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糖甜品

图片来源:pixabay

一、

前段时间看了个论调,挺有趣。

一群人说代糖不安全,等等,听完我就傻了。

因为我自打肩膀断了不跑步之后,我的体重一直在200斤以上,能这么胖,不是没有原因的,高碳水高脂肪外加不好好睡觉整天冲浪以及久坐少运动,缺了一样都不行。

很多人问我40岁后的人生规划,我总会觉得很搞笑,因为我都不确认自己能活到这个岁数。

我目前的人生中唯一积极向上的部分,或者说最后的倔强,就是饮料要么不喝,喝就只喝代糖的、0卡的。

谢谢代糖,救我体重,救我血糖,如果不是代糖的发展,我已经冲着300去了。

谢谢代糖,我家的家具也谢谢代糖。

很多人说代糖不好。

我抓紧时间去查了一堆资料,觉得这事儿挺荒诞的。

首先声明,代糖无论如何,是比不过白开水的,这个大家没意见吧,要健康,肯定还是喝白开水。

但同样的,风险这东西得看跟谁比,怎么比,什么剂量比。

如果代糖有风险,甜味剂是罪恶的,那糖怕不是要下地狱了吧?

不对,还得在十八层挖个停车场。

首先聊代糖的安全性。

我觉得“代糖不安全”这五个字,没有任何意义。

不是说代糖安全或者不安全,而是这五个字,没意义。

这五个字跟 “学历史的都会刨坟”,“搞化学的都是恐怖分子”,“山东人都会挖掘机”一样,充满了刻板印象和偏见,因为我们山东人不只是会挖掘机,还会吃葱。

当你讨论代糖安全不安全的时候,第一件事是,翻译翻译,什么叫代糖啊?

从没有一个物质,大名叫代糖。

代糖其实是一种概念,指你不想吃糖或者不能吃糖,但又馋,所以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替糖给你甜味。

有人说代糖不安全,所以要少吃或不吃代糖,但没告诉我,到底是哪个代糖不安全,代糖的种类可太多了。

是高倍甜味剂还是低倍甜味剂不安全?

是天然甜味剂还是人工合成的甜味剂不安全?

是糖醇,还是磺胺类不安全?

话不说全,就营造出了一个发展了一百多年、诞生了一系列成果的领域,应该一棒子打死的氛围感。

又有论调是,人工合成的甜味剂不安全,糖精甜蜜素有风险,致癌。

那更说不通了。

第一代人工甜味剂,糖精,是1879年发明的产品。

第二代人工甜味剂,甜蜜素,是1937年发明的。

1965年第三代,阿斯巴甜。

1967年第四代,安赛蜜。

1976年第五代,三氯蔗糖。

1993年第六代,纽甜都出来了。

就是第六代纽甜,也是2003年经过无数试验后才正式被批准为新的食品添加剂物种,迄今也快二十年了。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东西各国能允许它添加至食物中,应该是通过了测试的。

你说糖精钠,甜蜜素,有风险,这个我查到了,确有其事,但抓着这俩说代糖都是丑恶的,约等于说整个蘑菇产业都该死,因为确实有些种类的蘑菇你吃了之后会死。

约等于说人类就是恶心的生物,因为确实人类物种多样性,有些人的XP太多样了,都有人到孟加拉蜥上了,除非他们是蜥蜴人除魔师,不然没法解释。

更何况,代糖又不仅仅是只有人工甜味剂,天然甜味剂也海了去了,甜菊糖苷、木糖醇、赤藓糖醇、塔格糖、麦芽糖醇这些产品,也多。

人工合成产品不好,关天然甜味剂啥事儿?

除此之外,咱们得讲科学吧,阿拉伯糖,赤藓糖醇,纽甜和糖精钠的分子式,除了都有碳链之外,有,也就是卡巴斯基与巴基斯坦的关系。

阿拉伯糖、赤藓糖醇、纽甜、糖精钠分子式

图片来源:公众号@半佛仙人

有什么关系?

有个基巴的关系。

二、

看到这里,你以为我在夸代糖?

