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王海宁

前不久,唢呐吹奏民乐名曲《百鸟朝凤》的视频爆红网络,无数人被传统民乐的魅力征服,为演奏者刘雯雯的高超技巧倾倒,为传统与现代碰撞而惊喜,这位曾经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独奏过的90后唢呐博士再一次掀起了人们对民族乐器唢呐的兴趣。刘雯雯的演奏一改唢呐在人们印象中“土气”“粗粝”的印象,让人们重新发现唢呐的鲜活独特,赋予民族乐器当代魔力。

其实这几年民族乐器在人们心中早已不再是古老乐器传统表演的刻板印象,而是年轻人心中跨界演出的国潮新宠。

民族乐器的生命力依旧蓬勃,不只在乡野也在庙堂,只要遇到爱它懂它的人,就会大放光彩。人们对唢呐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影视剧里乡村红白喜事中一闪而过的镜头里,由于唢呐有个金属的喇叭口,许多人甚至一直以为唢呐是与小号相似的铜管乐器。事实上,唢呐与西洋乐器的双簧管的发声原理接近,由于独特声学结构和按键的加入,唢呐的音色丰富独特,既可高亢又可婉转。就像萨克斯根据基本音高分为高、中、低音萨克斯一样,唢呐的分类也很精细,能演绎的情绪色彩也非常丰富。唢呐经典曲目《百鸟朝凤》惟妙惟肖地模仿不同禽类的鸣叫声,让人想起西方古典音乐中维瓦尔第的名作《四季》也用不同乐器模仿大自然的声音,中外音乐都用自己的特长展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而中阮名家冯满天和方锦龙两位民乐演奏家,每场演出座无虚席,二人演奏的曲目从经典到流行,从传统到摇滚,让民族乐器的表现潜力得到充分展现。民族乐器与民族音乐,不仅是传统瑰宝,也能与时俱进。民族乐器搭乘新传播手段,已经事实“出圈”,年轻人正在成为民乐的生力军。唢呐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演奏者似乎多为老者。其实,在新的传播渠道中,以唢呐为主的新作品点击量上亿的也不在少数,关注的年轻人正在成为主流。几部被称为“唢呐神曲”的作品《耍猴儿》《喜》,当初创作者都以为是“小众”、带有实验性质的作品,一经面世,被网友追捧,加上混剪画面,让“冲突矛盾感”碰撞更加猛烈,激发出意想不到的戏剧张力。新一代演奏者将唢呐玩成跨界“潮乐器”。而河南有数百年历史的唢呐村柘城县马庄村,一群唢呐艺人注册了抖音账号“唢呐村的事”,并在线上直播。这群唢呐艺人,上一秒还在干农活,下一秒就演奏起唢呐等传统乐器,令人大开眼界,3个月收获了20多万粉丝,粉丝中不少都是90后,甚至还有一批00后。而琵琶演奏者、视频博主柳青瑶既能将琵琶独奏与交响乐融合,演绎出木兰替父从军的悲壮,也能用琵琶模仿短兵相接、战马嘶鸣的声效,重现兰陵王入阵的英姿,凭着真本事真功夫真带劲儿,跨越了年纪和文化的差异,成为国乐新青年的代表。

民族乐器一直是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一直在跨越国界。唢呐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东西交流、文明互鉴的样本。唢呐由波斯一带传入,“唢呐”本是音译。唢呐进入中国后,不断改良,与其他民族乐器不断合作应答,逐渐发展成熟,形成今天的面貌。如果深究,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深受人们喜爱的民族乐器其实都是“远道而来”“入乡随俗”,比如胡琴、琵琶、扬琴,它们都是今天民族乐团中的重要角色,也都曾经是带有异域风情的遥远声音。

丝绸之路上敦煌壁画里的飞天弹着琵琶的身姿,诉说着文明互鉴中音乐的流动与交响。文化与音乐一直在盘根错节的交互中形成更加庞大的网络,民族乐器走向世界,正如世界音乐对中国的影响。不同乐器不同风格作品,表达的始终是我们对世界的基本感受与向往。民族乐器穿越历史,跨越国界,不需要语言,却总是能将我们心中的好奇、友善、爱与渴望传递给全世界。

责编:盛 楠审核:徐晓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