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荆州 4月19日讯(记者刘潇潇 石兰)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在漫天的田田莲叶和荡漾碧波这幅宏达画卷之间,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让美丽的洪湖变成了洪湖人的“聚宝盆”。在这里,小龙虾作为洪湖水产发展的主导特色产业,成为了当地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之一。随着小龙虾市场需求的增大,荆州市政府利用地缘优势,大力鼓励发展小龙虾养殖加工业,开启了洪湖的以虾养湖、以虾养稻、以虾致富的特色之路。
养殖加工“一条龙”收入就业“一把抓”
日前,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来到位于洪湖岸边的万亩虾蟹养殖基地,对当地的小龙虾产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在随机走访中,一位80亩湖塘养殖户的儿子接待了记者。这位名叫扬子的“90后”介绍说,湖塘主要由父亲打理,自己平时偶尔过来帮一下忙,主要解决小龙虾、大闸蟹养殖中的技术问题。
图为万亩虾蟹养殖基地的小龙虾 记者石兰/摄影
“家里这片湖塘,是低产量农田改造而成的,原来收成不怎好,后来在政府的指导建议下,改造成了养虾蟹的湖塘。”扬子对记者说,夏天是小龙虾的打捞季,自家的小龙虾主要卖给当地的加工厂,他们已经成为了其中一家“红小厨”的签约农户。
“好好养虾不愁卖,每年收入都很稳定。”据扬子介绍,加工厂来挑虾挑得很细,按照成色每斤价格20-60元不等。夏天卖小龙虾,冬天养大闸蟹,一年下来,扬子自家的湖塘光在虾蟹上的收入就有20至30万元。同时,由于湖塘生态好,水草茂盛,一年四季都有人来采购水草,1元钱一斤,也有不小的收益。“这个湖塘给我们带来了富足的生活。”扬子自豪地说。
随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来到位于洪湖小港管理区的新宏业水产加工厂。在分拣流水线上,工人们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小龙虾分拣工作,从传送带上把个头较小、或已死去的小龙虾分拣到地面的食品筐中。
“目前,生产线还没有完全开放, 4月中旬还不是回收小龙虾最好的季节,现在气温没有达到温度,很多虾还没有成熟,等到6月份左右,小龙虾成熟了,工厂的小龙虾生产线就会全部开动,一刻不停。”新宏业负责人对记者介绍,小龙虾的分拣、称重环节需要人工较多,之后基本都是流水线操作。
“干得多就多挣钱!忙的时候,我早上十点来,半夜走,一个月能赚5000多块。”一位女工告诉记者,工厂的姐妹大多是附近的村民,原来种田时风吹日晒很辛苦,一年下来收入不佳,而现在在工厂工作的收入高多了,离家也近,方便照顾家人。
洪湖市新宏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华兵对记者介绍,目前公司有员工3533人,淡水小龙虾年产3万吨,国内先进的淡水鱼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生产线1条,冷库储存量3万吨,年处理水产加工废弃物6万吨,年销售额近10亿元。“除了新宏业水产加工厂外,公司还有另外两个水产加工基地天宏水产、千吉水产,这两个水产加工厂分别拥有1000多名员工,解决了很多附近村民的就业问题。”
规模运作抱团发展 产业兴旺致富洪湖人
据介绍,近几年中,洪湖市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合作组织,实现小龙虾生产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重点扶持宏业水产组建小龙虾联合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与基地、虾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进行规模化运作,抱团式发展。
“政府的扶持项目,为我们的淡水小龙虾业务发展壮大提供了很大的支持。”肖华兵表示,目前工厂代加工的产品很多,服务商包括大的电商平台还有一些小龙虾品牌,如红小厨等等。
随着电商私域流量兴起,新兴农也积极鼓励、联合不少企业尝试新的合作方式。“我们不满足于只做代加工,更希望有自己的品牌,也在向我们的合作方积极的学习如何创立自己的品牌。”据肖华兵介绍,企业经常做活动、吸引电商“大V”来厂参观,在他们了解产品积极带货的同时,公司也能了解新兴的互联网市场营销模式。
近日,去中心化品牌特卖平台饷店联合星农联合集团旗下新消费品牌红小厨举办发起的“小龙虾溯源游学之旅”参观活动,就是其中之一。饷店店主通过实地考察洪湖新兴农水产加工厂,对其小龙虾系列产品从养殖、加工到包装等流程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通过饷店店主的直观视角,能让消费者能更加清晰地了解产品,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同时,也使洪湖小龙虾走进千家万户。
“洪湖的小龙虾主要以湖水塘养为主,也就是“清水虾”,不仅皮薄、肉嫩而且土腥味小,受到很多食客的青睐,这也是红小厨选择洪湖小龙虾的重要原因。”红小厨品牌创始人兼星农联合董事长周啟坤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虾先养水、好水养好虾’,推行生态放养标准,形成了从虾苗培育到成品虾上市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实现小龙虾标准化生态养殖进程,从源头上保证了产品质量。”同时,他也表示,与饷店这样的社群电商平台合作,可以更加深度参与到社群网络中,更直接触达消费者,了解消费者需求。
“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被称为“水产之都”的洪湖正是遵循这样的发展路径,从2005年伊始,历时十余年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稻田套养小龙虾技术,小龙虾的产量、品质、知名度不断提升,小龙虾加工工业规模壮大,洪湖人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在《湖北省小龙虾十三五发展规划》出台四年后,荆州在全国小龙虾产量十强县市中占据四席,其中监利市和洪湖市稳居第一、第二,洪湖市更是被授予“中国小龙虾第一名城”的称号。
“要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支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改造和引进应用,让‘中国荆楚味、湖北农产品’家喻户晓。” 湖北省社科院农经所所长邹进泰此前表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最初的“捕捞+餐饮”,逐步向小龙虾加工出口、稻田养殖(虾稻连作、虾稻连作+共作)、小龙虾深加工、冷链物流、餐饮流节庆一体化服务拓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2019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小龙虾总产量达163.87万吨,其中湖北产量就有81.24万吨,占比近50%。据统计,2020年湖北省小龙虾养殖面积833万亩,其中,虾稻共作面积达73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