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在日本“10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1]的新品,出现了。
(资料图片)
据日经BP社报道,可口可乐日本公司的“Yakan no Mugicha”(壶煮大麦茶)上市不到一年,累计出货量突破了3亿(按650ml规格折算)。
这款壶煮大麦茶在去年4月推出,据介绍,产品通过高温酿造添加大麦提取物,具有在水壶中煮沸的大麦茶香气和清爽的余味。
壶煮大麦茶出货量破3亿瓶
图片来源:Yakan no Mugicha
日本的瓶装植物茶起步早,大麦茶这个细分品类也已经非常成熟,市场竞争格局一向咬合得紧密,其中伊藤园、达亦多、麒麟等,不少都是耳熟能详的品牌。可口可乐日本是怎么在这个传统市场里做出新意的?
这款壶煮大麦茶的成功,也让我们想起国内一款无糖植物茶——元气森林纤茶,其首款玉米须茶曾连续八周占据天猫无糖茶饮销售榜榜首,目前仍是元气森林官方旗舰店里销量第二的品类。
大麦茶、玉米须茶早在中国古代医学中就有记载,对国内消费者来说也并不陌生。但这类植物茶的饮用形态老旧,不少消费者谈起大麦茶,都表示“不就是在饭店喝的那种壶泡茶吗?”
借着可口可乐壶煮大麦茶的大受欢迎,我们想探讨,无糖植物茶为何先在日韩风靡?在中国市场未来有可能朝着哪些方向发展,品牌该如何更新消费者对这一品类的老旧认知,又会在过程中面临哪些难题?
一、壶煮大麦茶,何以成为“10年来增长最快新品”?
在壶煮大麦茶之前,可口可乐日本已经拥有了复合茶品牌“爽健美茶”,其中有一款大麦茶。
爽健美茶基础款、大麦茶
图片来源:可口可乐日本
壶煮大麦茶推出时被认为是可口可乐日本“全面进军大麦茶市场”的标志,可口可乐日本市场部经理Hitomi Takei曾在接受采访表示,这是可以被所有年龄段人群饮用的产品。
可口可乐首先对大麦茶进行了卖点的差异化——“壶煮”,旨在突出这是传统壶煮的正宗大麦茶的味道。
“壶煮”为其主要卖点
图片来源:可口可乐日本
原料采用传统砂烤和热风烤两种烘焙方式,以实现兼具大麦茶的“香气”和“甜味”。此外,可口可乐还用大麦提取物增加大麦茶的风味和香气的深度。
可口可乐表示,网络中对“水壶大麦茶”的好评很多都集中在“味道”,比如清爽易饮”“大麦的味道和香气很香”等。
在获得销量上的成功之后,可口可乐还在加码,不仅为壶煮大麦茶换上新包装,还配合开展一系列TVC、社交媒体投放,进一步加深品牌感。
左为旧包装,右为新包装
图片来源:可口可乐日本
这款大麦茶面向的消费群主要是20-40岁群体,从600ml到2L,共有五种不同瓶装规格可选择,可以适用于职场、家庭等不同场景。
从产品包装上看,茶壶是其标志性形象。新包装放大了旧版的“茶壶”图案,并挪到瓶身正面,更鲜明地展示产品的“壶煮”卖点,以更简单的方式体现水壶中煮沸的正宗大麦茶的味道。
此外,产品以蓝、白两色为主的清爽包装风格,给消费者留下了鲜明记忆点。这种结合浅蓝色、亚麻质地的门帘底色,灵感来源于传统日式商店里常见的门店装饰,从而唤起消费者对日本古代的高级感和精致做工的认知。
浅蓝色门帘给人清爽的印象
图片来源:可口可乐日本YouTube
从饮用场景上看,可口可乐通过在不同季节场景化营销,拓宽了壶煮大麦茶的日常饮用场景。
在夏季,大麦茶被定位为一种消暑解渴的补水饮料。最新的TVC还原大麦茶经壶煮、冰镇的制作过程,三位主角在炎炎夏日里畅饮大麦茶,展示饮用后的清凉解暑感。
突出夏日清凉感
图片来源:可口可乐日本官网
不久前的7月,可口可乐还联合当地一家户外桑拿俱乐部,举办了一场桑拿体验活动,参加者能尝到“最适合搭配大麦茶”的限定米饭套餐,还能免费领到一瓶壶煮大麦茶。
壶煮大麦茶举办线下桑拿体验活动
图片来源:nolla-naguri.jp
在秋冬季,可口可乐则试图营造壶煮的“温暖”氛围,曾推出商店赠品套餐活动,消费者购买时有机会获赠一个水壶。可口可乐还贴心地提示大麦茶该如何在寒冷季节饮用:“倒入杯中,微波加热约1分钟,即可享受在水壶中煮沸的茶香和味道。”
连续剧式的TVC投放、SNS话题聚集讨论热度、线下落地多样化场景营销……可口可乐着力搭建起与日本饮食文化的联系,并通过年轻化的沟通方式让这一传统品类更贴近新一代消费者。
在极度内卷的日本饮料市场,壶煮大麦茶的成功又一次验证了可口可乐日本的品牌运营能力。
二、无糖植物茶,为什么在日韩先火了?
