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日前,余姚某酱菜厂因生产标注虚假生产日期、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的行为被余姚市市场监管局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这是自《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宁波全市首例食品安全领域的“列严”。据悉,一旦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企业在银行业务办理、行政许可、资质、资格审查、工程招投标等方面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是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社会生态的内在需要。通过向社会公示监督管理、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信用信息,提高失信企业的违法成本,倒逼市场经营主体合规、诚信经营,这是典型的信用约束监管缩影。近年来,余姚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坚持高位推动,创新信用应用,依托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系统,对辖区内45969家企业判定信用等级、风险程度,切实提升企业感受度。截至目前,该市“高、较高、一般、低”四类信用风险等级企业分别占比3.71%、20.74%、61.14%、14.42%。

“我们希望通过做好信用‘监管+服务’的文章,发挥其‘压舱石’作用和‘鲶鱼’效应,打造公开透明、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余姚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道。据了解,该局积极建立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培育库,鼓励重视信用管理工作、信用管理水平高且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信用管理示范企业,支持“守信企业”先人一步、加快发展;同时畅通“零跑腿、网上办”的信用修复渠道,帮助失信主体纠正违法失信行为,支持“失信企业”脱胎换骨、重新出发。今年来,全市信用管理示范企业新申报20家,续申报9家;行政处罚领域企业信用修复5家,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修复118家 。

随着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持续深化,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纷纷将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融入到日常监管服务环节,在企业信用信息归集与公示、信用承诺履约、企业行业综合评价、信用评价结果运用、分级分类监管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对信用的获得感,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建设“重要窗口”等发挥信用作用。

来源:信用监管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