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鱼

编辑|知文


(相关资料图)

心理适应这个概念,用英文称作“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心理适应原理是指由于各类心理诱因的重复出现,会导致人们产生心理上的适应性的原理。

01

有研究者认为心理适应是当个体进入到新的环境中,需要通过改变自己的外在行为习惯及内心状态来适应陌生环境的过程。个体的各种个性特征相互配合来适应外界环境。

一个人能否尽快地与新环境相适应,能否及时地应对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说到心理适应这个概念,还需要了解一个概念叫做心理适应能力, 这个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与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相协调,从而使个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能力。

心理适应能力,主要是有环境、学习、人际关系和挫折等几个方面的适应能力。

影响心理适应的因素研究

心理适应性和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心理适应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自我。

“自我”是一个难登的山,因为自我评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心理系统,包括 学业自我、社会自我、同伴自我、自我价值、自我效能等。 其中,自我价值感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国外的研究表明,低自我价值感是抑郁症状的重要预测因子。

研究人员将自我价值感分为一般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自我价值感。

社会取向自我价值感会随着个体年纪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另外,一般取向的自我价值感在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男生的自我价值感高于女生,而女生的自我价值感高于男生。

自我价值感更多的是来源于内心,它通过自我感知来断定一件事情的对错好坏,并且对此乐此不疲。

长此以往,自我价值感会根深蒂固于心,外界力量无法撼动,更不用说试图改掉那些不正确的思想内容,这样任由它发展下去,结果必然会影响个人的心智和性格。

个人的心智历程大抵都不太一样,而不同的生长环境和周围生活的人群更是一些外界因素,种种因素影响之下,个人的行为习惯,品行思想,自我价值感等被一定程度上重塑。

其他研究表明,在许多生活事件中,一般意义上的自我价值感在心理适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中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学生对自己的满意度越高,心理症状越少,说明他们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研究表明,适度的自我感知价值是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前提,通过培养个体适度自我价值感来促其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手段。

02

中职生心理适应的相关研究

中职生校园心理适应是衡量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探究。

主要是讨论学习适应和中职校园环境适应,例如:研究者认为 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学生的学习心理适应能力的影响。

如果中职生学生心理情况健康,适应能力就比较强, 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另外还有研究者从环境适应的角度提出,全新的中职校园环境,学生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情况。

有一段时间是不能较好适应新环境的, 会导致心理产生平衡状态,不适应集体生活、想家和同学人际相处等, 对此我们要把其看做正常的心理反应。

国外对中职生心理适应的研究也比较少,多数是研究普通的学生群体。有国外研究者Dorothy L. Espelage,&Lisa De La Rue研究认为,群体水平上的消极同伴体验会增加青少年心理适应的风险。

目前研究人员提到的中职生心理适应,指的是中职生因环境的改变所产生一系列问题的应对能力,包括 个体和集体,自我的认知和调控、自我疏导和心理健康等。

总而言之,研究人员的探究目的是希望中职生调整自己的状态以适应新环境的一个过程。

03

中职生生活事件和自我价值感关系的研究

目前对生活事件和自我价值感这两个变量的研究比较少,主要是集中在对大学生的研究,中职生的研究比较少,其中大多讨论自我价值感或自我概念、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社会信任与自我价值感方面的研究。

有研究人员对中职生社会信任与自我价值感进行了研究,认为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

具体来说,各维度与社会信任的各维度与总量表均存在显著或者极其显著的相关,其中自我价值感量表中的社会取向的 一般自我价值感与人际信任、诚信、社会机构信任 这三个维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

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幸福感与其自我概念和生活事件都有显著的相关。

研究者通过进一步的统归分析表明, 自我概念是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生活事件的个别因子也对幸福感产生影响。

生活事件的人际关系因子和学习压力的因子,可以很好的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水平,自我概念的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都可以很好地预测幸福感。

也有研究者指出, 职校生的自我价值感各维度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

职校生的总体社会支持、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

研究者还认为, 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各指标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在研究中,研究者还用了应用结构方程分析,认为社会支持直接影响职校生的主观幸福感,同时社会支持经由自我价值感这个中介变量影响主观幸福感。

综上所述,不管是从社会信任和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感或自我概念与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关系来看,生活事件的因子、自我价值感的因子可以很好的预测幸福感,不同的社会支持因子也可以预测幸福感。

04

所以,不同的生活事件对自我价值感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有可能自我价值感越强的同学,受生活事件影响程度越小,反之,自我价值感越低的同学受生活事件的影响越大。

中职生生活事件和心理适应关系的研究

研究者认为,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的生活事件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际关系因子在生活事件的因子分数中得分最高,学习压力因子仍然是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

也有相关学者认为,中职生的问题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在专业、年级、独生与非独生存在差异,在性别上不存在差异,认为中职生的生活事件与问题行为存在正相关,生活事件对问题行为有着正向的预测作用。

中职生的心理资本与问题行为又存在着负相关的,有着负向的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对生活事件和问题行为起到了负向调节的作用。