不,我只是讲一些读过高中就该知道的基础道理。

我不觉得代糖是十全十美的,代糖问题多了去了。

牛奶是十全十美的吗?照样有人乳糖不耐,我一喝牛奶就变成喷射战士。

花生是十全十美的吗?照样有人会过敏到窒息。

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完美无缺的,就如糖一样,本来是好东西,只是万万没想到人们物资丰足的时间能这么快,人类居然能吃糖吃出问题来。

代糖这个东西也一样。

它是科学发展进步到了一定程度才诞生的成果,它诞生的开始,就宣告了糖这种甜蜜的诅咒可以被解除,未来研究甜味剂这个领域的科学家们,就是努力在安全性、口味、甜度、能量、价格等多个维度下,为人们在蔗糖果糖等传统呈甜味的物质之外,努力探寻出更多可能。

这我就挺知足的了。

糖和甜味剂在食品、饮食和健康中的作用

图片来源:《食品科技趋势》

我相信如果有些产品被证明不适合广泛食用,或者有种种缺点,那就证明这是一条歧路,大家应该探寻别的方向,继续前行。

因为技术一定要迭代,科学一定要进步。

科学的意义,就是让人类能有得选,能既要又要。

如果再让我重返那些糖上瘾的日子,以我现在的状态,我闹不好会死。

所以我还是一个结论,代糖不完美,但糖是真操淡。

一个结构式上一个位点是给电子的甲基乙基还是甲氧基、还是吸电子的硝基,是左旋还是右旋,理化性质都有可能天差地别。

某种代糖到底有没有安全风险,需要对它的某一特定结构式进行长期控制变量,进行针对性研究。

一个不安全就否定了整个领域,这种充满误导性又无科学依据的发言。

这种行为我愿称之为因噎废食,削足适履,孩子和洗澡水一块泼,便秘就用电锯开眼。

青霉素诞生了,未来或许会有人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但这是人滥用工具的问题,而不是罪在工具本身,并不意味着人类就应该重新靠免疫力跟病菌你死我活。

代糖也一样,是个度的问题。

三、

那顺着“代糖不安全”这个论点,随后往前翻许多媒体的论据,我觉得很荒诞。

很多论据是,哪些哪些专家,哪个哪个大学,做了个XXX的研究,证明了代糖是有XX风险的。

讲实话,我看到这种思维方式,我想笑。

讨论科学问题时,不给引用出处的,一律按放屁处理。

给了引用出处,却是一个统计学内容,那就是看一乐,我可是正儿八经写过统计学笑话的男人,统计学是这个世界上最能公开造假的学科之一了,只要你不要脸,取数够无耻,衡量标准够主观,什么结论你都可以得出来。

就拿很经典的什么一项法国十万人的研究证明代糖或增加患癌风险,以此得到结论,代糖不安全。

我帮找下原文。

食用代糖或增加患癌风险

图片来源:《科技日报》

这则科技日报在2022年3月30日第004版刊登的《食用代糖或增加患癌风险》表示,研究拿到了这些人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病史、饮食、生活方式、健康数据等数据,得到这些人中有3358名新发癌症病例,诊断时平均发病年龄59.5±12.2岁,证明代糖或增加患癌风险。

我为什么说看一乐?

大哥,且不说它这个实验控制没控制变量,考虑别的因素。

你就看这个小六十岁的发病年龄,就算是啥也不喝,他也是癌症高发期,你不信你去问你身边卖保险的,这个年龄还卖不卖他们重疾险?

这个年龄是能让保险公司有保费收都不愿意拿的群体,你猜猜看保险公司傻还是不傻?

如果照这个算法,到了这个年龄发病,他们家邻居的狗下崽子了,也会导致他癌症高发。

他吃奥利给也导致癌症高发。

他凌晨三点在厕所里变后空翻变吃鸡蛋灌饼,也会导致癌症高发。

甚至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

比如说大家做对照试验,一千个天天喝手磨咖啡的,和一千不喝咖啡的,跟踪调研后发现前者更健康。

你能证明手磨咖啡有利于身体健康吗?

