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小时实现“冰篮转换”、24小时循环水质处理……矗立在东安湖边的东安湖体育公园可以说是在此次成都大运会中扮演着“科技担当”的角色。

#夏天生活图鉴#大运会既是体现竞技与运动精神的载体,也是展示城市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窗口。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各项体育赛事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而以“绿色、智慧、活力、共享”为办赛理念的成都大运会,智慧元素、科技元素在赛场内外也是随处可见。

东安湖体育公园为成都大运会的新建场馆,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占地5000亩,由“一场三馆”组成,包含 4 万座的主体育场、1.8 万座的多功能体育馆、4500 座的游泳跳水馆和小球馆。比赛期间,东安湖体育公园将承担体操、游泳等重要项目赛事。今天的科技“点亮”大运栏目,小锦带你走进东安湖体育公园,去感受这“一场三馆”背后的科技支撑。


【资料图】

智慧又多能

场地4小时实现“冰篮转换”

走进东安湖体育公园的多功能体育馆,四周看台设置有1.5万座固定座席,同时设置有3000座的活动看台,可根据需求缩减看台座位,是具备国际赛事水准的甲级特大型体育馆。成都大运会期间,这里将承担体操项目小组赛、决赛,共产生金牌14块。除了体操、篮球、羽毛球,这里甚至可以举行冰球项目比赛。冰球?对,你并没有听错,这里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冰球竞赛场地。东安湖体育公园三馆项目技术负责人袁贵福介绍道,“运动场的木地板可拆卸,最快仅需4小时,就能转换为冰场使用。”

据介绍,多功能馆的场地下方分别有一层冷水管和热水管,篮球场转换为冰球场时,先拆卸活动木地板,再通过冷水管不断降温,降至零下9摄氏度后,不断洒水凝冰,最终形成9厘米厚的冰面,即可进行冰球比赛。“数小时内,场馆便可快速实现‘冰篮转换’。”相关负责人告诉小锦。

实现“急速降温”,全靠在混凝土平面下,密密麻麻铺设着700多根制冷管道,“与地暖造型、原理类似。”袁贵福介绍道,管道弯弯曲曲、分布均匀,相互间隔仅0.8厘米。管道总长22500米,以不足一厘米的间隔在1800平方米的场馆上铺设,如同绣花,目的是为了更快成冰,保证冰管制冷均匀。

除了比赛场地能“降温”,火热的观赛现场也可以“降温”。据介绍,因为体操比赛需要室温恒定在23摄氏度到24摄氏度之间,承担成都大运会体操比赛的多功能馆,所有看台区,包括场心区域,都设置了温感探头,随时能够对整体数据进行分析。

“直径180毫米、均匀分布在每个座席下的1.5万个通风口发挥了作用。”相关项目负责人表示,在座席下方,通风口端部通过通风软管与横向风管连接,再与最长19米的主管道相连,主管道由两侧C形钢固定后,再通过系统主风管与机房风柜连接,“它们甚至可以控制不同片区、不同座席的温度。”

精准更低碳

24小时循环处理保障水质

智慧场馆有效保障了赛事的高水准运行。在科技的支撑下,智慧场馆的运行有效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大运会赛事举办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发展,智慧场馆很多技术手段正在逐渐落地,大幅提高了运维效率、减少了运维成本,并且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东安湖体育公园游泳跳水馆,智能化水处理系统让场馆运转更高效。“水处理过程24小时不间断循环,我们可以在大屏幕和手机端随时查看水质、水温数据,并进行实时调控。”东安湖体育公园游泳场馆中心执行副主任白雪告诉记者,这样的设置可以让池水保持流动更新,在保证水质的前提下,提升了节水效率。

据介绍,东安湖体育公园游泳场馆包含两个25米×50米×2米标准泳池,一座25米×25米×5.5米标准跳水池,配备3000个固定座席,是成都大运会游泳项目的比赛、热身、训练场馆,也是四川省目前唯一一座拥有双标准池且可容纳5000人的甲级游泳馆。

“游泳竞赛对室温、水温、湿度都有要求,我们将场馆的水温控制在26摄氏度到28摄氏度之间,室温控制在28摄氏度到30摄氏度之间,帮助运动员保持最好的身体机能。”白雪介绍,场馆采用智能化系统,工作效率更高,数据信息更准确,能够提供世界级游泳比赛水质。为了保持水质稳定达标,泳池下方特别设计了3个巨型滤缸,每个滤缸安装有261根硅藻土过滤棒,过滤和吸附水中杂质。过滤后的水还需经过臭氧反应等杀菌消毒流程,才能再次流进泳池。

在8月1日举行的成都大运会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由李冰洁、柳雅欣、罗悠扬和张雨霏组成的中国队以3分37秒51的成绩打破赛会纪录,夺得冠军,这是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游泳队在本届大运会上摘得的首枚金牌。

在赛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张雨霏还对东安湖体育公园游泳场馆当场“表白”。“按照以往的惯例,在赛前都会进行2~3天的试水,但是今天第一次下水的时候,我就感觉到特别的舒服,这里的水质特别棒。”张雨霏接受采访时表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 图片 唐建军 责任编辑 何齐铁 部分图据龙泉驿发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