与我们常说的茶叶茶不同的是,无糖植物茶指的是代用茶,国际标准称呼为“草本茶”,即herbal tea。
无糖植物茶在中国其实自古以来都有很多受众,比如大麦、桑叶、枸杞、决明子茶等,在中医药房或是如今的商场、餐饮店随处可见。但要说在中国超市货架上,袋泡、瓶装即饮型包装的无糖植物茶,似乎并不常见。
然而,日韩市场却相反,我们可以在他们的货架上看到,无糖植物茶甚至是很多家庭常备的饮料。
一方面,从文化上来说,日韩深受中国饮茶文化影响,比如日语的大麦茶叫mugicha,韩国的大麦茶叫boricha,他们对茶、植物茶的理解相比欧美更深刻,早已有日常饮用的习惯。
但与中国不同的是,日韩两国不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对茶的“原教旨主义”程度相对更低,无论是品牌还是消费者,都试图在传统的茶饮市场中寻找新意。
这也是日韩市场先天具备的创新机会。比如伊藤园、三得利很早就推出了瓶装无糖茶,但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却需要做“时间的朋友”。
另一方面,日韩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更早,所以品牌更早地推出了预包装产品,忙碌的现代消费者不必自己烹煎,如炒焦配好绿茶的袋装麦茶、小包装的杯用冲泡麦茶、易拉罐或瓶装大麦茶,单一植物茶、混合茶等,市面上无论是调味、饮用方式还是包装,选择都更加多元。
不同形态的包装大麦茶
图片来源:伊藤园
而从定价的角度来看,无糖植物茶的价值感很难凸显,让中国消费者愿意为3-5元一瓶的大麦茶买单,需要较大的“教育”成本。
相比于中国人更习惯纯茶来说,日韩两国的国民更早地接触到、并接受了预包装产品,早已培育出广泛的受众。
经过多年的发展,日韩市场的预包装无糖植物茶已经开出不同的花。
1993年,朝日饮料推出第一款罐装无糖植物调和茶——十六茶。
第一款罐装十六茶
图片来源:朝日官网
据朝日官网介绍,十六茶的灵感起源于中国,以“东方健康哲学”为理念,含有大麦、糙米、蒲公英根、牛蒡等16种健康成分。2005年配方改为不含咖啡因,将目标消费群体扩展到老人、小孩甚至孕妇,同时也解除了咖啡因对产品饮用时间段的限制。
基础版十六茶、有功能声称的十六茶
图片来源:十六茶官网
日本品牌还会针对不同人群推出相应的产品,比如Hakubaku推出的儿童大麦茶,在低温下长时间缓慢烘烤,因此它的苦涩味较少,且含谷物本身的甜味和鲜味。
5月大儿童可以喝的十六茶
图片来源:Hakubaku官网
此外,日本品牌已经不限于传递无糖植物茶的功能性,而是倾向于宣传产品的灵感、制作方法、饮用场景,借饮食文化引发消费者对产品的天然亲近感。
日本品牌在包装设计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让植物茶这种传统品类更加贴近现代人审美。
麒麟2016年推出了一款生姜大麦茶饮品,产品中加入了煎焙麦茶、生姜、甘菊、柠檬草,无糖、无咖啡因,因为主要原料是麦茶,日文发音中大麦为MUGI,因此命名为Moogy。像是时尚圈的时装发布,2016和2017年,Moogy每年发布了32款包装,之后固定为每年春夏、秋冬两季共发布16款。
2022年推出的部分包装设计
图片来源:Moogy官网
在韩国市场,无糖植物茶的发展也已趋于成熟,韩国的养生文化氛围浓厚,无论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还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都可以说把饮用养生补品的习惯刻入了“DNA”。
