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出远门,但是春节依然精彩!牛年春节长假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全国电影票房达78.22亿元。据商务部发布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春节消费已超疫情前的2019年。今年全国超1亿人就地过年,数以亿计的“原年人(原地过年的人)”是如何改变传统春节消费市场?7天8210亿元这一消费数据的背后,折射出哪些消费新趋势?
趋势1
文娱类消费进入爆发期
在就地过年的号召下,今年春节假期能够满足精神需求的文娱类消费进入了爆发期,新的技术手段和产品创新,也让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据南方日报记者从灯塔专业版和猫眼专业版方面了解到,2021年春节档以超78亿元的票房成绩圆满收官,再创中国影史新纪录。在多元化的题材供给、精良的内容制作水准、数字化新营销的升级助力,以及就地过年趋势的共同作用下,大批观众在春节期间回归电影院,造就了“史上最强春节档”。
据来自灯塔研究院和猫眼研究院的数据显示,除了超78亿元的总票房成绩较2019年大增超30%创下新纪录外,2021春节档同时凭借1.6亿总观影人次再创新纪录。此外,2021年春节档用户异地购票占比有所下降,较2019年春节档降低5%。从地域上来看,广东以约8.6亿元仅次于江苏省位列全国票房第二名。上海、北京、深圳、成都、重庆为2021春节档票仓城市TOP5,广州、东莞和佛山位列全国第6、第20和第22位。
线下影院火爆,而今年首次在线上呈现的“网络电影春节档”同样人气逼人。据了解,针对今年春节期间防疫的需要,在2月初,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中国电影家协会网络电影工作委员会联合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共同发起了“大年初一电影到家”2021网络电影春节档活动,网络电影春节档同样成为了不少影迷在春节期间的选择。“2021年的春节档,注定是令电影人难忘的一个春节档。这也是第一次院线电影与网络电影、片方、视频平台共同携手,为观众呈上丰富多元、年味满满的春节档。”爱奇艺会员及海外业务群总裁杨向华表示,网络电影春节档开启,也是进一步积极响应国家防控疫情要求,将高品质电影通过网络首播的形式输送给广大网友的积极举措。
据优酷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从春运首日(1月28日)到正月初四(2月15日),超13亿人次涌入线上刷剧观影,用户日均观看时长接近1.5小时,同比去年增长19.6%。其中广东的活跃用户最多。此外,人口流动的减少也明显推高了北上广的日均观看时长。1月28日至2月15日,辽宁的日均观看时长排名第一,北京、广东、上海也跻身TOP5,其中北上广的日均观看时长同比增速领跑全国。
春节宅家除了看戏煲剧外,网络游戏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而随着电竞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玩家的重视,不少游戏玩家也对“玩游戏”有了更高的要求。据电竞陪练平台比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春节黄金周(2/11-2/17)期间,比心APP用户访问量超2亿次,新增用户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00%。平台上各游戏下单总局数突破1000万,较去年同期增长超350%。注册电竞陪练师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50%,截至目前,比心平台已累计为700余万电竞陪练师提供在线就业岗位。
趋势2
“就地过年”带动“新”品类消费
一年一度的春节消费被看作是全社会消费结构升级的缩影。以前,人们想的更多是“如何买到”,今天更追求“怎样更好”。据天猫国际数据显示,2月4日-2月15日期间进口洋酒销售额同比增长10倍。“健康年礼”也在崛起。天猫数据显示,雷允上、同仁堂、片仔癀等品牌,相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196.3%、173.9%、108.7%,按摩枪同比去年春节成交额增长了超7倍。
舒服过年、健康过年背后,是国内消费逐渐超越“面子”、重视“里子”。此外,因为不用与主人分别,宠物成了这个春节最幸福的群体,猫狗双全、携宠拜年成流行语。天猫上,宠物服、宠物年夜饭、宠物牵引带销量同比增长超100%。除了宠物消费走红外,春节期间的女性消费也有新亮点,其中低度酒的崛起也成为春节不可忽视的小趋势。天猫年货节数据显示,购买果酒的人数达到去年2倍,将近七成为女性,节日酒类消费迎来“她力量”。
此外,“就地过年”也拉起了很多“新”品类的消费。京东数据显示,对比去年年货节期间的消费结构可见,消费者今年除了在医护健康类的支出持续增长外,在宠物生活、母婴、个人护理、教育培训和图书等品类方面的消费占比增长较大。从京东数据可以看到,今年的年货节订单中,如米、面、油和酒类等民生用品中的重货,同比均有1-2倍的增长。
