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汇聚青春力量锻造大国重器
杨欣蕊 本报记者 李越
沈飞的一处装备研制车间内,几位青年科技工作者正在针对现场情况进行分析论证,不远处高高悬挂的红旗上印有亮黄的大字:航空工业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
2012年11月,我国歼-15舰载机首次成功完成着舰起降试验。担任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的航空工业沈飞公司总经理罗阳因突发心脏病不幸辞世。2013年,沈飞公司成立第一批“罗阳青年突击队”。这支队伍中,有“文墨精度”方文墨,“王牌铣工”王刚,用3D打印为战机制作零件的李晓丹……他们是涵盖技能、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始终奋战在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管理创新的最前沿,并携手开展跨界合作。今年,这支队伍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王刚是第一批加入“罗阳青年突击队”的。作为数控加工厂铣床工,他始终致力于挑战铣削加工的极限精度。“厂里有两台进口数控设备,由于没能掌握其操作技术,设备基本处于闲置状态。”王刚回忆,新产品的生产迫切需要高精度的加工机床,组织攻关迫在眉睫。通过一点一滴查阅资料,王刚团队用了3个月的时间让这两台设备在生产中发挥出关键作用。
“我们既以罗阳同志命名,就要体现罗阳精神,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奋力攻克每一个难关,让每一件产品都成为精品。”王刚说。
2010年入职的刘艳梅是罗阳在任期间引入公司的第一批博士研究生。“飞机是由零部件组装生产的,未来飞机的构件发展趋势都是大型化、整体化,而焊接技术是一种特别有效、不可或缺的连接方式。”刘艳梅说,为实现新材料、新工艺在飞机上的使用,自己和团队潜心攻关,决心实现关键材料、核心器件的稳定生产。目前,她对研制机型的焊接技术进行改进,并对多项重点课题进行攻关,有效提升了大型部件的生产质量。
同样是博士毕业后进入沈飞工作的张敏,选择沈飞是冲着罗阳烈士用生命肩负起“大国重器,以命铸之”的那份责任担当。进厂后她加入第一批“罗阳青年突击队”,为航空装备科研生产做好推进保障。“不断突破自我,才能不断进步。”张敏说,自己已经由普通员工成长为新时代装备质量管理体系专家、集团AOS管理体系专家、航空工业发展中心特聘管理专家。
在科技创新上大显身手,在技术攻坚里精雕细琢,在企业管理中勇于开拓……他们,只是“罗阳青年突击队”的缩影,还有众多队员在“急、难、险、重、新”任务攻关中发挥作用。未来,队员们将在工艺探索改进、技术创新应用、零件生产提速、生产保障服务、装配试飞交付的最前沿,继续吹响航空强国的“工人先锋号”。
责编:姚晟琦审核:徐晓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