不能,你有没有考虑过前者可能比后者更有钱,他物质条件在这里,他支撑的起天天喝咖啡,他就是生活的好,所以容易比后者更健康?

这不典型的归因谬误吗?

很明显让他健康的不是咖啡,而是钱。

所以真的,统计学这东西真的是任人打扮。

同样的信息差问题,在我研究时反复出现,我发现许多内容正主没定论的论文,很多人直接帮科研人员给代糖判了死刑。

有关代糖的论文

图片来源: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比如这个结尾的英文,大家看一下。(To establish a causal link, replication in other large-scale prospective cohorts and mechanistic investigations are needed. )

论文的意思是,可能不安全,需要大规模的调查研究。

科研找到“可能”不难,一锤定音,证明“能”,很难,因为科研是很严谨。

代糖不是绝对的稳妥选择,我知道,代糖有问题的论文我看的很多,但直接就此归纳出一个它不安全,这不对啊。

这科学家需要研究几年几十年的路程,不能我们一张嘴,就到了。

糖和甜味剂在食品、饮食和健康中的作用

图片来源:《食品科技趋势》

甚至有些论调是让我真的觉得迷惑了。

比如,什么你喝无糖饮料也会胖,因为这玩意有甜味,诱导着你的大脑分泌胰岛素,让你消化了更多碳水,所以更胖了。

大哥,这我是真傻了。

首先,你喝的无糖饮料,到底是无甜味饮料,还是代糖饮料,还是无蔗糖饮料?

你喝一个没有蔗糖但是有乳糖的产品,最后发胖了,是糖的问题还是代糖的锅?

你食欲大开,多吃了半盆米饭,那到底是代糖让你胖,还是碳水让你胖?

代糖不绝对安全,但因为糖造了孽,枪毙了代糖,这多少有点让我迷惑。

围绕着主流观点,我查了一些文献,以比较常用的三氯蔗糖为例吧。

三氯蔗糖相关文献

图片来源:《人工甜味剂三氯蔗糖生物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顺着这样一篇文献去翻,找到了其中发现大鼠饲喂三氯蔗糖后,有益肠道的菌群减少的论文;

三氯蔗糖相关文献

图片来源:Taylor&Francis

随后更刺激的文献,如sasaki研究发现,三氯蔗糖200mg每公斤体重喂养大鼠,能造成大鼠肠胃和肺部的DNA产生损伤。

不光是三氯蔗糖啊,其他39种添加剂的研究他都做了。

39种添加剂的研究

图片来源:sasaki

看起来很恐怖对吧?

可但凡你上过高中,对逻辑有基础的理解,都很难得到三氯蔗糖对人体确实不安全的结论。

因为结论是,对人暂时无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小鼠有影响,不能证明对人体一定有影响。

狗还不能吃巧克力呢。

另外,任何东西,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喝水过多还能直接喝死你呢。

一算剂量问题,我甚至想笑。

还是拿上面那个论文。

假如我是个八十公斤重的男性,每100mL无糖可乐中三氯蔗糖的含量是17mg,就算小鼠实验的结果对我也适用,我每天只需要喝1882瓶无糖可乐,DNA就会出问题了。

大哥,我每天都能喝上快一吨水了,肺叶子都能喝漂起来了,我会在乎代糖有没有问题吗?

我先考虑考虑的是基因锁的问题,我都得推推眼镜感慨一句凡人的智慧啊。

四、

以这个思路反推。

现在有许多论调告诉我,代糖不安全,代糖不好。

且不论一个荒诞的结论,一堆无法实锤的论据,究竟是怎么营造出代糖不安全的结论;

是不是要暗示我,你喝代糖就是假自律,屁用没有,想喝甜的,还是得喝含糖饮料。

大哥,真想纯求健康,我就只喝白开水了;

我要是因为这个思路,重新成了含糖饮料的奴隶,那就是因为脚痒,怀疑有脚气就直接截肢了?

科学家头都熬秃了,就为了让你放心吃口甜的,你对得起人家的头发吗?

