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碳,你我同行”——7月10日,第33个全国节能宣传周在广州启动。围绕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行动、绿色生活创建行动等多个活动,今年的节能宣传周旨在倡导全社会为加快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大力量。


(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各地各行业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促进发展方式的降耗升级,积极营造节能降碳浓厚氛围,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我们一致倡议并承诺:坚持节约优先,加强全过程节能管理,努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坚持创新驱动,增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能力……”

启动仪式现场,12家行业协会和19家企业负责人走上台前庄严承诺,并共同在屏幕上按下手印,《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宣言》正式发布。

“在实现绿色转型的经济社会变革中,各行业领域及重点企业责任重大,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姜维对记者说。

绿色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越来越成为行业企业实现生产方式节能降耗的共识。

工人在位于安徽合肥的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忙碌(2020年3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在联想集团智能计算设备研发和制造基地——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低温焊接等技术的普及让这家企业找到了解决高热量、高能耗、高排放“三高”难题的答案。

“用低温锡膏取代高温锡膏,让焊接加热过程中的峰值温度下降约70摄氏度,电能消耗大幅度下降。”联宝科技智能制造群组SMT生产部负责人徐晓华说,低温焊接技术全面应用后,主板生产的能耗下降了约20%,每年可节省电能200余万千瓦时,二氧化碳减排超过1162吨,相当于植树8.8万棵。

设定参数、按下启动键,设备轰鸣运转,火红的钢水在炼钢炉内翻涌。在湖南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炼钢各个环节都由计算机精准控制,钢铁生产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

涟钢集团数智中心主任郑键说,推广“智慧炼钢”模式以来,企业钢铁生产效率提升39.2%,劳动生产率提高119%,质量损失率降低34.8%。吨钢碳排放逐年降低,2022年吨钢碳排放比国内平均值低15%以上。

各部门正积极制定有关措施推动生产方式进一步节能降耗。工信部通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等六方面转型,全面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的通知,进一步扩大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

这是位于四川西昌钒钛产业园区的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智慧炼铁控制中心(2023年1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介绍,10年来,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了26.4%,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2%的经济增长,相当于少用了约14亿吨标准煤。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围绕“双碳”目标,从清洁能源到碳汇交易,一项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正在推进。

7月10日,三峡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整20年。20年来,三峡电站已累计发出16000多亿千瓦时清洁电能,相当于中国居民2022年直接消耗的用电,相当于替代标准煤4.8亿多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2亿多吨。

这是2023年7月9日在湖北宜昌市拍摄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罡摄)

我国加快规划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向纵深推进能源革命,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近来,一批清洁能源工程相继取得突破: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氢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顺利产氢,我国首个“沙戈荒”风光电基地外送电特高压工程,即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陕京天然气管道系统自投产以来总输气量突破6000亿立方米……

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的员工对储氢罐进行巡检(2023年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顾煜摄

在“双碳”目标要求下,清洁能源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

6月底在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次实现活动场馆100%绿电供应,场馆方与新能源发电企业完成绿电交易电量10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320吨,减排二氧化碳800吨。

这是2023年6月27日拍摄的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这次交易是基于绿电交易平台区块链技术,后续还将颁发绿色电力证书,确保每一度绿电都可验证、可溯源。”天津电力交易中心市场部主任邢立功说。

统一预制、整体安装的光伏板美观协调,自捕风装置可自动调整实现风能效率,多系统协调融合技术将光伏、风电、储能系统融合互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容错率。经过改造后的雅砻江流域二滩大厦,实现了绿色节能建筑的突破。

“目前,该套系统每年累计发电约3.1万千瓦时,可以保障二滩大厦第18楼空调用电和楼顶新能源区域的用电能耗。”雅砻江项目执行经理邹瑜介绍道。

这是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2023年6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薛晨摄

与此同时,我国正在不断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通过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多元化的碳交易正在加速中国“双碳”目标进程。

不久前,内蒙古兴安盟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环保桥(上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签订碳汇项目核证碳单位预购买协议,项目涉及约64万亩草原,首批交易金额90万元,实现了内蒙古首单草原碳汇期货式交易,为林草碳汇开发提供了思路。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公安部7月8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259.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77.8%。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312.8万辆,同比增长41.6%,创历史新高。

这是2023年7月3日在广州广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新能源汽车焊装车间拍摄的机器人手臂。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背后,是消费者绿色生活观念的转变。如今,从合理设定空调温度,到少购买使用一次性用品,再到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主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步行或骑行平均每分钟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1克”“光盘行动每餐平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9克”……日前,一款名为“绿盟碳普惠平台”的微信小程序在天津上线。这款小程序可根据用户个人消费、饮食、出行等习惯,测算形成用户个人碳排放报告,打造个人“绿色账本”。

骑行爱好者骑行在长江环线绿道四川宜宾市南溪区长江村段上(2023年6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天津市民任恒表示,他通过这个小程序不断提示自己在饮食、出行、办公等场景下注意节能降碳,为环境减负,为城市增绿。

通过开展公共建筑用电节能减排,平均每月节电3.8万千瓦时;开展废水利用,共节约用水超60000立方米;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使得干湿垃圾循环利用率达到14.33%……日前,上海市长宁区华丽家族古北花园小区的绿色账单引人关注。

“绿色生活方式不仅是一种时尚,更应该通过长期实践变为习惯,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人们日常自然的选择。”小区业委会副主任陈磊说。

这是2023年6月15日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虹南村拍摄的垃圾分类数字化大屏,可以实时显示村民当天垃圾分类的实行情况。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从中央到地方,多项支持绿色生活的政策举措落地生效。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商务领域经营者使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办法》,减少传统塑料使用。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湖南省住建厅等部门联合印发《湖南省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行动方案》,全面开展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试点、示范工作……

赵辰昕表示,下一步,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进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绿色的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文字记者:严赋憬、王靖、安路蒙、吴涛、黄江林、马姝睿

视频记者:吴涛、潘禹杰、霍思颖、王瑞平、曹力、达日罕、彭源、叶紫嫣、张晟、许健、李帅

报道员:杨耀中、赵英建

海报设计:孙瑶

编辑:储兴华、鲍菲菲、程昊、邬金夫

统筹:方思贤、黄小希

责编:姚晟琦审核:徐晓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