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重臣汪由敦、汪承霈书画分别在本溪辽阳展出,引出一段佳话——

父子皆“尚书”翰墨各风雅


【资料图】

辽阳博物馆藏“王尔烈百寿屏”上有汪承霈设色《梅花灵芝图》。

《清汪由敦行书五言诗页》正在本溪博物馆展出。

《汪由敦行书临苏轼书杜甫诗轴》。

更多精彩扫码观看

本报记者郭平文并摄

本溪博物馆正在举办的“翰墨飘香——本溪博物馆藏清代至民国书画展”中,书法作品《清汪由敦行书五言诗页》的作者为清代重臣、官至协办大学士的汪由敦。巧合的是,辽阳博物馆展出的清代“王尔烈百寿屏”中,排在第76幅的《梅花灵芝图》作者为汪承霈,官至兵部尚书,他是汪由敦的第二子。父子二人深受皇帝器重,不仅为官清正,而且书法、绘画深得乾隆皇帝喜爱,反映了清代乾隆时期的艺术风格和水准。

探新展

开栏语

从本期开始,“发现”版增加“探新展”栏目。本报聚焦省内各博物馆、展览馆举办的主题展,选取读者关注的热点、重点文物,派出记者采访相关研究专家进行深度解读,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从展出的小文物看辽宁的大历史。

1

乾隆重臣的书法作品藏在本溪

本溪博物馆举办“翰墨飘香——本溪博物馆藏清代至民国书画展”,展台上第一幅作品的作者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汪由敦?好熟悉的名字啊,似曾相识。

仔细研究汪由敦的人生经历,记者恍然大悟:原来他是清代颇负盛名的书画家汪承霈的父亲。清嘉庆元年(1796年)王尔烈七十寿辰时,清廷官员、文士为王尔烈精心制作了一幅百寿屏,上面有126幅书画作品,其中就有官至兵部尚书的汪承霈奉上的设色《梅花灵芝图》。这件百寿屏如今入藏辽阳博物馆,记者曾多次采访。

本溪博物馆馆长靳军告诉记者,这幅《清汪由敦行书五言诗页》是馆内旧藏文物。作品原作为立轴,高61.1厘米,宽26.6厘米,四周用丝绢装裱。细看整幅作品,其在转藏过程中保存状况较差,作品的“雅”字有红色污损,整幅作品四周均有污迹。“汪由敦是清乾隆时期的重臣,从诗页的落款上看,应是汪由敦为乾隆皇帝所写。”靳军说。

汪由敦写的这首五言诗并不是他本人的诗作,除个别字外,诗的主体与明仁宗朱高炽所作的《池亭纳凉》基本相同。汪由敦以博学强识闻名,这首诗可能是他即兴用行书默录的前朝皇帝写的纳凉诗,献给乾隆皇帝。

因为涉及清宫所藏,这幅作品极有可能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以赏赐名义私带出宫的。

查对《赏溥杰书画目》,在1922年农历十二月初一的赏溥杰字画记录中,有“汪由敦书古诗一卷”记载,在初四和初九两天中也提到汪由敦的书法作品。

记者还查到了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幅《汪由敦行书临苏轼书杜甫诗轴》,其装裱样式与本溪博物馆藏《清汪由敦行书五言诗页》非常相似。《汪由敦行书临苏轼书杜甫诗轴》落款为“臣汪由敦敬临”,其上面有乾隆皇帝的“宜子孙”“三希堂精鉴玺”,以及“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鉴藏印,这为研究本溪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线索。

2

汪由敦在民间有“六部尚书”之称

靳军说:“汪由敦有四子,汪承霈为第二子。《清史稿》中专门为父子二人立传,反映了父子俩在清代为官从政和书画造诣上所具有的影响力。”

汪由敦出生于徽商家庭。其墓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木干村,墓碑上雕刻了满、汉两种文字的碑文,被确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汪由敦著有诗文合集《松泉集》,因被收录进《四库全书》得以传世。其自传中记载,他本名汪良金,从小就非常聪明,读书理解能力很强。他早年随父到江浙一带做生意,10岁时回乡考试未中,改名由敦。雍正二年(1724年),他高中二甲第一名,赐进士出身。早年参与编修《明史》。

乾隆十一年(1746年)十月,汪由敦开始担任军机大臣,直至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病逝。他在吏部、刑部、工部都做过尚书,户部、礼部、兵部担任过侍郎,在各部辗转,政绩卓越,被民间誉为“六部尚书”。

