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食品安全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只有抓住主要风险,准确研判,精准施策,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白清元表示。

关于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白清元提出建议。

梳理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标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础性制度。一是全面清理现行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安全标准进行分类归集,查找标准缺失项,理出矛盾项,对现行标准进行整合,形成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通用标准,清理标龄较长,标准指标门槛过低,无法满足现有需求的标准;二是系统性开展食品危害因子、膳食暴露评估,对农兽残留、致病微生物等确定科学的限值,建立相关的检验检测标准。三是建立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及认证标准。四是积极参与制定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借鉴国外先进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水平;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基础研究,重点开展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研究,构建基于食品新原料、新食品添加剂和新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和方法,建立基于污染物、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风险评估和膳食暴露基础数据库,为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真正实现“生产有标可依、产品有标可检、执法有标可判。”

建立科学完备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一是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布局,全面提升省、市一级检验检测机构的专业能力,扩标提质,做到应检能检,检得全、检得准、检得快。二是大力加强食品检验检测共性技术研发,根据监管要求,加快研发非法添加物质综合筛查技术,食品农兽残留筛查确证技术,食品质量追溯及真实性分析技术,食品质量控制体系及标准样品研制等技术研发,提高技术支撑能力。三是加强检验检测保障能力建设,加大设备更新的投入力度和日常检验检测经费的保障力度。

建立务实高效的队伍素质提升体系。食品安全监管的特点决定了监管队伍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为此,首先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要建立系统完整的培训体系。在内容上,要由浅入深、逐步提高,重在进行系统的训练,避免培训内容的随意性和碎片化;在形式上,要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特别是要开发一批成熟的实践课程;在管理上,要严格规范,避免松散无序,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同时,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表彰奖励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增强队伍的职业荣誉感、成就感。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体系。食品安全监管链条长、环节多、技术性强,必须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才能适应形势发展,提高精准监管、协同监管的效能。一是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贯通的食品安全预警平台,实现食品安全信息预警报告、联合查处、警示教育。二是建立重点风险监测平台,如食品原产地环境污染、农兽药残留,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等信息化监测系统,收集、整理、掌握数据,及时预警、防控出现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三是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将分散在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卫健、海关、市场监管等部门的食品安全相关监测数据进行整合共享,通过信息化互联互通,打通部门间的“信息孤岛”,为全链条协同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一是部分保健食品注册批准证书无有效期、无技术要求的“双无”批件受理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新老批件功能不对应,给基层监管带来困惑,建议尽快解决老批件相关问题。二是2015年出台的《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已经不适应优化营商环境的趋势,需强化顶层设计,尽快修订出台《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三是在食品抽检不合格食品案件处置中,行刑衔接界限不明确,移交困难。建议组织相关食品安全专家讨论明确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具体鉴定标准。(富丽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