因此,韩国拥有各类主打养生功能的无糖植物茶。
如韩国KWANG DONG推出的V-line玉米须茶,在发布后的短短九个月内就售出了超3000万瓶。2014年的一份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韩国国内饮料市场中,该玉米须茶以23.9%的份额位居第一。
V Line玉米须茶
图片来源:KwangDong官网
继V-line玉米须茶成功后,韩国市场上随即涌现一批同类产品,说得上名字的品牌几乎都推出了玉米须茶。
由秘鲁紫玉米制成的玉米须茶
图片来源:熊津官网
KWANG DONG还有一款主推饮酒场景的“男茶”,以枳椇子为主要原料,这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曾记载“其枝、叶,止呕逆,解酒毒,辟虫毒”。
男茶
图片来源:KwangDong官网
从日韩市场消费者对这些无糖植物茶的评价来看,他们的关注点通常在解渴、健康等方面。但日韩的品牌之间凭借各自的差异化都吸引了自己的“粉丝”群体,比如走“技术流”路线的伊藤园,“养生味”更浓的KwangDong,与“美丽、生活”等关键词建立强关联的可口可乐等。
可口可乐日本的爽健美茶
图片来源:可口可乐日本官网
近年,日本的无糖茶市场在绿茶品类之外出现增长,大麦茶、乌龙茶的品类增速超过绿茶,市场总量正在逐渐赶上长期占据一位的绿茶。
三、中国无糖植物茶,迎来质变的开端
如果仔细研究日韩品牌推出的产品,我们常常可以发现,他们使用的主要原料大多进口自中国,比如上文提到的大麦、枳椇子等。
因产业发展较晚等因素,相比日韩市场而言,国内的植物饮料品牌和产品还相对较少。然而,近几年有不少品牌开始关注这一品类。
比如元气森林推出的即饮植物饮料品牌“纤茶”,目前有玉米须茶、桑叶茶、杭白菊花茶、桑椹五黑茶、青柑陈皮茶五款饮品,主打都市人群的“轻养生”需求。
纤茶的五款产品
图片来源:纤茶天猫旗舰店
据零点有数发布的《2022年中国无糖茶饮行业洞察报告》,今年618期间,桑椹五黑茶上线后3天售罄30000瓶。
好望水草本茶的品牌理念是解决“日常解渴轻养生”的需求,灵感源自《本草纲目》,以茶为基底,内含枸杞、决明子、荷叶、玉米须等,选用的8种草本都是日常生活中被消费者经常用来泡养生茶的原料。
好望水草本系列
图片来源:好望水
在当下,这类的轻养生产品已经释放出潜力。
它们的便利属性更符合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也扩大了消费场景。
同时,在健康、养生趋势下,无糖、草本的双重健康属性,戳中了很多消费者的需求点。
此外,在内卷的瓶装茶市场,植物茶也不失为一个差异化突围的方式,这也是一整根这样的“植物饮品”能迅速吸引话题度的原因之一。
总体来看,国内的瓶装无糖植物茶刚起步,品类比较单一,它们都试图通过药食同源理念,用“草本”的传统概念撬动消费者心智,同时,通过多种植物元素“混搭出奇迹”,让口味更加多元。
但要达到质变,真正把品类和品牌打出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一方面,需要更新国人对植物/谷物茶的认知,从产品、场景等多维度构建出品类的新形象,让植物茶不再是“老一辈喝的茶、饭店泡的茶”,另一方面,要建立品牌优势,抢占消费者心智。
参考来源:
[1]「やかんの麦茶」発売1年弱で3億本超 夏のイメージ脱却が奏功,2022年5月20日,日经BP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