代糖有问题的论文,茫茫多。

但糖有问题的论文,更多。

不提与学术用词重复的问题,但以这文献量来看,有糖饮料是真够下地狱了。

好家伙,撒旦背后都得纹有糖饮料的名。

有关代糖的文献

图片来源:爱学术、知网、百度学术搜索截图

打开具体论文来看,这他娘的不对劲啊。

代糖有风险还是有待研究,而且还得分不同的成分,而糖有风险这都是定论了,到底是谁把奥利给都泼前者裤子上的?

糖有风险

图片来源:百度学术截图

这些关于含糖饮料对人体好不好的文献,我就不挨个附上了。

关于含糖饮料对人体好不好的文献

图片来源:爱学术搜索截图

就拿刚刚提到的菌群来说,代糖好歹是有影响,到你糖这儿直接指标异常了。

代糖对菌群的影响

图片来源:《食欲》

甚至我下楼跑了一天,随便买了几瓶有糖饮料,然后看着配料表算一算,我是真的傻了。

世界卫生组织都摁着头呼吁减少糖摄入,每天低于25g糖,三岁以下孩子别摄入游离糖。

但大哥你这一瓶有糖碳酸饮料的糖含量,就直接把人一两天的糖摄入量都干穿。

别的什么果汁,什么酸奶的含糖量,更是能高到妈都不认识。

代糖可能不安全。

但这些饮料果汁等有糖饮料,是特么真要命啊。

合着这些卖有糖饮料的厂商,国籍在联合国里?

讨论文件

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甚至提到含糖饮料要收税了,各个国家的从业者又开始疯狂抵制了。

关于含糖饮料的文件

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大哥,这就没劲了。

关于糖吃多了不健康这事,有糖饮品厂商、资本们比谁都知道,怎么到加糖这一步时你们又装傻了呢?

合着不关乎你们的饭碗,我的健康就不重要;

关乎你们饭碗了,我靠代糖来自律或者说麻痹自己,就是不爱惜自己了?

再往下查,我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资料,关于美国糖业协会的黑历史。

比如说他们当年是怎么赞助了一些科学研究,将糖造成冠心病风险的影响淡化的。

然后冤枉到脂肪头上。

将糖造成冠心病风险的影响淡化

图片来源:JAMA

又是怎么用钱开路,让糖增加心脏病和中风危险的研究淡化掉的。

糖增加心脏病和中风危险

图片来源:PLOS

实际证明,60万美元,就足够收买部分科学家的良心了。

我英语不好,就不把这些内容一五一十的翻译出来了。

但我真的挺想说一句。

代糖不是好东西,但糖更得下地狱。

要健康我只喝水,俩我都不碰。

我都沦落到喝代糖的地步了,你还告诉我代糖不好,请你滚出我的生活。

普通的食物还得没说就是零卡,代糖饮料赤裸裸的敢直接营养成分表标注0卡,你总不能说人家不懂广告法?

五、

代糖问题真的不少,代糖肯定是不如喝水健康。

但能被大规模冲起来,背后不就是因为正在抢有糖饮料的饭碗嘛。

虽然几乎所有的有糖饮料厂商都有无糖产品线,但掌握高质量代糖的供应链,这个成本可太高了。

再往下一查行业数据,我更觉得有趣了。

这是这几年国内代糖产品中甜味剂使用变化趋势。

中国减糖代糖产品中甜味剂使用变化趋势

图片来源:公众号@半佛仙人

其中有个代糖,眼不眼熟?

对,赤藓糖醇。

先说这玩意,安不安全?

是糖醇,就有腹泻的风险,但它已经是目前甜味剂中最安全的之一了。

它不是个新鲜东西,是经过酶发酵的产物,而巧的是人体内并没有相关代谢的酶,它进入机体后,也不能够被发酵利用,最后就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可以说是前后走高速,半点不停留。

在这里还是放两个文献,它对牙齿也无危害。

赤藓糖醇相关文献

图片来源:《Pediatric Dental Journal》、《牙科杂志》

既然它安全,极低热量,为什么以往没有广泛应用,现在大热了?

