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今年的8月7日至13日,是第八个“中国过敏防治周”,主题是:“关注气候、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预防过敏”。

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统计,有30%至40%的人曾经或正在遭受过敏性疾病的困扰,且过敏性疾病患病人数持续增加。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刘长山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介绍,过敏是遗传与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虽然不能算遗传病,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同时,因气候变化和环境因素改变带来的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增高、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和随之而来的疾病负担加重等,已引起世界各国变态反应学界的高度关注。

“比如,极端天气导致的洪涝等使大面积居住区域被水浸泡,导致室内外空气中霉菌含量增高,霉菌过敏性哮喘发病率升高。再比如,气候变暖可以使花粉播散季延长、花粉产量增大,雷暴天气可以使高致敏花粉细颗粒在空气中的浓度升高,增加公众接触花粉并引发花粉过敏的概率。”刘长山说。

此外,刘长山表示,除了气候和环境因素以外,现代生活方式中的许多因素日益成为诱发过敏的“元凶”。例如,精致的生活方式和频繁使用洗涤用品等,破坏了人们天然的皮肤保护屏障和消化道自然屏障,使得各种皮肤过敏和食物过敏出现。

刘长山还表示,接近自然,调整生活方式,是预防过敏性疾病的重要途径。同时,增强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主动规避过敏诱因,能减少过敏性疾病发生。频繁过敏患者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过敏原,避免接触;有严重过敏史的患者应随身携带“救命药”;避免频繁使用抗生素;儿童要多接触大自然,家中少用消毒液、清洁剂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