减少了见面送祝福的牛年春节,大家在微信红包上玩出了更多新花样。来自微信方面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微信用户人均拥有7.37个红包封面,微信红包封面开放平台共上架3000万款红包封面。而经济发达的广东省派发春节利是一点也不省,荣膺收发微信红包次数最多的省份,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和河北省紧随广东省,成为收发红包次数最多的5个省份。
此外来自支付宝数据,今年参与红包拜年上涨了267%,“红包”搜索量上涨了538%。长辈们也更爱在线上派红包了,六十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红包增长了210%,收红包增长了近430%。其中江浙沪、广东地区几乎包揽了最爱发红包的前十名,深圳紧跟上海、广州之后,位列最爱发红包城市第三名。
趋势3
异地订单成春节线上消费一大特色
对于选择“就地过年”的人而言,通过“云下单”的方式,无疑是今年春节向家人亲友表达自己心意的最好方式,据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大量“云下单”的异地订单成为了今年春节线上消费的一大特色。辛丑牛年,贵州酸菜、湖南腊肉、云南火腿、湖北热干面……各地年货“反向狂奔”,一场声势浩大的“新春运”也拉开了国内物流业的新序幕。
据拼多多数据显示,在2月10日至16日(农历年二十九至大年初五),拼多多平台一二线城市订单量占比涨幅明显,各地特色的家乡年味成增幅最快的品类。这其中,异地订单的比例大幅攀升,不少年货是由父母拼单,寄给在城市过年的儿女。在“网上送年礼”的带动下,发往三四线城市以及乡镇的订单中,高客单价商品占比较去年明显提升,零食大礼包、数码产品、智慧家电的涨幅最为明显。
来自京东到家数据研究院的数据则显示,自2月4日小年至2月17日大年初六,京东到家上异地订单销售额同比去年翻倍增长,其中异地订单下单较多的城市集中在广东,异地下单量排名第一的城市是深圳,另有广州、佛山、湛江、惠州4座城市进入前10,可见“留粤过年”成为了不少在粤工作的外地人的选择。此外,在接收异地订单最多的城市方面,则全部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其中广州市民给佛山、湛江、深圳、茂名、清远买了最多的年货,全部集中在广东省内,而深圳市民异地下单最多的城市依次是惠州、广州、东莞、湛江和北京。
每年春节假期,“从老家带来的特产”都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在今年“就地过年”和物流春节不打烊的背景下,“老家寄来的特产”则成功取代了“后备箱里的特产”。据菜鸟数据显示,从腊八到小年,今年从县区寄往大城市的包裹平均增长两成以上。其中,甘肃、贵州、重庆等人口流出大省,“家乡味”寄出同比增速最靠前,贵州酸菜、湖南腊肉、重庆辣子、云南火腿成网友呼声较高的年味。
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邮政快递业累计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6.6亿件,同比增长260%;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五,京东平台的异地订单成交额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58%;菜鸟数据显示,腊八到小年,从县区寄往大城市的包裹平均增长两成以上。业内专家指出,今年快递物流行业和往年相比最大的亮点就是今年快递业务量仅用38天,就实现了100亿件,而2019年用了79天,2020年用了80天。
从这一串数字可以窥见中国智能物流行业的承压力和爆发力。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物流支出计,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物流市场,中国物流支出总额预计于2020年将达人民币14.8万亿元,且预计2020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5.3%。
趋势4
年夜饭消费生态悄然改变
在原地过年的带动下,年夜饭消费生态也悄然改变。
防疫的需要带动年夜饭“从大堂到线上”;搭伙吃饭推动“南北口味和解”,“半成品”吸引力大大提升。来自饿了么的数据显示,农历腊月廿八至除夕,平台上年夜饭半成品外卖同比增长4倍。在菜品方面,粤式盆菜依然是广州年夜饭最受欢迎的菜品,除了给自己点单之外,大家在新春期间还喜欢给“别人”点单。数据显示,除夕当天,异地订单有明显增幅。在广州过年的人,最喜欢给佛山、深圳、汕头的人点外卖。过年回不了家,给远在他乡的亲人点上一份送上门的年夜饭,也是一份年味的传递。
