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泥河湾文化资源,打造文旅康养产业振兴示范区;破解生态脆弱系统性问题,创建生态环境创新治理示范区;立足农业大县和园区产业薄弱县情,打造园区产业集聚富农强县示范区;依托桑干河综合治理,打造桑干河生态经济示范带……阳原县深入落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梳理县情实际,提出“三区一带”发展布局,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挖掘泥河湾文化资源,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振兴示范区

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坐落在阳原县大田洼乡风景秀丽的山巅之间,公园内遍布着小长梁、马圈沟、石沟等29个遗址群,优美的自然风光映衬着神秘的原始人类活动遗址,使得整个遗址公园散发着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

泥河湾遗址群是世界著名的早期人类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如何将这一自然文化遗产真正利用起来,实现旅游发展和遗产保护“双赢”目标?阳原县紧抓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和后奥运经济发展机遇,经过多方调研和科学研判,决定围绕泥河湾打造文旅康养产业振兴示范区。

今年2月,该县正式与宁夏一家专业旅游开发公司签订了泥河湾文化旅游项目投资开发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该县将围绕泥河湾的文化保护和利用做足文章,在遗址公园纪念性园区及三马坊温泉周边,开发建设考古体验、休闲康养、文艺演出等系列项目,力争5年内打造成为5A级景区。积极创新市场运作模式,通过政府前期配套基础设施、企业投资建设景区主体和聘请专业经理人运营管理、土地使用采取招拍挂和政府授权相结合的方式,对遗址公园现有资产进行委托租赁管理。总投资8434万元的泥河湾遗址博物馆目前已开工建设。对三马坊乡澡洗塘村所在区域内的温泉宾馆统一包装升级,打造泥河湾温泉度假小镇。目前,项目开发规划等前期工作已相继展开。

据了解,文旅康养产业振兴示范区覆盖3个乡镇的51个村、1.5万户、3.32万人。通过建设多元业态,实现文化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同步推动。预计到2025年,可流转土地约1000亩用于发展乡村旅游项目,不仅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还能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启动干枯河流治理,创建生态环境创新治理示范区

作为阳原的母亲河,桑干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在城区形成了“两山夹一川”的独特地貌,受自然环境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桑干河两岸形成数百条大小不一的地表支流和沟壑。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这些河流逐渐呈干涸状态,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急需修复。“我们要做的是,通过相关的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让这些地方复流,重新焕发生机。”8月24日,阳原县干枯河流治理项目的合作单位、创新水联网科技研究院负责人于宗泉说。

阳原县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全县年降雨量仅为364毫米,由于长期干旱缺水、地表河沟干涸裸露,生态环境脆弱等系统性问题便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增长、招商引资发展的重大瓶颈。今年1月,阳原县与创新水联网科技研究院、中关村并购母基金投资管理中心签署了干枯河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与水灾害协同治理及配套新能源项目投资合作框架协议,启动国内首例采用社会资本对全县干枯河流及沟壑进行大规模治理的典型案例工程。

干枯河流创新治理项目规划制定了阳原县流域桑干河北岸一期7条河流治理、二期53条地表沟壑治理方案。其中一期工程治理河道总长度55.7公里,工程总投资11.87亿元,综合槽蓄雨洪水598万立方米,形成水域面积253公顷。在一期取得治理成效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推进二期地表沟壑治理工程建设。

未来通过全域干枯河流的创新治理,一方面可有效解决阳原县城干枯河道多年遗留的问题,全面改善沿岸群众生活环境,加速推进城市更新;另一方面可通过恢复河流生态环境,有效带动沿河产业经济发展,提升国土空间环境价值和改善县域投资环境等。

据了解,生态环境创新治理示范区覆盖8个乡镇164个村,3.9万户、9.8万人。通过相关项目的实施,预计到2025年,沿河土地环境增值将超过3倍,新增耕地23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2万亩、公共绿地600亩。

延伸农牧产业链,打造园区产业集聚富农强县示范区

有机杂粮深加工、48万吨饲料加工、冷链物流项目……日前,在阳原经济开发区内,多个种植养殖业相关产业链项目正在紧张建设或筹备中。该县发改局副局长崔玉斌告诉笔者,目前园区种植养殖业延链、毛皮加工产业等相关板块的项目,均在加速推进中。

近年来,阳原县立足农业大县和园区产业薄弱的实际,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和平台,全面加速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承载力,推动产业加工链项目入园,通过产业集聚发展实现富农强县的目标。

种养业延链项目进园区,辐射带动现代农牧产业扩模增效。持续巩固壮大“七个精品种植养殖业”,以强链、延链、补链为主攻方向,重点打造6个特色产业集群、5个农业产业示范园区、4个特色农牧高端精品。积极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项目,重点推动总投资18.4亿元的6个农产品加工项目进园区。据介绍,目前,驴乳加工厂项目已完工,已具备生产能力;生猪全产业链48万吨饲料加工、冷链物流项目已开工;有机杂粮深加工项目一期工程已立项,年内开工建设;粮食仓储物流、杏扁加工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作为中国毛皮碎料加工基地,阳原积极推动毛皮加工项目进园区,辐射带动毛皮产业提档升级。实施毛皮产业振兴计划,依托碎皮缝制技艺的传统优势和国际裘皮城、毛皮博物馆、毛皮风情街等产业资源,培强成衣制作产业链,推动散户集聚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加快推进毛皮循环经济园污水处理厂项目和十万平方米孵化器中试车间项目,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实现碎皮加工、成衣制作、产品销售、培训研发全产业链发展,激活发展工业、商贸旅游新动能。

据了解,园区产业集聚示范区覆盖4个乡镇的108个村,3.3万户、7.9万人。预计到2025年,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地区生产总值、税收、固定资产投资比2021年翻一番。现代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活力增强,资产收益间接带动全县301个行政村的所有农户实现增收。

综合治理桑干河,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带

一边是整齐划一的小型光伏电站,一边是布满水草、泥沙的河道,中间则是今年落成的约5米宽的河堤。“咱们没有修筑河堤之前,这里两边都是河滩地,你看现在这边的土地就能够很好利用起来了。”8月24日,桑干河综合治理工程阳原段项目工地的负责人王淼指着河道北岸的一处工地说,整个工程共投资2.83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堤防路22.7公里,巡河路14.7公里,完成了建筑工程总工程量的60%。

桑干河综合治理工程阳原段治理内容主要包括防洪输水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工程的实施,将通过沿河新建道路贯通,河道南北岸连接,形成防洪、交通相结合的一体化功能线路,形成怀来、涿鹿至阳原等地的沿河旅游通道,为桑干河沿线文旅产业振兴创造条件;同时,工程将县区周边景点有机串联,有利于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为沿河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奠定基础。生态建设效益方面,工程将防洪输水与生态治理相结合,沿水流、滩地交织的线型湿地河道,建设节点景观和湿地景观,构建一河串多点的生态链。

据了解,桑干河生态经济示范带覆盖12个乡镇沿河的43个村,1.7万户、4.2万人。预计到2025年,将建设成为一条桑干风情与民俗文化有机结合的产业振兴之路。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依托阳原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端稳文化传承和生态创新治理‘金饭碗’,做足‘无中生有、有中生优’文章,推动形成‘多点辐射、区域集聚、带状发展、全域振兴’的发展格局。”阳原县委书记郝燕飞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