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在湖南发展数百年,早已成为了大街小巷中随处可见的美食,并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槟榔文化。如果小伙伴第一次去湖南,就会遇到湖南朋友递上槟榔,小小一枚槟榔,满口回味的都是劲爽豪情,同时也能感受到湖南人的热情好客。
吃过槟榔的人很多,但对于湖南槟榔的起源历史,估计老口子都难以道出一二,今日小编就跟大家说一说湖南槟榔的前世今生。
湖南人吃槟榔的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传说在顺治年间,湖南湘潭瘟疫流行,但在当地经商的海南人却安然无恙,人们发现这些海南商人基本都有嚼槟榔的习惯,于是纷纷效仿,槟榔的药用价值和功效因此得到了验证。而后,湘潭人也形成了嚼槟榔的习惯,并逐渐将槟榔文化扩散至整个湖南。
优越的航道和商业条件也为湖南槟榔习俗的传播提供了助力。乾隆22年,广州成为唯一的通商口岸后,紧邻广东的湖南成为进口商品进入内陆的主要枢纽,而湘潭正是内地与广州贸易的运转地,“街市三重”、“帆樯蚁集二十里,廛市日增,蔚为都市”,“店铺四千五百”,成为全国四大米市、四大药都之一。得益于便捷的交通条件,槟榔鲜果这种易腐商品在湘潭快速运输。而商业发展也带动了经济繁荣,使湘潭一度成为富甲三湘的湖南贸易中心,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有钱、有时间、有精力去消费奢侈果品槟榔。
对于槟榔的吃法,湖南人也是在不断“与时俱进”。最初是沿用“取扶留叶合槟榔食”的传统吃法,但是鲜果槟榔保存时间太短,容易造成槟榔发黄、萎蔫、变质等情况。聪明的商人借鉴药用槟榔的储存方法对鲜果进行了改造,将鲜果煮熟、熏干后,添加石灰水与饴糖熬制的卤料,制成初期的“石灰槟榔”,俗称“白壳子”;后来在卤水中加入芝麻、桂子油、薄荷油等配料后制成“改良槟榔”,改良后的槟榔嚼起来不再碱口起泡,而是香甜可口。
时至今日,湖南槟榔早已进入现代化生产模式,槟榔的生产流程和工艺越来越标准化,并且研发出了更高质量、更多口味的产品,槟榔的更多价值也正在被发掘出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