贵啊。

它甜度是蔗糖的0.6-0.7倍,五块钱蔗糖能产生的甜味,它需要23块钱,更别提果葡糖浆这种逆天玩意了。

快五倍的成本差距在这里,它怎么跟蔗糖比?

更别提怎么跟阿斯巴甜这些动辄千万倍蔗糖甜度,极高甜价比的高倍甜味剂比?

阿斯巴甜这种甜味剂成本过低,有糖饮料厂商也喜欢这种甜味剂,因为真便宜。

不同甜味剂的甜价比

图片来源:东兴证券

赤藓糖醇的问题是贵,但赤藓糖醇配合三氯蔗糖,解决了口味、成本、安全性、热量的问题后,消费者的认知一变化,就真的能撬动有糖饮品的棺材板了。

你看看现在的0卡饮料配方表,非常清晰的变化。

过去是有糖饮料掌握了甜的定义权,现在定义权正在发生变化。

增速不会说假话。

中国甜味剂细分品类

图片来源:东兴证券

进而整个无糖市场规模都开始随之增大。

我国无糖饮料市场

图片来源:东兴证券

再看向糖产业,逐渐走势渐颓。

全球糖及甜味剂市场、我国食糖产量

图片来源:东兴证券

这里要提一个食糖消费的问题。

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六成的食糖都用于工业消费,其中工业用糖的九成用于饮料类、罐头、速冻米面等产品。

过去食糖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靠有糖饮料推动。

而这部分市场,也正是代糖产品的主要市场。

代糖和有糖,大家的确到了对峙的时刻,对有糖饮料厂商来说,更恐怖的一点在于,对标日本,国内无糖饮料的增长空间实在是太大了。

市场就这么大,你死,我活。

讲白了,这就是屁股战争。

中国无糖饮料市场

图片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而高倍甜味剂市场规模逐渐走高的同时,天然甜味剂也开始抢占代糖市场。

前面说了,代糖里面也一大堆良莠不齐的产品,也得卷。

高倍甜味剂市场

图片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按照赤藓糖醇的生产商三元生物测算,未来赤藓糖醇一个产品的市场空间高达417亿元。

三元生物测算未来赤藓糖醇市场空间高达417亿元

图片来源:东北证券

六、

这时候,其实事情反而有逻辑了。

代糖好不好,已经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其实就是商业问题。

而且还打着健康的幌子。

过去玩儿糖赚钱的时候,怎么没人提健康啊,都忙着数钱呢?

现在代糖和糖的战争,逼的都得做无糖产品线,得涨成本了,就开始一个个提起裤子装艺术家了?

上一个这么装的还在卖酒呢。

哦对了,说不健康,酒是全世界人民公认的不健康。

我这里说了第三遍了,代糖跟水比,不健康,要健康建议喝白开水。

但代糖怎么着也比糖健康。

甚至再想一层,我觉得我都有点委屈,大哥,我是指望着喝无糖饮品减肥吗?

我是想喝甜的又不敢胖,我都沦落到喝代糖了你还跟我讲不健康。

甚至我都不在乎健康。

就是我累了,我想喝点甜的,代价能小一点,能爽一点而已。

这一口甜水,就是我快乐的来源,它就是我的一个念想。

爽这么一下,就能够让我回过血来。

你别说更高级的欲望,那我掌控不到啊。

我都沦落到真糖不敢玩命喝了,现在靠喝代糖来安慰自己,你站得高一身白,对我说代糖不好,这样不是真自律。

我特么用你给我解说?我用你管我?

你先把我列的论文列表读一遍再说。

代糖和糖的战争还会无尽的持续下去,但重要的是要让消费者有的选。

我今天自律,喝白开水。

明天馋了,喝代糖。

后天放飞自我,那我就喝有糖。

重点是喝什么吗?重点是我有机会选。

有糖饮品跟无糖饮品打成什么样,死多少个厂商我都不在乎,我要的是,我有得选。

所有试图干扰消费者选择权的厂商,该死。

参考来源:

