈妈最常接触到的电离辐射就是诊断性影像学检查,比如X线、CT等。通常来说造成胎儿不良结局的风险大小取决于胎儿的暴露孕周和暴露剂量。通常来说,辐射剂量低于50mGy(毫戈瑞)时,不会造成胎儿不良影响。只有大剂量的暴露,即大于1000mGy(毫戈瑞)时才会导致胚胎死亡,大于610mGy(毫戈瑞)的辐射剂量可能造成出生后智力障碍。一般来说,临床常用的诊断性的影像学检查的辐射量远远低于安全剂量。其中常用的胸部X射线和胸部CT的胎儿辐射暴露剂量分别为0.0005-0.001mGy(毫戈瑞),所以孕期的诊断性影像学检查是安全的。

流言

太阳镜颜色和功能无关

真相:市面上,各种颜色的太阳镜片都只是时尚点缀吗?不然。太阳镜的颜色不同,其作用也不同。了解太阳镜颜色的秘密,会让佩戴者更好地保护眼睛。

茶色镜片能滤除大量蓝光,可以改善视觉的对比度和清晰度,适合在空气污染严重或者多雾的情况下佩戴。茶色镜片在减少光亮度的同时,物体颜色的失真最小,而且能略减蓝光的光晕,使影像更清晰,同时提供眩光防护。茶色系镜片可以挡住平滑光亮表面的反射光线,让人们即使戴着太阳镜仍然可看清细微部分,是驾驶员的理想选择。

灰色镜片对太阳光中各色的过滤量几乎相等,可完全吸收红外线和98%的紫外线。它最大的好处是不会使景物原来的颜色因镜片而改变,而且可以非常有效地降低光线强度。

绿色系镜片也可以有效地吸收红外线和99%的紫外线。但是,绿色镜片同时也阻挡了光线中的青、红色,导致所看到的景物颜色在经过绿色镜片后有时会发生改变,而且其阻隔光线的效果也要略低于灰色镜片。

红色镜片可以过滤95%的紫外线和一些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建议在天气多变的条件下使用。

黄色镜片可吸收100%的紫外线,并且能让红外线和83%的可见光穿透镜片。黄色镜片最大的特点在于吸收了大部分的蓝光,可以使自然界的景物更清楚,因此常用来当作“滤光镜”,适用于清晨、黄昏或是雨天的光线环境。

镭射镜片适用于海滩、雪地或船上等阳光、反光特别强烈的环境。

流言

吃螃蟹会导致流产

真相:孕期准妈妈往往都会被要求忌口。比如,不能吃螃蟹、冰淇淋,会导致流产或者难产,也不能喝咖啡,会导致流产或者胎儿畸形……但这些“江湖传言”都有些夸大其辞。

确定对海鲜不过敏的孕妇,在螃蟹完全煮熟后是可以吃的,螃蟹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不饱和脂肪酸、DHA及微量元素,被美国FDA推荐为仅次于鱼类的妊娠期最佳食材之一。如果孕前从未涉足过螃蟹美味,那怀孕期间就不要进行首次尝试,否则一旦过敏会引起流产、早产甚至威胁生命。

怀孕期间偶尔吃一根冰淇淋解解馋是允许的。但首先要注意适量,其次要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冰淇淋,并且避免反复冻融。如果冰淇淋细菌超标,会引起严重腹泻导致流产,如果不幸感染了李斯特菌,严重可引起菌血症甚至脑膜炎,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怀孕期间也是可以喝咖啡的,但原则就是不要过量。一般来说,怀孕后,只要每天摄入的咖啡因总量不超过200mg就不会引起不良后果。一杯中杯(345ml)的美式咖啡,咖啡因含量是150mg。

文/本报记者 李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