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2万人降到不足69万人,黑龙江这座“冠军之城”如何冲刺?
入冬后,这里白天气温降到零下二十多度,大雪覆盖着一望无际的土地,户外已经不适宜开展露天作业,整座城市的脚步慢了下来。
这是黑龙江省东部边陲小城七台河,与同为煤炭城市的鹤岗仅200公里。让这座城市声名远播的是短道速滑项目,近年来先后诞生了杨扬、王濛、范可新等多位冬奥冠军和世界冠军。
王濛是矿工的女儿,七台河也是先有煤矿后有城市的地方,这里超过一半人的生活与煤矿息息相关。但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开采量的不断增长,在2009年,七台河被国家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随之而来的是全面转型的考验。
人口方面,2010年至2020年,七台河从92万人降到不足6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85%。这些年,为了治理采煤沉陷区,当地政府花费数百亿元,让20多万群众住进了保暖设施齐全的新房。
目前,七台河正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食品加工等产业,并与广东省江门市对口合作成立产业园区。前方困难重重,挑战诸多,但这座“冠军之城”俯下身做好了冲刺的准备。
① 低廉的房价
有的房子每平方米1800元难卖出
近两年,与七台河相隔200公里的鹤岗,由于房价便宜吸引了一批投资客。他们在这里拍Vlog、做直播,让这座边境城市渐渐成为网红打卡地。
七台河没有这样幸运,由于房价比鹤岗稍微高一点,并未引起媒体的注意。但随着近年来煤炭资源面临枯竭、人口不断外流,这座东北小城的房价停步不前甚至开始大幅下滑。
在全国各大地级市的房价排行榜中,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往往是倒数前三名。与鹤岗平均每平方米2100元的房价相比,七台河比其高出1000元。那么当地房产销售情况到底怎样?11月中旬,红星新闻记者来到七台河探访。
当地市民余凯(化名)在新兴区如意家园小区开了家麻将馆,见到记者咨询房子,赶忙迎了上去。“我家有个4楼的房子要出售,要不上去看看?”说着把记者带到了4楼一套53平方米的一室一厅。这套房子装修十分完善,坐南朝北,根据空间大小住两个人是没有问题的。
但类似这样的房子在如意家园小区有上百套,成交的却不多。“房子是2015年前后建成的,还比较新,要的话10万块就可以。”通过计算得知,这个看起来水电齐全拎包入住的房子,实际上每平方米均价只有1800多元。见记者有些犹豫,余凯赶忙补充说:“手头紧的话预付六七万也可以,到时房款还清了房本再拿过来。”
余凯在1楼的麻将馆也要出售,与4楼的房子户型一致。当问及为何要将经营场所卖掉时,他似乎有些难言之隐,只是说“干够了”。根据余凯介绍,这个如意家园属于拆迁安置小区,几乎每家都有两三套房子,有些甚至有五六套。
站在小区中庭环顾四周,可以看到楼栋内房子的窗户上很多都贴着“卖楼”“出租”的告示,这些业主很大一部分在多年前已经离开了这里。
“七台河的房子明显供大于求了。”这是当地不少市民的感慨。前些年煤炭开采正盛的时候,没人想到资源枯竭后城市会衰退得如此迅速。
丛大勇(化名)是余凯隔壁楼的邻居,他在新兴煤矿干了20多年,11月底就要退休了。在七台河,他只有一套住房,是当年煤矿分配的,但现在他却执意将房子卖掉,“不想在这儿住了,我姐姐和侄子都在青岛、烟台那边等着我。”
前两年,曾有人出价6万元想买下这套45平方米的房子,丛大勇当时预测房价过段时间会涨上去,所以没卖。现在他后悔了,“我要退休了,这个房子5万块都卖不掉,装修的时候还花了两万。”他向记者说,现在七台河的房价已经没法再往下降了,这个6楼的步梯房卖给年轻人挺好的。
不过他话锋一转又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到外地去了,我在煤矿工作了20多年,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下井,很难招到人,那些年纪大的都在等着退休。”丛大勇今年56岁,他有很多工友都到了退休年龄。
他望着窗外,看着皑皑白雪覆盖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眼前小山坡上种植的松树和白杨挺拔而孤寂。“七台河跟鹤岗差不多,都是先有煤矿后有城市,这个小区都是从采煤塌陷区迁过来的,之前家里面积大的分到了两三套房,原来的地方已经拆除进行了绿化。”
丛大勇在煤矿主要做辅助工种,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相比之下,采煤的工人每月有七八千元。每天早上6点30分,通勤车辆会准时来小区门口接人;下午3点左右,他们会被按时送回来,这样的生活持续了20多年。
把房子卖了,将来回来的时候住在哪里?问到这个问题时,仍是单身的丛大勇在茶几旁抽了几口烟,“回不回来不一定了,亲戚都在山东那边,惦记着我。”说完,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室内气温此时达到26℃,窗外太阳的余晖射了进来。
② 人口外流
十年间人口总量减少23万
由于气候原因,东北的农作物每年只能生长一季。进入11月,外面已是天寒地冻,农村有些人家烧起了土炕,城里家家户户暖气相通,街上人烟渐少。
下午三四点钟,太阳就慢悠悠地落山了。晚上的七台河几乎没有娱乐活动,6点钟各大商场和超市开始打烊,公共浴室此时迎来了全天最热闹的时候,人们在这里洗去满身的疲惫,然后便回到家睡觉了。
七台河的早晨在第二天的6点钟被唤醒。天空刚蒙蒙亮,马路上就能看到匆匆忙忙赶往早市的人们。11月13日,记者来到了七煤总医院附近的奋斗路早市。在这里,豆腐脑、麻花、羊杂、高粱酒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人在卖母蛤蟆。
早晨的气温降到了零下15℃左右,即便是东北比较抗冻的人,也难以抵挡户外冰天雪地的严寒,所以当天来早市遛弯的人并不算多。而早市叫卖的商贩穿着厚厚的棉袄,缩着手站在刺骨的寒风里,他们一般下午三四点钟天快黑的时候就会离去。
上午七八点钟,整座城市开始运转起来。出租车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在冰面上缓慢行驶,公交车挤满了上班的人。如果出门逛街的话,最好戴一顶厚厚的帽子。
在七台河市区,很少看到高新科技公司的身影,这座城市超过一半人的生活直接与煤炭相关。这样的格局导致煤炭开采兴盛时城市急速发展起来,而煤炭资源一旦面临枯竭,人口外流的现象就特别明显。
据七台河市统计局、七台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七台河人口总量为689611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20471人相比,减少230860人,下降25.08%,年平均增长率为-2.85%。
谈及人口外流,当地人的普遍看法是,“我们这边太冷了,冬天的时候户外基本停止了工作。加上没有其他产业做强有力的支撑,煤炭开采乏力的时候人口就会自然流向其他地方,特别是南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