在广州地区,来自美团外卖的数据显示,除夕当天,广州外卖年夜饭订单比去年增长近八成。往年春节,由于人员流动,全国各地群众相应出现迁徙迹象。今年数据显示,除夕当天,在广州点外卖年夜饭的仍然是以常在广州点单的用户为主,比例达到近九成,比去年除夕要高9.4%。与线下年夜饭讲究多人热闹不同,线上年夜饭更强调“小而美”。数据显示,广州小份外卖年夜饭备受青睐,“1人食”年夜饭销量占比增幅近两成,35岁以下的青年群体成为外卖年夜饭下单“主力军”。
与此同时,线下餐饮的表现也十分抢眼。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表示,今年春节期间,各地餐饮业均一扫去年萧条阴霾,成为除影视业之外的大火产业,“排队等号”吃大餐成为春节消费的常态。比如,考虑到“就地过年”催生的小家庭用餐甚至是一人用餐的新需求,不少餐企特地推出了小型年夜饭套餐、一人食套餐等。以广州炳胜集团为例,炳胜集团为春节做了充分准备,提供的4款年夜饭外带套餐中,最小的套餐是针对3人小家庭式的。
值得留意的是,春节假期吃得更“小而美”的同时,也越来越健康,其中低卡路里菜单走俏。来自淘宝的数据显示,年夜饭卡路里三年来三连降,今年爆款菜单热量比去年降29%。而根据生鲜电商每日优鲜近日发布的《2021就地过年年夜饭报告》显示,由于不想有太多“增重压力”,健康饮品及有机蔬菜在这个春节也大受欢迎。数据显示,过年期间有机、低脂、低糖、无糖类商品销量同比增长74%,而关注健康的70后、80后消费者则在过去一个月期间贡献了27万瓶无糖饮料、13万斤有机菜和2万升的低脂牛奶。
从化银林生态农场主郭锐、惠州特石有机农场负责人徐斌均向记者表示,相比往年,有机生鲜产品销售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我们今年的订单比2019年要多50%。”郭锐说,当然去年疫情初期的订单是这三年中最高,不过可以看到,大家对绿色有机生鲜产品的关注在提高。
此外,人们对食材品质也提出更高要求,食材的新鲜程度已经成为一日三餐的重要标准,每日优鲜售卖上市当天的“今日鲜”鲜肉销量便同比增长57%,猪肋排、猪肉糜、鸡翅中成为“荤”中首选。
■记者观察
这个春节的烟火气从何而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一转眼,元宵节就来了,甜丝丝的汤圆入口时,回看这个特别的春节,新型消费潜力被激发,生产和消费“双升级”稳步推进,留粤过年的烟火气更加浓了。
今年的春节,笔者留在了广东中山过年,这也是第一次在外地过年。笔者居住在外来人口集中的郊区,街头巷尾忙碌了一年的餐馆老板们大多数都选择带孩子欢度佳节,由此深刻体会到了当社区便捷服务按下暂停键后,菜市场对于生活的重要性——笔者在7天假期里做了4天8顿饭,比之前一个月做饭还多。
这种时候,菜市场给予的安全感包裹了留粤过年的人们。大年三十到初六期间,笔者在永旺、家乐福、百家、华润万家等多个零售超市看到,即使是晚上7时,货架上的蔬菜、肉、蛋、奶仍供应充足。这背后是未雨绸缪的准备,为了全力“保供应”,广东商务部门为就地过年下足功夫,春节期间广州和深圳采取生活必需品日报制度,其他城市将监测重点零售参与企业情况,切实保障物资供给,同时广东全力保障“就地过年”物资运输,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免费政策,提高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通行效率。
物资供应大动脉的畅通无阻,让留粤过年的烟火气更浓。没有回家的那对东北夫妻在年三十仍开铺,一碗热腾腾的砂锅米线伴随新年钟声出炉;留在广东的湖南工人仍能在往日的小餐馆吃到11块一份的土豆丝,18块一份的辣子鸡;零点的烟花绽放的时候,无延时地和老家的父母拜年……一组组画面的串联可窥见中国经济的活力。
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消费的物理空间虽然受限,但是渠道和方式仍在不断拓展创新,从外出就餐到“年夜饭打包配送”,从登门拜访到“云拜年”,从“人的春运”到“年货春运”……今年新消费的“原动力”和“活引擎”充分发挥作用。在市中心的商场里,笔者看到电玩城排起了长队,除了跳舞机和电动摩托受到高中生追捧,电玩还是“合家欢”的选择,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过来玩投篮、夹娃娃等游戏,今年春节档的电影院更是火爆,笔者身边有朋友一天看了3部电影。
牛年春节释放更多新型消费潜力,而激发消费新需求,挖掘市场新潜力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出15项政策举措,促进新型消费蓬勃发展,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亦将培育新型消费作为今年促消费的重点工作。
旺盛的春节消费为新年开了好头。在消费升级的推动下,“品质革命”有望在2021年进一步提速,为了更好实现生产和消费“双升级”,一方面仍需要鼓励市场主体加快创新,消除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需要完善适应新型消费发展的政策和治理规则,营造安心、放心、诚信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