还有研究人员在研究中职生应对方式对心理弹性的影响中,认为中职生的心理弹性总体不存在严重问题。

受生活事件影响在中等强度以下,人际关系影响大,学习压力排第二,应对方式的维度能够很好预测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弹性起到中介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 中职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以改变应对方式提高心理弹性来应对负性的生活事件,生活事件对问题行为也有着正向预测的作用,这也表明心理健康和生活事件存在负相关。

中职生自我价值感和心理适应关系的研究

通过目前的研究,可以将自我价值感分为一般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自我价值感。

中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学生对自己的满意度越高,心理症状越少,说明他们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05

适度的自我感知价值是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前提,通过培养个体适度自我价值感来促其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手段。

研究者认为中职生自我价值感的各维度与社会适应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中职生自我价值感能显著预测其社会适应能力。

自我价值感能够促进学校的归属感,学校归属感又反作用于自我价值感。

中职生的社会信任感和自我价值感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于预测社会适应性有正向的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培养自我价值感可以促进心理健康,中职生的自我价值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 自我价值感能够预测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学校的归属感,这些结果都说明了自我价值感和心理适应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中职生生活事件、自我价值感和心理适应的关系研究

综合上述的研究,从目前来看,职校生的自我价值感各维度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

职校生的总体社会支持、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与消 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

所以, 不同的生活事件对自我价值感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有可能自我价值感越强的同学,受生活事件影响程度越小,反之,自我价值感越低的同学受生活事件的影响越大。

还有研究显示,中职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改变应对方式提高心理弹性来应对负性的生活事件,生活事件对问题行为也有着正向预测的作用,这也表明心理健康和生活事件存在负相关。

06

研究者认为中职生自我价值感的各维度与社会适应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中职生自我价值感能显著预测其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培养自我价值感可以促进心理健康,中职生的自我价值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自我价值感能够预测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学校的归属感,这些结果都说明了 自我价值感和心理适应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研究者认为,自我价值感在人格特质对社会适应能力的预测作用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这些研究说明了心理健康,适应能力强的同学受生活事件影响程度小,自我价值感强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自我价值感强的的同学,受生活事件影响的程度也越小。

因此可以认为, 自我价值感可能是生活事件和心理适应的的中介变量。

经过研究发现,生活事件、自我价值感和心理适应三者在性别、年级、专业、独生子女与否、家乡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研究人员将自我价值感作为中介变量引入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当中,对此进行调查和实证分析。

进行一个新的探索论证,提出是否适应能力强的同学受生活事件影响程度小,自我价值感强的人是否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自我价值感强的的同学,是否受生活事件影响的程度也越小。

自我价值感是否是生活事件和心理适应的的中介变量

研究人员通过评价中职生生生活事件、自我价值与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发现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也不是集中在中职生这个群体,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

并且大多集中在对自我价值的影响因素方面, 对于生活事件、自我价值、心理适应这样完整的环节研究还比较少,因此这项研究可以为国内中职生这三方面系统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且在研究过程中,以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选择学生的基础上完成问卷调查,并且基于结果分析中职生生活事件、自我价值感与心理适应的关系。

分别对中职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适应的关系、中职生自我价值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中职生生活事件与心理适应的关系以及自我价值感的中介作用进行了分开讨论, 可以为中职生生活事件、自我价值与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和理论参考。

07

中职生作为“特殊”的一个群体,中职生处于继续学习的社会化阶段,其处于未进入社会的“真空”状态。

在这一阶段,中职生面临着相似的生活事件,需要解决独立和孤独间的问题,处理好情感、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当代中职生面临着各种压力与挑战,包括家庭、社会、恋爱、健康、人际交往、学业、就业等各个方面的生活压力,进而体现在中职生对生活的心理适应性上。

为更好的了解当代中职生的心理适应特点与客观存在的生活事件,研究人员通过教育与健康指导,确保中职生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发展观。

进而有效提高其各方面的生活心理适应性,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性发展。 以进一步了解中职生的主要生活事件、自我价值观状况和生活心理适应性状况。

为了促进中职生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发展观,为其心理适应性的提高寻找途径,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新思路。

研究人员认为,首先,中职女生比男生的受生活事件影响程度大是因为女生的比较敏感,容易与人发生比如宿舍、同伴之间的人际冲突,面对压力事件,承受能力也比较差。

在考试压力中,女生更在乎取得的成绩,男生则会表现得更看重整体的发展,因此显得更为焦虑。

其次, 中职男生的自我价值感会高于女生,一方面是因为男生不会像女生那么敏感,在道德判断上更有自己的主见,自然获得外界的机会也就更多。

另一方面,与我们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思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认为男性在社会和家庭上要起到顶梁柱的作用,更应该照顾家庭和获得社会的认同, 加之男生的责任感,使得男生更有自我价值感。

再次,男生的心理适应性高于女生是因为, 女生会比男生更为敏感、焦虑和多疑, 这也让女生在新的环境中感觉到不安,对于心理也存在不安全感,使得他们的心理适应性不如男生。

而男生自然而然会有一种“大大咧咧”的感觉,性格上不如女生那么敏感,容易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当中获得一些成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