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青少年抑郁风险高于成年人,抑郁风险呈现低龄化趋势。近年来,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发病率总体逐年增高,且其存在患病率高、识别率低、自杀率高的特点,严重损害我国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高


(资料图)

识别率低、自杀率高

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高于成年人。也就是说,大约每6-7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有抑郁倾向。其中10.8%的青少年属于轻度抑郁,4.0%的青少年属于重度抑郁。

从年龄方面来讲,进入青春期后抑郁的患病率明显增加,且随着年级的增长有升高的趋势。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为10%,初中阶段检出率为30%,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为40%。

从性别方面来讲,女性高于男性,女性发生抑郁障碍的概率大约是男性的2倍。

青少年抑郁障碍除了表现为一些和成人抑郁类似的抑郁症状外(如情绪低落、对以前喜欢的事情丧失兴趣、自我评价低等),还会出现以下不典型表现:

头痛恶心

腹胀

注意力不集中

沉迷于游戏

脾气暴躁

不愿意上学

学习成绩下降

冲动行为

做事不计后果

反社会行为(如偷东西、撒谎等)

食欲下降

体重减轻

睡眠障碍

这些不典型表现,有时很难让人想到是抑郁情绪所致,常常造成漏诊或误诊。

《2021年世界儿童状况》显示自杀是10~19岁人群的第五大死亡原因。而抑郁障碍是自杀的主要病因之一。

如何界定“抑郁”与“正常”

有些家长不理解青少年也会患有抑郁障碍,认为孩子只是懒或者为了不想上学找借口。其实,抑郁的症状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专业医生在对青少年做出抑郁障碍的诊断时,除了注重孩子的不同症状的发生频次,更重视症状的后果(如自杀自伤、冲动伤人等行为),同时兼顾青少年的社会功能情况。

早识别、早诊断抑郁障碍是的重要一环

专业的评估、治疗和随访不可或缺

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复发率较高,60%-70%的患儿会出现病情反复,并可持续至成年。抑郁障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关乎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因此,早识别、早诊断对于抑郁障碍患者尤为重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够尽快地协助抑郁障碍者到达临床的痊愈,可有效避免因未及时诊断和治疗而造成的病情加重或者转变为慢性持续性病程。反之,如不及早干预,则会增加治疗难度且不利于社会功能的恢复。一般抑郁发作后的1年内,绝大多数患儿都会达到临床康复。因此,对于青少年抑郁障碍,专业的评估、治疗和随访不可或缺。

专家:赵福君 北京积水潭医院心理行为医学科主治医师

文字整理:光明网记者 李然

推荐内容