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又要“撤城”了。
【资料图】
5月22日,有消息称叮咚买菜将要撤出成都和重庆,《零售圈》发现,定位切换到成都天府广场、重庆观音桥就可在叮咚买菜APP首页看到“服务调整公告”,公告称:川渝站点将于5月29日18:00停止配送服务。
叮咚买菜“服务调整公告”
图片来源:叮咚买菜APP截图
一、市场收缩,撤城不断
对《零售圈》而言,此次叮咚买菜撤出川渝市场并不意外。
因为从去年5月开始,叮咚买菜就有意地开始收缩战场,放慢城市拓展脚步。据公开资料,去年5月底叮咚买菜就已经关停了安徽宣城和滁州两个城市站点,而在此之前河北唐山和广东珠海的站点已经停止服务,天津地区也于6月15日停止服务。
去年10月,《零售圈》也曾报道过叮咚买菜撤出厦门。在厦门市场上,叮咚和朴朴在生鲜电商赛道可谓是上演了一场“龟兔赛跑”,一个高速扩张、跑马圈地,一个稳扎稳打、开城缓慢,结局不出所料,跑得快的叮咚暂时出局。
除此之外,《零售圈》还注意到,去年11月底叮咚买菜青岛地区公司也已注销。据公开资料,去年11月29日,叮咚买菜成员柿柿顺(青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正式注销。据企查查信息显示,柿柿顺青岛成立于2021年7月8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一家以从事批发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实控人为上海壹佰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即“叮咚买菜”。
数据显示,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是叮咚买菜扩张的巅峰期,平均每月新开2.4座城市,同时叮咚买菜2021年Q3财报显示,截至当季末,叮咚买菜在全国37个城市拥有1375个前置仓,城市数量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85%。而截至目前,叮咚买菜APP上显示正常经营的城市共28个(包括成都和重庆),其中18个为长三角城市,占比高达66.7%,城市整体数量较2021年9月减少9个,缩水近1/4。
对于此次将要撤出的成都和重庆,《零售圈》了解到,叮咚买菜于2020年11月进入成都,开设了基本覆盖成都各市辖区的17个前置仓。之后,在2021年4月获得了3.3亿D+轮融资后,于同年5月正式进驻重庆,首批开设了超20家前置仓。目前,叮咚买菜在这一区域共有100多个站点。
二、官方回应:降本增效
对于此次“撤城”,《零售圈》注意到,叮咚买菜的回应均是:近期公司基于降本增效的考虑,对重庆、成都业务进行了调整,暂停了相关区域的服务。本次调整不影响公司在其他区域的正常经营。未来,公司会在供应链、食品研发与加工方面加大投入,也会保持与包括川渝区域在内的优秀食品企业的深度合作。
事实确也如此,相比于早期的烧钱“圈地”,现在叮咚买菜已经明显进入了“降本增效”阶段,更注重高客单价和复购率的竞争下半场。
此前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在剖析上海实现盈利的路径时表示,高客单价、高复购率、高订单密度是复制上海盈利模式的三大重要基础条件,而这三大条件也是叮咚买菜调整战略后最为关注的全局制胜关键。
此外,梁昌霖在提到叮咚2022年的战略时还透露,提升效率是最主要的方向,其中包括调整商品结构、提高品价比,从而获得更好的毛利率;还有改变获客策略特别是减少补贴,因为靠商品力带来的用户比单纯促销带来的用户的客单价要更高。
去年10月,叮咚买菜在撤出厦门时,《零售圈》认为:叮咚买菜的撤城,一方面可能来自于同行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则更多的是来自于自身的经营压力,也就是成本压力,靠规模效应增大营收,带来高现金流的同时,也有成本上升的压力。
此次,从叮咚买菜的回应来看,这一观点依然适用。但同时《零售圈》也认为,互联网上半场的核心竞争是流量运营,也因此缔造出了几家流量垄断平台,但互联网下半场会回归购物本质,即“商品力”。
不过,对于这点,此次叮咚买菜的回应中也有所体现。叮咚买菜表示,目前的首要任务还是将已有的、主要的优势城市做好,同时为上游的生产和加工、产品研发投入更多资源。未来,叮咚买菜不排除会有继续扩大服务范围的可能,也会探索更多服务用户的方式。更重要的还是用自身的供应链能力,为市场和用户提供更多好商品,成为一家真正的,有即时送达能力的新型食品(电商)公司。
三、未来路在何方
尽管从盈利角度来看,叮咚买菜近两个季度的营收还不错。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四季度叮咚买菜实现首次单季GAAP净利润转正,实现全面盈利;2023年一季度,叮咚买菜的盈利表现良好,当季叮咚买菜净亏损5240万元,较2022年一季度的净亏损4.774亿元大幅收窄,Non-GAAP下净利润为610万元。
但事实上,对于叮咚买菜此次的“撤城”依旧有不少悲观之声,例如就有网友直言:“没有现金流,至少一年无法融资,实质性破产?”“如果没有新的融资,并且不盈利的话,叮咚买菜可能是下一个每日优鲜。”
事实确也如此,毕竟前置仓的模式仍未摆脱质疑。据东北证券曾测算,以一间300平米的前置仓为例,假设客单价60元,单日订单量完成600-1400单左右,那么,前置仓模式的履约成本依然高达10-13元/单,基本超过所有生鲜电商模式。
虽然,此前梁昌霖曾描述,经营一年以上,日均单量在1000单左右,客单价在65元的前置仓,是可以赚钱的。但很明显,目前叮咚买菜的多数站点并未达到此要求,不然的话叮咚买菜早就实现了盈利。
不过,在2023年一季度的财报中,《零售圈》注意到,以预制菜为主的自有品牌商品已占到了叮咚买菜整体GMV的19%,其中自有品牌的用户渗透率已经提升至70%以上,主打家常菜系列的预制菜品牌“蔡长青”目前月销量已经超过7000万。
而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梁昌霖也表示,预制菜板块目前是盈利的,并且随着预制菜板块规模的扩大、经验的增长以及供应链的完善,盈利能力会越来越强,“希望我们不但能够成为最大的预制菜公司,也能够成为最赚钱的预制菜公司。”
其实,对叮咚买菜而言,做预制菜确实是一步好棋。一方面,预制菜已成为了当下的新风口,有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另一方面预制菜对运输和贮存条件也不及生鲜那么严苛,这就让叮咚买菜有了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的希望。
据了解,2022年2月叮咚买菜已经成立了预制菜事业部,并将其升级为一级部门。今年3月,叮咚买菜还面向全行业招募“预制菜合伙人”,开出了总目标规模50亿元的预制菜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