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2023年5月15日~5月19日),A股最新上会的8家企业中,科创板有2家,创业板4家,深主板2家。其中7家通过,诺康达医药被暂缓审议。


【资料图】

上周顺利过会的7家企业分别是:华虹半导体、德冠薄膜、平安电工、众捷汽车、信宇人、埃索凯科技、鑫信腾科。此外,中天氟硅撤单,成全面注册制下主板首单终止项目。本周将上会的8家企业分别为:中集天达、亚德林、夏厦精密、日日顺、蓝山屯河、兴欣新材、华勤技术、荣泰电工。

根据发行安排,上周共有4只新股申购,其中创业板2只、北交所2只。

新股上市方面,C飞测-U(688361.SH)上市首日收盘上涨189.62%,开盘溢价179.66%;C蜂助手(301382.SZ)上市首日收盘上涨83.45%,开盘溢价63.03%;C世纪恒(301428.SZ)上市首日收盘上涨76.09%,开盘溢价59.39%;C南湖(688552.SH)上市首日收盘上涨27.68%,开盘溢价29.90%;C华纬(001380.SZ)上市首日收盘上涨7.04%,开盘溢价20.08%。此外,C安杰思(688581.SH)、C德尔玛(301332.SZ)、C慧智微-U(688512.SH)均上市首日开盘下跌。北交所方面,华原股份(838837.BJ)、晟楠科技(837006.BJ)上周成功上市。

以下是关注度较高的IPO事件:

诺康达被暂缓审议

5月18日,北京诺康达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诺康达”)的首发申请被暂缓审议。

据悉,诺康达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以制剂技术为核心,以药学研究为主、临床研究为辅的综合研发服务CRO(医药研发外包)企业。会议结果公告显示,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重点要求诺康达说明前次撤回申报材料后业绩先大幅下降、后大幅上升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实控人陈鹏以大额现金方式进行交易的合理性。

2020年至2022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47亿元、2.14亿元和2.76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0.23亿元、0.59亿元和0.83亿元。研发费用分别为0.28亿元、0.18亿元、0.21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8.76%、8.36%、7.55%。

ODM龙头华勤技术赶考上交所

5月23日,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勤技术”)将在上交所首发上会。公司曾申请过上交所科创板IPO,于2022年4月主动终止。5月5日,华勤技术披露了对上交所审核问询函的回复,对上交所提出的虚拟股权、业务与产品销售、原材料采购与毛利率、历史沿革等10个问题作出回复。

据悉,该公司是从事智能硬件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运营服务的平台型公司,产品线涵盖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穿戴(包含智能手表、TWS耳机、智能手环等)、AIoT产品(包含智能POS机、汽车电子、智能音箱等)及服务器等智能硬件产品。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华勤技术2021年智能硬件三大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超2亿台,位居全球智能硬件ODM行业第一。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98.66亿元、837.59亿元及926.46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95亿元、10.43亿元及18.68亿元。

日日顺冲击深交所

5月25日,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日日顺”)将在深交所首发上会。招股书显示,日日顺脱胎于海尔集团,主要业务包括消费供应链服务、制造供应链服务、国际供应链、运力服务、生态创新业务。按照2020年的收入计算,其已成为中国第三大端到端供应链管理服务商。

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日日顺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3.46亿元、140.36亿元、171.63亿元和79.5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73亿元、4.22亿元、5.68亿元及3亿元。

据悉,日日顺上海为最大股东,海尔集团间接控制日日顺上海,系公司实际控制人,持股56.4%。报告期内,日日顺来自海尔系、阿里系客户的收入占比超过45%。公司于5月12日更新的上市申请审核动态显示,其已就创业板定位,关于独立性,关于历史沿革等问题回复审核问询函。

蓝山屯河本周上会

5月25日,新疆蓝山屯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蓝山屯河”)将在深交所首发上会,公司主营业务为丁二醇(BDO)、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等精细化工基础原料、PBS系列生物降解材料、PBT等化工新材料和PVC型材等新型节能环保建材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020年至2022年,蓝山屯河分别实现营收32.56亿元、65.74亿元、58.2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1亿元、16.59亿元、7.43亿元,销售毛利率分别为11.89%、48.60%和30.96%。同期负债总额分别为71.86亿元、54.08亿元、55.38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220.7%、82.26%、95%。

招股书显示,此次IPO,其拟募资45亿元,用于“24万吨/年聚酯类可生物降解项目”“二期年产4.6万吨PTMEG项目”“改性材料研发生产一体化项目”“中央研究院建设项目”“智能工厂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