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抚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处实现全覆盖
建成168个省级美丽宜居村
本报讯记者姜义双报道宽敞的柏油路、整洁的村容、随处可见的鲜花绿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不出院……眼下,走进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古楼村,再也看不到乱堆的柴草,闻不到牲畜粪便散发的刺鼻味道。远远望去,小村落犹如一幅清新的画卷,生机勃勃而又充满浓浓的时代气息。
古楼村环境卫生的巨大变化是抚顺市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净化整治的一个缩影。日前,记者从抚顺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办公室获悉,抚顺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收运处置实现全覆盖,垃圾清运率达到100%。
今年,为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工作力度,抚顺市制定下发了农村环境净化整治方案、市级领导联系包保县区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工作方案和农村环境净化整治任务清单,严格落实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包保责任制,市领导包县区、县区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全市上下一盘棋,层层抓落实。
与此同时,抚顺市在全市推广新宾县垃圾处理“五指分类法”,“户分类、户处理、不出院、零填埋”处理模式受到广大群众欢迎,有力推动了垃圾分类减量趋于常态化;全面推行农村环境净化整治“网格化”管理,细化网格责任包干区,实行定人员、定职责、定地段、定时段的“四定”责任制,每个网格区域由专人负责包干,网格长由村负责人担任,通过动员发动,许多群众很快从“掐腰看”变成“弯腰干”,形成人人参与的人居环境整治新局面。
人居环境保持是一项长期任务,稍一松懈就容易反弹。为此,抚顺市一方面每周对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调度,每月进行一次督导检查;一方面组建督查组,不定时深入村屯进行监督检查和暗访,发现问题,通报至各县区,并要求限期整改。
经过持续整治,抚顺市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脏乱差”面貌大幅改观,农村绿化、道路、供电、饮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推广和收运处置实现全覆盖,不仅所有行政村铺了油路、通了客车,还累计建成168个省级美丽宜居村。
责编:杨 旭审核:徐晓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