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1中国与全球食物政策报告》发布。报告聚焦后疫情时代农业食物系统转型,围绕农业食物系统与气候变化、膳食结构与营养健康及环境可持续、面源污染与农业绿色转型、电子商务与小农发展、农产品贸易的变革与挑战等重大议题展开,提出了重塑后疫情时代农业食物系统的七大措施。

七大措施包括:一是调整农业技术研发方向,优先发展多赢型技术创新体系。农业食物系统未来要应对气候变化、极端天气、自然资源退化等多重风险挑战,就必须由过去只注重生产性技术转向注重发展目标多赢的技术创新。二是改革农业补贴政策,创新财政政策支持方式。要推动农业食物系统转向营养健康和绿色环保需要改革政策支持方式。三是加大制度创新,建设高效和具有包容性的食物价值链。将绿色、健康和营养的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四是增加农村信息通讯基础设施投资,顺应产业数字化趋势。充分发挥电商在农食系统转型中的推动作用。五是保持贸易畅通,增强农业食物系统转型过程中应对不确定性冲击的能力。六是敬畏尊重大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七是引导居民行为改变,实现人类健康与地球健康双赢。加强对健康和可持续膳食的宣传推广,引导居民健康膳食,增加全谷物、水果和豆类的消费,减少对精制谷物和红肉的过量消费;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是引导居民行为改变的重要着力点,提倡适度饮食,珍惜食物,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减轻水土资源压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过去几十年,尽管世界各地在与饥饿和营养不良的斗争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不健康的、不可持续的农业食物系统不仅有可能带来营养不良的三重负担(饥饿、微量营养素缺乏、超重或肥胖)、食品安全恐慌和人畜共患病,而且还有可能加剧气候变化,因此,需要立即采取行动推动当前农业食物系统的转型。同时,中国发展的经验、历程与智慧越来越多与国际接轨,也要求相关研究更加具备全球视野,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在此背景下,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联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国际食品与农业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共同发起出版《2021中国与全球食物政策报告》。其主要目的是增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用国际社会能够理解的语言和视角讲好中国故事。(白锋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