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持续改善农村面貌的重要措施。连日来,滨河新区街道组织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力推进美丽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切实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党建+网格”,强化分工明责任
【资料图】
制定《滨河新区街道2023年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把党员干部凝聚在一线,划分党员干部人居环境整治“责任田”,街道主要领导沉在一线、靠前指挥,以“找差距、补短板、促提升”为原则,对辖区7个行政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再加压”“再升温”“再鼓劲”,激发农村综合环境治理向纵深发展的新动力。
建立健全街道、行政村、自然村、村民小组、党员群众五级人居环境整治网格化责任管理体系,实现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通过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菜单式”排查为保障,秉承“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常态化组织群众参与门前“三包”“美丽庭院”等工作,让全街道人居环境真正“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党建+宣传,强化思想营氛围
广泛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奏响人居环境“最强音”。充分利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村民小组会等形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介,运用乡村大喇叭、绘制文化墙、悬挂宣传条幅等方式,广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宣讲宣传,向群众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实现群众由“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的思想蜕变,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巾帼志愿者、文明户、乡贤等,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凝聚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合力,引导全民参与,全民行动。同时注重发挥“村规民约”作用,让村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督促,促进“门前三包”等责任制落实,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形成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党建+监督”,强化落实抓长效
整合街村力量对五陈路、过境路、铁路沿线等主干道路和红柳林、水磨河村通村道路两侧的垃圾堆、果袋、塑料袋、废弃铁丝网、枯枝落叶等进行了集中清理,并使用围挡隔离,防止“垃圾山”复发;联合城市管理执法大队对五陈路沿线和碓臼湾旧村乱堆乱放、乱搭乱挂、无证洗车等进行了集中整治,共出动装载机工作56小时,清运垃圾62车,人工108人次,清理垃圾600多吨,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安全、有序、优美、文明人居环境。
街道纪工委对各村开展公路沿线、河道沿线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工作推进不力、问题整改不到位、环境卫生“脏、乱、差”段面所涉村对应的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等相关人员严格追究责任。并将各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考评内容,引导各村干部变压力为动力,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为群众做出表率。
下一步,滨河新区街道将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及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紧盯常态化整治、长效化落实、制度化巩固,从最关键的问题突破,在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全力推动全街道人居环境由治标向治本转变,按下人居环境整治“加速度”,扮靓生态宜居乡村“高颜值”,着力打造“美丽、宜居、整洁、有序”的生态宜居样板街道,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生态宜居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