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投入不足、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种粮效益低下是影响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的三个瓶颈问题。
去年以来,合川区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广“稻田+”等方式,保质保量完成了近2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任务,为全市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合川是如何守好“饭碗田”的?近日,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何解决资金投入不足
5月21日,农历小满时节,在重庆神鹰农业技术服务公司(以下简称神鹰农业)负责人杨眉的陪同下,合川区三庙镇党委书记郭鹏飞来到该镇福寺村新改造的农田察看水稻生长情况。看着以前无人耕种的闲置地变成能排能灌的高标准农田,郭鹏飞感到欣慰。
然而,闲置地要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为传统农业镇,三庙镇由于土地细碎分散,导致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加上青壮年外出务工,久而久之不少田土被闲置。
为了让闲置地焕发生机,该镇按照要求计划对这些土地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
“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重点是‘四改一化’(改大、改水、改路、改土、宜机化),这有利于提升耕地质量和粮食产量,但最大的问题是投入相对较大。”合川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徐君说,经过测算,在丘陵地带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一亩地投入要三四千元,在一些山区,投入更高。而现实情况是一亩地的投入一般仅为1000多元,由于投入不足,高标准农田改造只能进行简单的改田改土。
投入不足让郭鹏飞也犯了难,该怎么解决?后来他无意间从一则电视新闻中受到启发——何不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在合川区农业农村委的支持下,三庙镇成为试点,吸引社会资本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
但一个新问题随之而来,谁愿意来投资?
“我们给出的优惠条件是,只要愿意参与高标准农田改造的业主,前5年免收土地租金,收获的粮食全部归业主所有。同时,当地政府会整合涉农资金负责资金投入的大头,并承诺为业主提供种植技术等服务。”徐君说。
杨眉原本从事农作物耕种收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经过测算,他觉得投资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划算。去年4月,他在福寿村投入700万元参与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使该村5000多亩闲置地保质保量完成改造。
如今,合川累计引入近10家社会资本公司,投入数千万元参与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同时通过发行国债、整合涉农资金等方式,去年共完成约2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
如何调动农民积极性
种了大半辈子地的三庙镇安塘村六社村民廖义龙现在体会到,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带来的好处——不仅自家的种植面积从7亩增加到了10亩,通过机械化耕种还节约了种植成本。而半年前,他对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是极力反对的。
”每次上门做工作,他总拿地界说事。”原安塘村支部书记孙龙说,廖义龙担心农田整治后土地边界会被打破,从而影响今后土地地块的大小。村干部解释说今后会按土地证上的面积划分,但廖义龙仍不松口。后来孙龙才得知他不答应的根本原因是担心利益得不到保障。
廖义龙认为,农田改造后,村上势必会将其交给外来业主耕种,最终亏了村民富了业主。而在安塘村,有类似想法的村民还不少。
如何调动农民积极性让更多人受益?安塘村的解决办法是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成为受益者。
孙龙解释说,一方面村集体成立联合社,通过“联合社+业主+农户”方式种植粮食作物,所得收益全村农户按一定比例进行分红。另一方面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愿意种地的村民则按改造时所占的土地面积优先返承包耕种,剩余的高标准农田再交业主耕种。廖义龙愿意种地,因而他多承包了3亩地。
截至目前,合川构建了“社会化组织+村集体+农户,保底收益+分红+务工+经营管理”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支持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的积极性。
如何增加种粮效益
每年四五月,合川区两爷子水产养殖公司负责人唐帅每天都要接几十个订购电话。为此,每天早上六七点他就要下田“摸虾”。看着订单接连不断,唐帅乐此不疲。
”休息不了,忙完这几天,月底还要抓紧清塘栽秧苗。”唐帅说。
由于看好农业前景,2019年唐帅来到龙市镇钵耳村流转了270亩耕地种植粮食。但他发现即便是在小变大、陡变缓、弯变直、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上种粮食仍赚不了多少钱。
唐帅为记者算了笔账:他原本种有270亩水稻,一亩水稻按1000斤计算,有1300元收入,但扣除农资、用工等成本后,仅有300元纯收入。“种水稻的收入跟外出务工比,差太多。”唐帅说。
当年,唐帅在外出参观学习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后,被这种模式吸引。“一亩稻田能养210斤虾,按20元一斤算,光养虾就有3000元利润。”唐帅觉得效益不错,决定拿出240亩耕地发展稻虾综合种养。
走进钵耳村两爷子稻虾基地,这里的田坎有80厘米高,宽度近1米,侧面还覆有防渗漏膜。“这些高田坎是专门用来防止小龙虾外逃的。”唐帅说,小龙虾的粪便可作为有机肥,秧苗就不需要增施农药化肥。同时,小龙虾吃稻田里的浮游生物,也不再需要喂饲料。这样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不仅多了一份卖虾的收入,还让稻米卖得起价。
如今,合川推广稻渔、稻虾、稻蟹等综合种养面积近2万亩,带动百余家专业合作社通过实施“稻田+”模式,稻田亩均增收3000余元,实现一水双用,一田双收。
记者 赵伟平
编辑:焦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