在汪由敦的从政经历中,以军机大臣立下军功无疑是其才能的重要体现。汪由敦记忆超群,撰拟谕旨不漏一字。乾隆在位期间,先后发动平定大小金川战争。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军进军大金川。乾隆口授方略,每日数千言,汪由敦都能提笔写成。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军屡屡受挫,乾隆皇帝心情极差,喜怒无常。在这种紧张的气氛里,臣子们稍有不慎,容易遭受不测。这时的汪由敦凭借过硬的才学和冷静的头脑,“视草援笔立就,无不当上意。”乾隆十四年(1749年),汪由敦因撰写谕旨有功,加太子少师,获得御赐的“黼黻宣勤”匾额奖励。乾隆二十年(1755年),平定准噶尔叛乱期间,汪由敦夙夜不怠,撰写谕旨,议叙军功加三级。

汪由敦还长于文史和书法,乾隆皇帝将他与张照、梁诗正、钱陈群、沈德潜并称为“五词臣”。乾隆皇帝所做的《四十四年怀旧诗》中就有:“由敦亦工书,用功过于照(指张照)。而实不能及,则以天分料。”乾隆在诗中回顾了汪由敦随侍左右的经历,并认为汪由敦的书法仅次于清代书法家张照。

据介绍,汪由敦书法沿袭传统帖学一脉,取法晋唐,融合赵孟頫书法的意韵。他擅长楷、行书,为馆阁体的代表书家,水平较高,书法具有中和大气的气象,书风代表了乾隆时期的主流审美。

乾隆皇帝十分推崇汪由敦的书法,命其参与刊刻《三希堂法帖》和《墨妙轩法帖》。汪由敦去世后,乾隆皇帝又命人收集其书法作品,刻成《钦定时晴斋法帖》收藏。本溪博物馆藏《清汪由敦行书五言诗页》便是汪由敦的行书真迹,字里行间透出温润典雅的气度。

3

汪承霈画了两个版本《梅花灵芝图》

辽阳博物馆藏“王尔烈百寿屏”共126幅书画作品,有“小型清代书画宝库”的美誉,书法、绘画作品各显其长,其中的30幅绘画作品,所绘吉祥寓意的山水、人物、花鸟,栩栩如生,尤为珍贵。

按照辽阳博物馆原副馆长、辽宁省老一辈文物保护专家邹宝库整理编排的字画排列顺序,汪承霈的设色《梅花灵芝图》排在第76号,在边长为14厘米的泥金纸上,汪承霈充分发挥山水绘画特长,精心绘制了一株绽放的梅花,象征主人王尔烈清新高洁的品质,同时借梅花奉上“长寿、富贵、康宁、终命和好德”的传统五福。梅花下面,汪承霈又绘上一丛灵芝仙草,因我国自古以来灵芝便象征着吉祥,汪承霈借此向王尔烈表达美好的祝福。此外,梅树之下,作者还绘制了几枝翠竹,因竹子常年保持着绿颜色,在自然界中属于一股清流。作者借翠竹赞誉王尔烈的一身浩然正气,同样也借翠竹的长青,表达对王尔烈长寿安宁的祝福。

不仅如此,汪承霈在画的空白处还题了很多字,左侧题的是一首祝寿词:“与执觥之会,愧乏擒藻之才;缘缩写前图,聊当嘏祝云尔。”下署“菊叟弟汪承霈”。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正值为王老祝寿的日子,一时惭愧想不出更好的题材,于是将以前的画儿又画了幅缩小版,谨以此向您表达祝福。

图右侧的工整楷书题款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其中写道:“乾隆丙午万寿圣节,窃绘斯图以进,仰荷宸题。今年春,欣值瑶峰世老大人七秩大寿,霈幸。”“乾隆丙午”是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万寿圣节”取万寿无疆之义,指的是乾隆皇帝的生日。查对《清实录》,乾隆五十一年的万寿圣节确实有祝寿活动。说的是,这幅图是为乾隆皇帝祝寿所绘,皇帝在图上题了诗句。