[1]【东兴证券】“无糖”系列报告(二):代糖的崛起

[2] Cathrina H. Edwards, Megan Rossi, Christopher P. Corpe, Peter J. Butterworth, Peter R. Ellis, The role of sugars and sweeteners in food, diet and health: Alternatives for the future,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Volume 56,2016,Pages 158-166, ISSN 0924-2244,

[3] 张佳欣,适用代糖或增加患癌风险, 科技日报,2022年3月30日第004版

[4] Eloi Chazelas, Charlotte Debras, Bernard Srour, Léopold K. Fezeu, Chantal Julia, Serge Hercberg, Mélanie Deschasaux, Mathilde Touvier, Sugary Drinks, Artificially-Sweetened Beverag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NutriNet-Santé Cohor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Volume 76, Issue 18,2020,Pages 2175-2177,ISSN 0735-1097,

[5] 赵淑芹, 鲍忠剑, 蒋鑫,等. 人工甜味剂三氯蔗糖生物安全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8, 34(22):3.

[6] ABOU DONIA M B, EI MASRY E M, ABDEL RAHMAN A A, et al. Splenda alters gut microflora and increases intestinal P-glycoprotein and cytochrome P - 450 in male rats[J]. J Toxicol Environ Health A, 2008, 71( 21) : 1415 - 1429.

[7] SASAKI Y F, KAWAGUCHI S, KAMAYA A, et al. The comet assay with 8 mouse organs: Results with 39 currently used food additives[J] . Mutation Research,2002,519( 1-2) : 103-119

[8] Djésia Arnone, Caroline Chabot, Anne-Charlotte Heba, Tunay Kökten,Bénédicte Caron, Franck Hansmannel, Natacha Dreumont, Ashwin N. Ananthakrishnan, Didier Quilliot, Laurent Peyrin-Biroulet, Sugars and Gastrointestinal Health,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21,,ISSN 1542-3565,

[9] Michael D. Kendig, Kyoko Hasebe, Róisín McCague, Frances Lee, Sarah-Jane Leigh, Ria Arnold, Margaret J. Morris, Adolescent exposure to a solid high-fat, high-sugar ‘cafeteria’ diet leads to more pronounced changes in metabolic measures and gut microbiome composition than liquid sugar in female rats,Appetite, Volume 172,2022,105973, ISSN 0195-6663,

[1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5)‎.Guideline: sugars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2019)‎.Ending inappropriate promotion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complementary foods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between 6 and 36 months in Europe: a discussion paper outlining the first steps in developing a nutrient profile model to drive changes to product composition and labelling and promotion practices in the WHO European Regio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1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2021)‎.Expert meeting on improving drinking-water consumption for decreasing the intake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reducing plastic waste: meeting report, 27-28 February 2020, Moscow, Russian Federatio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13] Sugar Industry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search: A Historical Analysis of Internal Industry Documents.JAMA Internal Medicine,2016,176 (11):1680

[14] Sugar industry sponsorship of germ-free rodent studies linking sucrose to hyperlipidemia and cancer: An historical analysis of internal documents[J]. PLoS biology, 2017, 15(11): e2003460.

[15] 【益普索】消费者减糖行为和态度研究

[16] 【国金证券】基础化工行业研究:代糖:消费升级趋势下,产品百花齐放

[17] 【东北证券】C三元(301206):赤藓糖醇全球霸主,0糖时代隐形冠军

[18] Palinthorn Nagsuwanchart, Siriruk Nakornchai, Sroisiri Thaweboon, Rudee Surarit,Mogroside, palatinose, erythritol, and xylitol differentially affect dental plaque pH in caries-active and caries-free children: An invitro study,Pediatric Dental Journal,Volume 31, Issue 3,2021,Pages 242-247,ISSN 0917-2394,

[19] Riina Runnel, Kauko K. Mäkinen, Sisko Honkala, Jana Olak, Pirkko-Liisa Mäkinen, Rita Nõmmela, Tero Vahlberg, Eino Honkala, Mare Saag, Effect of three-year consumption of erythritol, xylitol and sorbitol candies on various plaque and salivary caries-related variables,Journal of Dentistry,Volume 41, Issue 12,2013,Pages 1236-1244,ISSN 0300-571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