查阅史料,乾隆皇帝有多首诗作题在汪承霈的画作之上,反映了他对汪承霈作品的喜爱。

有研究人员汇总了汪承霈的传世绘画作品,其内容大多为花卉,其次为人物和山水。从画法和意境上,用色淡雅,工整华丽,有皇家富贵之气,而且受到西洋画影响,出现透视、光影明暗对比等传统中国画中未见的技法。虽然题材都为俗世之物,但所传递的意趣却清新脱俗,如同命题作文,但其并不为主题所囿,能很好地发挥其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的技艺。

后世评价认为,汪承霈“作品多为节令、喜庆、应景即兴之作,题材则为吉祥意涵为主。笔下四时花卉、蔬果静物写生,颜色鲜丽,清意雅淡,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这一特点部分反映了乾隆时期宫廷绘画的审美特征。

不过查对汪承霈的传世画作,却不见有乾隆题诗的《梅花灵芝图》原作。那么,辽阳博物馆藏“王尔烈百寿屏”上的这幅缩小版画作很可能就是这一画作的传世孤本。而且,有意思的是,汪承霈把给乾隆皇帝的这幅图又绘了一个缩小版,作贺礼送给了王尔烈。

4

汪承霈力劝嘉庆皇帝暂缓围猎

关于汪承霈,后世研究人员大多将其称为“宫廷画家”,其实这种说法是严重误读。因为处在其父汪由敦的光环之下,《清史稿》中对汪承霈着墨不多,其中还记载“傅恒为言承霈书类由敦,授兵部主事,充军机处章京”,意思是说,汪承霈入朝为官是傅恒说情,认为汪承霈的书法跟他的父亲汪由敦很相像,所以才授他兵部主事一职。

此外,在《清实录》和《清史稿》中都记录了发生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的一件事:“四十年,上校射,承霈连发中的,赏花翎。”在这次乾隆皇帝主持的骑射水平考试中,汪承霈连发中的,受到嘉奖,反映了汪承霈能力不一般。嘉庆五年(1800年),汪承霈因能力突出擢升为兵部尚书兼领顺天府尹。在从政生涯中,他所做最大胆的一件事,便是劝阻嘉庆皇帝围猎。

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人员郝艳红考证,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开始,乾隆皇帝将每年都要举行的“木兰行围大典”停止,这一停就是数年。嘉庆皇帝亲政后,一直想恢复围猎,嘉庆六年(1801年)的谕旨称:要“顺时行狝(读xiǎn,指秋天打猎)”,以此来“肄武习劳”,然而他的提议实施并不顺利。这有天气原因,当年北京一带连降大雨,道路泥泞难行,另外就是皇帝出巡扰民,修缮道路桥梁和中途驻跸设施会劳民伤财,嘉庆的这次围猎提议最终作罢。

转过年来,嘉庆皇帝早早便提出了“行秋狝”一事。后人分析,嘉庆之所以要恢复“行秋狝”大典,是因为他自6岁起便随乾隆皇帝围猎,目睹了围猎的皇家气度和其所反映的国家昌盛景象。嘉庆皇帝热切盼望所治下的国家也是这个景象。

不过他的“行秋狝”提议仍然阻力重重,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便是汪承霈,他当时的职位是兵部尚书兼领顺天府尹。那时候,皇帝“行秋狝”大典而修缮沿途道路桥梁和准备所需车辆的事务由顺天府负责。面见嘉庆皇帝时,汪承霈不仅直言雇车遇到的困难,还参了直隶总督熊枚一本,直言他在与熊枚研究雇车的事上,总督面露“为难之意”。

谁知嘉庆皇帝意志坚决,马上下旨责成解决雇车资金问题,并降旨要求汪承霈“倘经费不敷,亦不妨奏明请旨,毋得因循疲玩,再有推诿。”

一计不成,汪承霈便直言上谏,奏请停止围猎。他提出3个理由:其一,今年麦收不及往年,民力拮据;其二,乾隆亲政6年后才“行秋狝”,现在嘉庆帝亲政才4年,缓一两年也不迟;其三,本年春季已经两次谒祖陵,不仅差役纷繁,而且费用过多。

可惜的是,汪承霈的建议没有被采纳,皇帝围猎如期举行了。这次嘉庆皇帝首次巡幸热河前后共64天,其中木兰围猎22天。如史料记载中的那样,仅在农历八月二十二、二十四及九月初一行围中,猎到一两只狍、虎和鹿,其他10次一无所获。嘉庆皇帝没有看到一个繁荣昌盛的景象,木兰围猎的萧条、冷落成了正在走下坡路的大清帝国的缩影。

责编:王 永审核:徐晓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